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陶原仁:念父(组诗)
●我从父亲节的梦里醒来
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
必须献给远在西天的父亲
把十多年来天知地知
唯我深知的心事 不加修饰
编辑成一篇说来话长的文字
回到时光的隧道里
与父亲促膝谈一会儿心
我父亲对“父亲节”毫不知情
他耐着性子听我说完
却坦言只在意儿女温饱
并忽然冒出一句
“你吃饱了吗”
我从父亲节的梦里醒来
向父亲的遗像鞠了一躬
父亲挂在墙上的微笑
让我久久思考
●父亲节感怀
父亲在世时
父亲节只是个符号
我常常懒得遣词
更无意构思
父亲去世后
父亲节的诗句难以释怀
再动听的歌声
都以哭腔演唱
让往事湿透
我父亲误解“父爱如山”
直接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山
十几年来一言不发
只将天底下最朴实的道理
写得默默无闻
●一把锄头
在摇摇欲倒的老屋
我偶遇悬在房梁上的一把锄头
那一定是父亲用过的
是父亲在蒙冤受屈日子里的好把手
那些年它与父亲形影不离
配合默契地耕种贫瘠
养家糊口
父亲平反昭雪后别下它
十多年前更别下一生的往事
虽然锄头的铮铮铁骨如今锈迹斑斑
硬朗的时光也早已风化
但勤劳的样子依旧
凛然的阅历威严
仿佛还有一些隐衷被高高挂起
这让我不禁追念放不下的养育之恩
于是就想收藏它
作为父亲岁月辛劳的铁证
●父亲的手艺
父亲不是工匠却精通手艺
他勤于动手
且出手不凡
他曾用肥皂箱做过八十年代的沙发
落落大方地摆上大雅之堂
也用竹根做过烟斗
吞吐浓淡不一的心事
还用细篾给竹椅编织扶手
设法让贫困的日子不过度粗糙
父亲去世后
其手艺随烟而去
唯有扶手缠着往事
至今毫不松弛
父亲的手艺如今成了古董
我每每琢磨其中的精巧
试图探究时代的落差与门道
●父亲的足迹
父亲的足迹都在坎坷里
坎坷的足迹最难忘记
我有时去老家翻翻
有时去父亲工作过的地方找找
父亲曾经常走的那条乡间小路
如今掩盖着水泥
必须翻开尘封的岁月
时光的轨迹才会条理清晰
某日我驾车路过时
仿佛看见熟悉的身影
我立即放慢车速
陪着父亲与往事散步
●探访父亲工作故地
父亲曾经挂点的村子
仍有老队部守着岁月
总算相互有个牵挂
我一踏进旧日时光
往事顿时纷纷醒来
以衣衫褴褛和漏洞百出的仪式
不停地叙旧
小楼曾有的光环与象征
早已返朴归真
深度的记忆全都年事已高
终究也要寿终正寝
我忽而想留下粗糙的诗句
为远去的篇章
收藏值得备忘的日子
●报答
先父百岁诞辰的清明时节
我们到他坟上祭扫
感恩的心将眼眶盈满感激的泪水
大家都想用最简练和最精确的语言
给先父以最客观的评价与安慰
但短暂的哽咽后
却都无语凝噎 面面相觑
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
那么多酸甜苦辣
那么多坎坷曲折
父亲生前都深感说来话长
我们又怎么能一言以蔽
既然是一言难尽的事
那就姑且不说了
于是决定给父亲的坟前献上一束花
就算父亲百岁诞辰的总评
也聊以报答养育之恩
●父亲的坟地
父亲一生吃苦耐劳
他在人生路上顽强地走着
栉风沐雨
最终走进仪式
仪式热热闹闹
收下亲朋好友表示的敬意
火化后 与骨灰一起
埋进土里
坟地简简单单
水泥封面上
就立一块石碑
留住不能忘却的记忆
平时就与漫山遍野的往事一起
特殊的日子
再听听千篇一律的话题
惟有野草扎满不离不弃的根子
朝夕相伴
清明除掉的表面现象
过后又一如既往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陶原仁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