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山海见证

回望飞鸿鸣远天

2021-03-12 16:18

◎ 吴   江

或许,你有点奇怪,是不是灵光一闪,起了个这么诗意的题目。或许,有一个故事,与之关联。暂且,我把这两个疑问搁置,让题目与西坪的风物,交织缠绕,渐渐铺展,必有答案。

此次,到柘荣宅中乡西坪村进行文艺采风,是由市委统战部和市文联联合发起的。不论是探究西坪村的历史,还是总结当下的扶贫成果,都让我们感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透过六百多年前的历史云烟 ,缪氏先民,踏着荒山野岭之小径,抵达西坪。倘若是在白天,站在东西两溪的交汇处,奔流的溪水在这里相拥相融,与古人择水而居的理念,与江河溪交汇口必是富饶之地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是月明星稀之夜,站在西坪高处,环顾四周,于崇山峻岭间,依稀可见,这一处小小的平地,依水而生,依水静卧,当是世外桃源之佳处,确也与福建历史文化名人游朴,到西坪游学时,捐献古碇步,应普觉寺主持之邀,所题“深山佳处”的意境契合。缪氏先民在此开基,应该是必然而自然,后续之“百姓村”的称呼,更是验证了缪氏先民的独到眼光。从福宁官道看,作为北承柘洋、福鼎、温州,南接溪柄、赛岐、福安的重要驿站和枢纽,南来北往的客,曾经在此驻足留连,多少带动了这一方水土的繁华。

随着公路交通的兴旺,这里繁华落尽,留下南风宫的寂寥,留下蝴蝶谷的清幽,留下东西溪的静流,更留下百十位老人的坚守。虽然这只是西坪历史的遥远之光,地域风土的自然之光,但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扶贫之光照耀,当市委统战部及挂钩帮扶单位的希望之光与之链接,似乎预示了西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前景 。

我们这些线上线下的采风团,由闽东的四面八方来到西坪,不正是飞鸿在远天听到了鸣响?村容村貌的整治成效,最直接体现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远望修复后的古碇桥,村口的60米过水路面桥,任流水淹没,浅透古意,如虹横卧,此时恰有福鼎女作家小王的飘逸红衣衬托,当是绝配。俯视溪岸老树枯藤,虽茕茕孑立,沉默不语,然600米防洪堤与之相交 ,似有蓦然回首、不舍远去的依恋。流连于西坪村,听挂村第一书记、宁德市港务集团公司干部杨振武介绍,古街道改造、古厝修缮、改水改厕、线路下地入网、路灯安装、廊亭故事墙绘建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幅乡村整村脱贫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以基层党建为基础,以“合作社十农户”产业模式为抓手,以真挂钩、真帮扶为根本,西坪村实现了蝶变。由原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筹资建造的康裕桥,印证了西坪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沿着新修建的蝴蝶谷小径,缓缓而行,不时遇到蹁跹的蝴蝶,引路的蝴蝶,蝴蝶谷果然名副其实。而蝴蝶谷的柑橘硕果累累,茂林修竹轻拂,飘来南风宫状元文化的传说,犹如西坪村的脱贫故事,犹如莘莘学子祈学的心声。置身其中,微风吹山谷,流水鸣溪涧,应该是西坪整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双响炮”鸣响在我们的心头。

回望西坪,回望东西溪。有宅中乡党委副书记赵冬银一路陪同,一路解说,留下西坪“八谜”;有宅中乡政府食堂厨师郭学龙出的《回望飞鸿鸣飞天》谜面,谜目是人名。似乎此行与“谜”有缘。“八谜”留待专家解答。至于《回望飞鸿鸣飞天》的谜底,就留给你来揭晓了。

东侨印象

◎ 刘建平

初夏的东湖,还在雨季,雨急一阵缓一阵。来得有些早,门没开,站在屋檐下避雨。雨中的东湖,迷迷茫茫,望不见远山,也看不到蒹葭苍苍,湖面熟悉的空茫和疏阔也不见了。

雨晴后,再见东湖,仍不见天高云淡。粼粼波光中有桥如虹,有楼如影,搅碎了一湖宁静的梦。湖畔的楼盘住进了很多人,他们或清晨或傍晚都涌到东湖来。人沿岸边走,鸟往湖中去,一样的悠闲或专注。东湖看着还是年轻,心态却不同了,如年轻人成了家,气质也随之变化。东湖从一湖春光无限的曼妙轻灵,走进了沉稳平实。

栈道绕着湖畔,越修越长,散步不需要回头,行人三三两两。

“东侨没有老房子,都挤到新房来,难怪一房难求。”

“住在东侨,真好,每天都可以到公园。没来之前,还瞎担心,以为看不到乡下老家的山水了。”

“有湖的城里真好,空气也好,我们可以多活一把岁数呢!”

到岔路口,各走各的路。不是相约,只是偶遇。在城市,聚散之间,只是日子的常态,都为了生活而奔忙。没有牵挂,就没有送别,没有怀念,就不会有歧路上的不舍与忧伤。

下一路口,刚辞旧人,又遇新人。

“我去年十月刚来的。”

“我更晚,今年春节后才住进来呢。”

“还担心在城市找不到聊天的伴。可你瞧,这东湖栈道就是村里的青石路,走一圈,都是熟人呢。东湖很大,却更像是村里的巷口水井旁,供我们慢慢嗑唠。”

最初的东湖,偏僻,荒野,杂草丛生。不在城市的怀抱,却属于城市的版图,在城市之内,说不上诗与远方。初建公园时,路远,静谧,星光黯淡。一路情语,不嫌路长,两人世界,无人相扰,那时的东湖是情人们爱恋的好去处。临湖而居后,东湖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江湖,而是城市的湖,城市的眼。

罗马不是一次建成的。东侨从海中“捞”出来,用了几十年,建城又花了二十年。这一截时光与罗马历经的悠悠岁月相比,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把时间拉长,更远的是,从村落到城市,人们普遍“进城”,走进东侨,却仿佛只是一夜间。

年轻的东侨,一切都是新的。湖是新的,公园是新的,道路、桥梁是新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也是新的。繁华落尽,才是废墟。没有废墟,东侨没有负担,没有怀念,也没有久居城市归去时的失落与怅惘。

赤鉴湖旧时叫作西陂塘,分不清哪一个名字更好,这体现的也许只是一种时代变迁。当时围海成湖,湖边还有许多村庄,退潮后,会露出条条港汊,是出海的通道,叫作西陂塘,更为妥帖,有着乡村的温暖情怀。西陂塘后来建了一座高楼,如鹰般高踞这方土地,只是蓝天下,看不到盘旋的鹰影,湖已不再属于乡村。村民走了,土地变成了工地,能源小镇的厂房如农作物节节拔高,绵延而去。此时,叫作赤鉴湖,更具有时代感。

赤鉴湖是界湖,是东侨与蕉城的另一脉分水岭。东侨是蕉城走出去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索取,向来是无私的,不会狠下心来一刀两断,除了冰冷的行政区划图,如果有的话。温情脉脉让很多人说不清是否存在着划出来的界线。

赤鉴湖成了东侨的另一座湖,另一只眼睛。从此,东侨有了两座湖,东湖宁静,是宜居的,赤鉴湖热闹,是兴业的。两湖相望,遥相辉映,注定了这座城市有着美好的未来。

站在高处,望着这片空阔的土地,忙碌的大型机械和匆忙的身影在穿梭,仿佛原野上的农人耕耘着丰收的希望。

“这是产业集聚的园区,随着时代能源的进驻,相关的配套产业也陆续落户在这里。”

“那是上汽公司的用地,以每天可见的工程量正在创造着上汽速度。”

“能源小镇的上下游企业也进来了,都是大手笔,建成后无论规模还是产值,在国内均位列前茅。”

“从经济账来算,这是数个千亿产业的布局啊!”

听着这席话,我仿佛听到这座城市的心跳。这是奋进的节律,也是美妙的和声。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