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你的城 我的城

你华丽转身的模样,真美

2021-03-17 17:09

◎ 卢彩娱

朝花暮日,春去秋来,时间像风一样,带走了许多过往,也让家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清风曼妙,道路两旁树影婆娑,高耸的楼群在艳阳的照耀下流光溢彩。广场、公园、小桥,绿树、繁花、笑声,置身于这样一个芬芳无垠的地方,你一定很难将它与贫穷联系在一起。寿宁曾是一个省级特困县,乘着宁德撤地设市的春风,从“穷乡僻壤”到“生态茶乡”,从环境“脏乱差”到“山清水秀”,家乡实现了精彩蝶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地僻人难至,山多云易生。”这是明代寿宁知县冯梦龙在他的《戴清亭》中对寿宁的描述。“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二三星斗胸前落,百十峰峦脚底生”的民谣更是形象比喻了寿宁的高、远和交通的落后。有民谣这样唱道:“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山,运输靠扁担。”乡村群众有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粪,三怕猪肥。绵绵大山,山路弯弯,除了走路还是走路。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乡民到县城卖山货、走亲戚,乡村的孩子到城里读书,还要翻山越岭,相当多的时间花在崎岖难行的山间小道上。同班同学有来自农村的,一到周五就跑课,他们得利用周末时间回家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到了周一,背上能吃一周的米和咸菜,一路跋涉,回到学校。这样的来来回回让他们的脚底磨出了坚硬的茧子,肩膀磨出流血的泡子。走出大山,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

我的大学是在福州念的。当年,从寿宁到福州,要乘一天的车。每次去上学,我总是要在凌晨就起床,乘坐的客车五点从寿宁出发,一路九曲十八弯,颠颠簸簸,到傍晚五点才到福州。饥饿与晕车的折磨,总是让我在此后两三天的时间里都缓不过劲来。

时隔二十年,这个“地僻人难到”的地方,建设者们凿隧道、架高架桥,开通了高速路,不久还会通高铁。寿宁人实现了“早饭在寿宁,午饭在福州”“周末游杭州”的梦想。而村村通公路的实施,让所有乡镇到达县城的时间缩减到了半个小时内。乡间公路还在延伸、加宽。家乡道路的巨大变化,是我国道路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体现,更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

寿宁地处闽浙边界,明景泰六年(1455年)置县,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层峦叠嶂,地无一处平。冯梦龙在《寿宁待志》里这样形容寿宁:“城囿万山之中,形如釜底。”县城狭小,坐落在一个带状山间谷地“夹皮沟”内,大多数房屋依山而建。“小小寿宁县,三家豆腐店,衙门打屁股,全城听得见”。老城区(包括茗溪新区)仅1.26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发展空间窄。从2008年开始,寿宁县干群不等不靠,敢于跨越,发扬自信自强、苦干创业的精神,着力推进县城东部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在原是荒郊野地的蟾溪河畔,推高山,引河水,再造了一座承载着当地发展希望的新城。目前县城东区入住人口3万多人,已形成“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格局。如今的东区新城,以水为系,以桥为魂,绿山绕城,三横五纵,风生水起。踏夜色观看东区盛景,只见灯炬虹桥,倒影绚丽。景观长廊、园林绿苑回转泊幽。广场音乐、舞蹈,热闹非凡,笑声、歌声此起彼伏,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由于山高地贫,寿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火笼、棕衣、番薯米”———被称为寿宁三件宝,火笼当棉袄,棕衣当被躺,番薯当粮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就是寿宁人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但是靠山终得养好山,才能吃得了山。近年来,寿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走清新、生态发展之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得以保护,被称为“天然氧吧”。 环境好了,城镇靓了,村庄美了,清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走进寿宁,徜徉在山间林海,轻轻袭来的是花香、草香。微风拂过,清亮的绿色、满目的清雾与明媚的日光,一起向你涌来,宛然仙境。多少烦躁、多少忧愁就在这悠悠的静意中被安然释放。绿色成了寿宁美丽的生态底色,“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中国老年宜居城市”“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等成为了寿宁烫金名片,一幅“天蓝、水清、城绿、村美”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描绘。

下党乡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这里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群众到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买卖山货靠肩挑背驮。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寿宁、下党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他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协调解决发展问题。离开宁德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下党的发展,曾在多个场合谈起下党乡的故事。

习近平“三进下党”,谆谆话语、殷殷嘱托,为寿宁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寿宁人民感恩奋进,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奋斗精神,齐心协力,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经营茶园,发展旅游和现代农业。如今,下党乡的路通了,从县城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下党。下党人民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青山绿水,村居环境优美了。近年来,下党乡根据海拔、气候和地理条件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全乡茶园种植面积6008亩,高优品种茶园种植面积3850亩,大力发展创新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等。2019年下党乡的定制茶园全年订单达到1060亩,为村民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收益。村民富起来了,2019年,下党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7元,是30年前的70多倍。乡里最后一批贫困户全部脱贫。

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8月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下党实现了脱贫,鼓励下党乡亲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字字暖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着下党乡广大干部群众。下党乡的今昔变化表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实现脱贫的重要保证,大家表示一定要继续发扬下去,把下党建设得更加美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寿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农民长期以茶为主要收入,但由于普遍种植小菜茶,品种单一、产量低,茶农的收入很低。茶农平均每户的茶叶收入仅有二三百元。近年来,寿宁以产业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大力推动茶产业振兴发展,打造出云生雾养的“寿宁高山茶”,茶叶从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白芽奇兰、金牡丹、金观音等6个品种。茶产业规模化发展,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值不断攀升。同时,茶叶市场异军突起,带动了全县70%的农户脱贫致富。随着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树立,茶农的收入成倍增长。茶农采摘一季春茶的收入占其全年茶叶收入的一半以上,各乡村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良好景象。全县70%的人口从事“寿宁高山茶”相关行业,茶叶的产出效益事关乡村的振兴,靠着茶产业,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漫山的青绿,满园的浓香,当茶与旅游相结合,致富的路更宽、更广了。赏美景、品茶香、纳清凉、享野趣,寿宁县将茶业发展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走进寿宁大多数乡镇,进入你眼帘的是满山的茶绿,茶园里可见人影晃动,有的是采摘茶叶的茶农,有的是慕名前来拍摄茶园风光的游客。茶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使生态茶乡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挖掘,茶业富民、茶旅富村,绿色、茶香正在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金山。

在寿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正绽放着迷人的魅力。寿宁人民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从贫困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书写了人间奇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打开山门后的寿宁百姓,在前进路上还将继续奔跑,去收获更多的幸福,更美的未来。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