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你的城 我的城

五月,东侨

2021-03-18 10:01

◎ 郑玉晶

那些生命中该驻足凝视的东西,年少时,总容易忽略了它们,譬如三十年前那一千多个五月天的日子,譬如曾盛放过这段日子的一个叫东湖的地方。

这些年间,我有若干次为了公事或私事回到这里,只是,那些日渐延展的道路,在高楼的遮蔽下更显得纵横交错,我这样的路痴,常常不得不借助于各种导航软件,指引我到达目的地。这个时候,我只是惊叹,短短的二十年时间,时代的木铎金钟,是怎样驱使着它疾步向前的。

越过三十年的光阴,去认真找寻那些日子,专注地凝视一次这个地方,也还是在一个五月天。在这样的凝望中,三十年前的场景渐渐聚焦。在一场很凶猛的台风过后,我的老家山区,道路被摧毁,第一次出远门的我,不得不绕道福州来到这里,惶恐和憧憬像两只活物在我心里一路乱闯。从此,一个懵懂少年,在夹道的木麻黄身影下,伴着五里亭轻舞的尘光,把自己交由东湖塘边的一个学校,看似给自己的一生指定了一个明晰的方向。

教室后面的石台阶边,有几丛木芙蓉,开着白的红的像绢纸折成的花,花丛中有一座高高的石头房子,像中世纪城堡一样。这城堡里的一层,是学校的图书馆。课堂间隙,我常常流连在一排排书架间,抽离出来的书籍,点缀着那些昼夜交错窸窣的日子,让我不自觉间学会用文字来描绘世间万物,包括今天的东侨。

大段大段的时间里,我们行走于东湖塘各个人迹罕见的荒野,鱼塘间的桃红蕉绿,金蛇头唱晚的渔舟,侨人低矮的草木屋和他们善吠的看家犬,连那条因为微生物繁盛而色彩斑斓的臭水河,都被我们涂抹在画纸上……一些不乏天赋又努力的同学,在一个不羁的美术老师几乎放羊教学下,用自己的所学,成就了日后斐然的事业或安身立命的职业。至于我,画技早已荒废,只有笔筒里从大到小、一直不舍得丢弃的几支连号扁笔,证明这些日子确实存在过。

我曾以为这个荒滩野地的小城边缘,只是命运为我安排的、纯粹是为了稻粮谋暂时栖身之地罢了,但今天看来,不尽是如此。在这个五月天的下午,因为从容,我静下心来再次凝望它,我的内心是欣喜的,好像看到一个久违的寒友,多年不见,她已然华容妍丽、风姿绰约,全无往昔的寒瘦相。

在一场夏雨将至的午后,走进一个个已经入住或正在开盘的楼宇,我们穿行于浓荫蔽日的林道间,那些销售处装点得像过年一样喜庆,各种户型可供选择的样板房,呈现出一派供需两旺的盛景。在东侨新视界前,一场大型的旗袍秀正在进行,几百个无关年龄,不问胖瘦的女性,或浓妆或淡抹,穿着各色旗袍,手拿各种道具,迈着袅娜的步子展示着她们的自信之美,这底气无疑来自于东侨这块土地。

星空深沉的夜晚,站立在金马大桥,看东湖两岸,灯色旖旎,似一支和美的小夜曲,在夜曲中,微波不兴,偶尔有沉潜的鱼虾拨动水花,平静的水面泛起一点细小的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就像一把经年抚摸的琵琶,在一双纤手拨动下的尾音,伴着东侨人的安眠。不远处,温福铁路上,有动车带着一排亮光疾驰而过,把人从东湖夜的幻梦中唤回,恍惚间以为身在天上人间。这样的东湖、这样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人赞叹过、沉醉过,当我以三十年前旧人的身份置身其间时,我仍然不能吝惜自己的笔墨,再次赞美它。

至于“湖光与山色竞生辉,高楼与飞鸟试比肩”这样让外人惊艳的美景,看晨光中往来不绝的行人从容的步履、平和的神态,就知道,这些只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罢了。我很好奇,那些和我们学校比邻的华侨现在都归于何处,有人指着车窗外的一个小区说,这就是华侨新村,原来在东侨开发伊始,他们就已经安居乐业了。活动的主办者还告诉我们,随着各类企业落地、地产开发的兴盛,入住人口增多,学校正在筹备建设新的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其后不久,我看到一条消息,正是东侨某学校在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校长。这些见闻,给了我一种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了妥帖着落的欣慰。

年岁渐长,虽不是“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觉少年多”,但当下社会日趋老龄化的问题,对于时光催发走向中老年的自己,老境的话题,在不自觉间渗入自己的生活,有一些道听途说让人畏惧。但在这个五月的早晨,当我第一次踏入东侨的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完善的娱乐健身设施、整洁清朗的居所,那些畏惧顿时消失。在食堂里,我们看到一些老人在排队领饭,虽然时光没有饶过他们的年龄,但他们的身上却看不到衰朽。我们驻足在一个书画室内,工作人员特地向我们介绍一位九十高龄老者的书法作品,我这个界外之人,无法从法度与气势等专业角度进行评赏,却能感受到老人在这里生活的适意。同行中有书法家欣然挥毫,今天已不记得书写的内容,但其恰能表达老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和我们美好的愿景。当我们离开时,过道迎面走来这位驼背老人,他落日镕金的笑容、平和无火气的翰墨,让这个看似应该沉重的地方显得十分轻松,我们半是认真半是戏谑地相邀以后也来这里安度晚年。

当这些文字正要结束时,我读到沈从文的这段话,“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想,三十年前,我从一个多山的土地来到这里,把生命的一千多个五月天,交给这片多水的土地,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是不是和这一片多水的土地有关系呢?

而这个五月天,在大雨带来的清凉中,在万顷湖波的润泽下,湖岸葱茏的草木花树,勃发出最恣意的生机,恰似当下的东侨。于是,不必问“千古李侯遗迹在,至今谁有继风流”,风流者,唯我东侨。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