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叶子清:一村青绿沐福怀

2022-07-24 10:27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通讯员 叶子清

虎年到来,人们都在吸福气、觅福迹、找福字、走福村、寻福运,享受一番“福运福气开福门”的乐趣。早春二月,难得一个艳阳日子,几位好友携手大春,驱车前往春意盎然的溪潭镇双峰村,寻找大家心目中的福地。

双峰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村不算大,只有272户、1339人,但却几乎为冯姓,偶有叶、陈、林几家族人。宋末元初,双峰村冯氏先祖爬山涉水,从福建上杭县迁徙而至,繁衍定居。双峰人爱好读书,遵循奉行诗书传家,那冯氏祠堂、廉溪石刻、钓鱼台摩崖石刻,处处展现着古人文墨风采,诗书遗迹。难怪她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涌现出11名博士。

双峰村,不知因何命名,但棠江庠生薛宗暄赞其:“雍雍穆穆,家诗书而户弦诵,士卓茂而农力穑,应叹瓞衍瓜绵,人文炳蔚。”双峰村,春天不缺百花,夏天不缺浓荫,秋天不缺诗情,冬天不缺画意。千花万树拿阳光当针,拿道路做线,将村庄绣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绣出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山村的春天,由潺潺流水、穆阳溪畔的樟树飘香牵来。微风吹拂,踏入掩映在树木葱茏中的福安市桦新艺术馆,造型优美、惟妙惟肖的根雕艺术品,琳琅满目,顿时令人目不暇接,使您不免心情震撼,仿佛进入根雕仙境,且不说其树木品种珍稀,单论其雄伟壮观、形态逼真,就使您画眼睛笔直,不愿移步;拾阶而上三楼,置身于品种齐全的民俗大厅,则又让您心情回荡,仿佛走进农耕之家,回味当年的农耕情景,人人对根雕艺术大师孙少华赞不绝口:“您就是有眼光,办了一件大家想办、却没办成的好事。”期间,恰好碰上省电视台记者回访孙少华,采访他从何时萌发开办民俗博物馆的设想……

行走于溪畔林荫树下,古樟、花梨木沿溪矗立,一棵挨着一棵,随着年轮抽枝发叶,让人在绿色海洋中随波荡漾。伫立山峰俯瞰而望,双峰桥横跨廉溪,潺潺穆水从村前缓缓向南而流,青山绿水之中,彰显着迷人的春色。一抹春光,瞬间擦亮了人们的眼睛。

时近中午11时30分许,好友突然发问:“这里不是有‘福’迹,何不来个福建‘福’见,虎年觅‘福’,享受一番‘福’字乐趣。”顿时,大家精神抖擞,按照乡贤提示,不顾额头冒汗,沿溪朔源而上,但见绿竹丛丛,曲径连连。行约15分钟,果然不虚此行,远远就见一块高大的红“福”石刻,耸立于廉溪河畔、村道路旁,格外夺目鲜艳;而与之相伴的岩壁红“寿”石刻,当然不甘示弱,两字相映成辉,字幅高达一至两米。身临其境,真有一番福气连绵,福运亨通,腾云垂钓,“鸢飞鱼跃”之感。

乡愁是一杯水,乡愁是一份情。镂刻于溪畔上的“福、寿”二字,她不但是人类文明独特的语言符号和象征,更寄托着人民最为朴实的美好心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们祈望乡村振兴,祈望美好幸福,祈盼青山绿水就是金山福水。

双峰,初看村名与水无缘,村后“其山皆石,其形如狮”。然而,碧绿穆水却与之紧紧相随,虽然她名不见经传,但她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载着日月生辉、星移斗转,凝聚着蓬勃生气,不逊大江大河的气势和盛景,时代的画卷铭记着: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在此垂钓溪鱼;双峰桥一架变通途;曾经双峰中学书声悦耳,全省道德模范叶仰希见义勇为事迹在八闽传颂……

一切美好,皆有源头,双峰村的绿也是一样。目之所及全是铺天盖地的绿。在双峰,人与自然形成了默契,一次次种绿,一次次管绿,一次次护绿,双峰人是绿的最大功臣,也是绿的最大受益人。难怪先贤冯登峻赋诗赞道:“老树凌霄高垂拱,虬枝劲干覆山垄。旷野千章翠以青,枚举难详各嘉种。春夏之交洽浓荫,高低一派俨长林。何日不兴遨游志,何人不惬旷大心。好鸟频飞若知趣,将子成群齐相赴。穿花蔽叶坞深深,宿止几为忘朝暮。卉草蕃滋岂无方,畅茂总不及吾乡。”长居于此,有青山绿水花树相伴,您难道不倾心吗!

都言虎年寻福,福建‘福’见,您不妨也来一次吸福气、觅福迹、找福字、走福村、沐福怀之行。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通讯员 叶子清

编辑:秋凤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