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作家笔下的虎贝

无 名 之 名

2021-03-12 11:24

◎ 刘翠婵

无字碑

崇山峻岭中,百丈岩巨大的崖面几乎垂直于涧底,其势之险,令人望而生畏。又像一面巨大的时间之镜,照见过去与未来,照见生死与信仰。

登临百丈崖顶,正是夕辉灌顶之时,群山如海。远处的村庄,涧底的溪流,平静的湖面,变幻的云朵,云层中钻出来的光,山风中摇曳的树影,以及清澈的鸟鸣,布告着现世安宁的样子。周遭没有危险,没有烽火连天,没有生命的失去,没有惨烈。

只有峭壁下的无字碑,在无声地提醒与祭奠。这里曾红旗招展,这里曾英风烈烈。

说是碑,其实是几块不大的石头,搭着一块石板,堆在崖顶一处岩石的罅隙前。如若不是石头前留着祭拜的香火,它们和其它普通的石头并无二致。没有铭文,没有气势,没有鲜花的簇拥,但在虎贝镇东源村人心里,它们不是石头,是丰碑,比百丈岩更壮伟的丰碑。

1935年,闽东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1936年10月,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带领独立师第三纵队120多人在宁德虎贝东源村休整,遭到国民党省保安队三个连合攻。其中20多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与敌人展开激战,战至百丈岩顶,只剩下9名战士。在崖顶,无路可退的9名战士,砸烂枪支,纵身跳崖,壮烈牺牲,史称“百丈岩九壮士”。牺牲时,他们正当青春年华,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才19岁,其中有三名战士,至今依然不知名姓。

为了祭奠牺牲的英灵,东源村村民自发立下了一块无字碑。村民们在砍柴放牛间隙,路过无字碑,都会停下祭拜,或理一下石头,或敬一枝烟,王宗琯就是其中一位。“百丈岩九壮士”牺牲那年,王宗琯才4岁,但耳闻目染,年幼的王宗琯,就和村民一样成了守碑人。

这一守,就是70多年。在通往崖顶的小路未修成之前,王宗琯老人每次挑着香火、纸钱、水果上山祭拜英灵,来回一趟都要两个多小时。上了年纪,每一次上山都显得吃力,但他心里始终念着“红军的恩情,要世世代代报答红军的恩情”,始终记得儿时学会的红歌,报恩守碑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山之上,国有殇。山之下,人长忆。

2020年5月29日,88岁的王宗琯离世。终于,他和他守护的英灵,可以天上见了。

烽火家书

在东源村百丈岩战斗展陈馆里,陈列着一封家书。是东源村烈士王和春写给家中兄弟的一封信。家书写于1939年8月20日。

王昌满兄:

自来对(与)你分别以后,没有看到你的信来往,不知道一切情形怎样,你在家理(里)身体好吗。

请你,(把)我们本乡的情况写信告诉我呢(吧)。弟在外面身体都很好,弟在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工作,各方面的生活也很好,还有经济上,有一点服(困)难,大的服(困)难是没有,是有小的服(困)难,弟本身生活能挂(过),要寄钱回家是不可能的,弟在外面担任革命的工作也不可能想回家的事情,请你对我哥说明白,现在日本帝国主义想巴(把)我们中国灭亡了,我们全国人民在抗日中都有责任,但是现在想要回家就没有国也是没有家乡,我想巴(把)全中国人民和军(队)一切力量团结起来能够抗战最后得到(胜利),中国人民就有解放,还(凡)是不抗日的就要灭亡,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是一个强盗的战争,他们国内的人民都是反对他这个强(盗)的战争,他的士兵也不原(愿)到中国来打仗。请你接弟的信后速回信好吗。经(今)后的通信处寄安徽繁昌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可寄到。弟的像片给你一章(张)看看呢(吧),此信是我自己亲笔字写的,我的话不多说,下次再说,完了。

此致

抗战胜利

弟字名王昌圃,官名王和春呈(印)

民国廿八年八月廿日

王和春的胞兄王伏教不识字,家信都是寄给同村识字的王姓人家转的。这封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家书,被收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留墨丹心》。

字短情长。对亲人家乡的记挂思念之情,保家卫国的坚定赤诚之心,跃然纸上。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国家危难和民族危亡的时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闽东儿女从不曾缺席保家卫国的杀敌疆场。闽东苏区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等在内的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8年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名将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由叶飞同志率领,挥师北上。参加了夜袭墅关、火烧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等战斗。他们在远离故乡的土地上,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红。

时光永逝,青山永在。泛黄的家书,是时间上的凿印,留下了所有惊天动地的记忆。

隐藏的英雄

黄胜里,宁德虎贝镇东源村昔崎楼人。1928年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村外的人,就当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一个普通的种田人,一个帮人挑货进出山的挑夫。一天天,一年年,他挑着担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晃就是五十多年。

挑货在村口歇息时,偶尔孩子们会好奇地问他脚趾是怎么没掉的。他说,是冻掉的。但没有说,是怎么冻掉的。

16岁那年,黄胜里被国民党抓壮丁离开家乡,再回家时,己是18年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也很少提起,这18年去了哪里。人们只是在他的片语纸语里知道他打过仗。有时,他也会给孩子们说下战争的惨烈,敌人的燃烧弹打过来,很多战士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牺牲了。更多的时候,他默不做声。

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了他珍藏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中南、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等五枚纪念章。这个默默无闻的挑夫,原来是一位战斗英雄。隐藏在偏僻乡间,过着清苦的生活,有人说他傻,那么长时间,一声不吭,随便哪一枚纪念章,都可以让他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战友们都没命了,我还有一条命回来,有啥好说的。

2017年9月,黄胜里病逝。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战士。一个踽踽独行的挑夫。一个深藏功名的英雄。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