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山海见证

看“东山”破茧成蝶

2021-03-12 16:13

◎ 阮兆菁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写在闽东大地上的四个大字,承载着闽东儿女的美好夙愿,写就了逐梦山海的宁德故事。三十年来,从跨越贫困线,到打响攻坚战,从念好“山海经”,到开发三都澳,“滴水穿石”融入血脉,“弱鸟先飞”成为自觉———

“摆脱贫困”四个大字,衍化成了今天我们的千钧责任;

“摆脱贫困”四个大字,需要我们千倍万倍的不懈抒写;

“摆脱贫困”振聋发聩,“摆脱贫困”浩瀚工程……

那日,我们迎着初夏的微风,披着金色的阳光,去真正感触“摆脱贫困”在东山村轰轰烈烈的实践,在内心深处激发“移山填海”的勇气和志向。从干部群众匆匆的脚步里,从建筑工人锃亮的脸庞上,一件件实事有序铺开:幸福广场紧锣密鼓,展示馆里挥汗如雨,“林虾”工地热火朝天,感恩路上笑声如缕……

眼前的情景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1997年之前,那时的东山村,是贫穷的代名词。我们参观着坐落在东山村广场前的茅草屋原型:墙体泥土夯实,屋顶茅草遮盖,外面倾盆大雨,屋内小雨涟涟。尤其是自然村的80多名群众,蜗居在山高路陡、条件恶劣的山旮旯里,现实锁住了他们的梦想。“土灶柴火烟满屋,茅草床儿脚丫露,没水没电不通路,地瓜米饭养全户。”这首讽刺民生的打油诗,正是当时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希望的曙光朗照大地,也朗照着东山村的一草一木。1997年,1998年,这是永远值得铭记的两个特殊年份。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续两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东山村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一路走来,一路凝思,当看到破旧的茅草屋还有村民们在居住时,他发出了朴实的心声,“这么多年了,群众还住在茅草房,真的很苦,很不安全”,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屋问题。”这简短的话语,为东山村注入了全新的希望。1998年底,东山主村、墩柄、胡家山、罗伍等自然村的二十二户群众率先实现了就地改造和异地搬迁。“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名副其实的东山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没有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随着二坑、三坪行政村“造福工程”的落地,东山主村已经成为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少数民族村寨。房屋整齐划一,溪流穿村而过,村道干净整洁。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

“放眼绿水青山,满目幸福吉祥,日子红红火火,一心向往小康。”几多艰辛,几多坎坷,都在东山人的笑谈之间。东山人奏响了“茅草屋改造、造福工程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三部曲。安居才能乐业,乐业需要发展。“搬出来,稳得住,早脱贫,快致富”的意识已经在东山村干群的心中悄然萌芽,输血与造血并重,改善与发展并举,谋发展,刨穷根,让贫困户受益于产业发展。这些生动的事例,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东山人是怎样做到“摆脱贫困”———

贫困户陈时禄是一位瘫痪病人,孩子尚幼,劳力匮缺,镇村干部劳心劳力,动员亲友捐助,入股合作社,给予教育补助,扑入身心,步步深入,政策帮扶,脱贫成果一朝显现。

村民钟德福从内心里感激共产党:“想当年,我住在胡家山自然村的破茅屋里,家处偏僻,没水没电没学校。搬到东山主村之后,一切都已经变了样,一切也都遂了愿。孩子读书,家人看病,方便得很,现在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从钟德福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村民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从他的名字里,我们也读懂了幸福真正的含义。

从二坑村搬迁到此的钟政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告别贫穷告别山坳,弃‘暗’投‘明’不再彷徨,紫菜产业发展为要,捕鱼营生一路顺畅。”说起这些生活要道,这位“80 后”的小伙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新春大吉一帆风顺全家福,招财进宝万事如意满堂春”———钟政瑞为我们诠释了东山人的美好新生活。

今年六十多岁的东山村民林阿灯受益于搬迁政策,住上了两百四十平方米的新房。这是原来在山沟里住了几十年的他怎么都不敢想象的。

东山村还别出新招,让产业收入、村财增收成为脱贫致富的两个新抓手,“依山”“傍海”创出亮色,以百万元家底树立“福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品牌,社员的贷款、帮扶金自然入股,宁德市乾元太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热情加盟,固定分红让贫困户尝到了每年五千元的香饽饽。

让我们把脚步停下来,聆听着东山村党总支书记钟祖钦的介绍,东山、二坑、三坪三村是如何实现“村村联建”模式?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在村级行政区域、村民自主主体、集体资产产权、财务管理体制“四不变”的情况下,打破村域界限,将东山、二坑、三坪三个村实行党组织联建,成立东山中心村党总支,对区域内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分工不分家,抱团齐发展,设立联合服务中心,结对帮扶助困脱贫,确保尝到甜头的搬迁群众生活温暖,梦里也能笑出声。

三村联建抱团发展,仓储物流基地为东山村群众解开了致富锁,淳盛合作社更是打开东山村群众致富新门道。让经济能人唱主角,强带弱,大帮小。“山间地头忙一年,不如海上三四月”,淳盛合作社海味十足,帮助解决一揽子问题:资金、技术、销售,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东山村的贫困户张步勇,儿子癫痫病,昂贵药费折腾人,养殖技术逊色,资金缺口愁煞人,家庭生活入不敷出。联建村党总支伸出帮扶之手,当年就甩掉了贫困帽。

摆脱贫困之后,乡村振兴成了头等大事。沿着感恩路(当年习近平同志就是沿着这条路来到东山村调研的)与钟祖钦书记一路细聊,墩柄村被列入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特色生态古村落正当时。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墩柄村,即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墩柄自然村历史悠久,百年古树群环抱村庄,村道宁安静美,大龙溪曲径通幽,村后一座大济禅寺始建于宋乾德四年(1966年),生态兼具人文,环境优美,不染喧嚣,真有“世外桃源”之美称。近年来,东山村把摆脱贫困与乡村振兴工作并驾齐驱,按照“生态和谐、绿水相间、人居优美、乡风文明”的终极目标,以“保持自然风貌,守住乡土气息”为原则,不砍树,不改路,不削坡,少硬化,以此来美化建设墩柄村,一百三十万的村口广场初具雏形,鹅卵石道,铺种草皮,田园花圃,观赏蔬菜等景观工程,亮点纷呈。三千万的投入将换取今年墩柄村生态、产业、住宅、民宿旅游、宗教文化五大区块的品质大提升。届时,墩柄村的生态公园将以新貌示人,梦幻出镜。

畲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成了东山村振兴乡村工作中梦寐以求的新境界。每年的畲歌会,东山村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各种民俗表演,山歌对唱此起彼伏,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畲歌内容包罗万象,可谓是畲歌的一部口头百科全书。听着钟书记的介绍,我们的耳边仿佛传来了悦耳的畲音畲韵。

今天,我们记住了三沙镇东山村,更要记住东山村的领头雁、党总支书记钟祖钦。他说:“改变村子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低的局面,带领村民们走上富裕路,实现小康梦,是我最大的心愿。”掷地有声的话语,印证在他矢志不渝的“摆脱贫困”的实践中。造福工程、异地搬迁、整修河道、建设仓储……一件件,一桩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实事,他始终摆在第一位,及时办好办实。”说起钟祖钦,村民们总是你一言我一语,喜形于色聊得欢。

每次到霞浦采风,总是与东山村擦肩而过,今天才算是真正走进东山村的怀抱,去感受她的心跳,去触摸她的体温,真真切切地领略她的美丽大方、纯朴自然。昔日贫穷落后的边远畲村———东山村,始终不忘初心,改善人居环境,铺就致富之路,谋划未来发展,嬗变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滨海特色畲寨,实现从“穷居山林”到“幸福畲村”的华丽转身。

摆脱贫困,东山村功不可没;

摆脱贫困,东山村榜上有名。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