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丨郑望:中秋散记(两章)

2022-09-06 16:10 来源:郑望

中秋散记(两章)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待新月出波心,恰似一汪秋水映乡愁……

————题记

一地清辉寻母爱

中秋月圆,不经意来到一家老字号月饼店,照例买一盒月饼孝敬母亲。待包装好月饼,恍然记起母亲去世已月余。子欲孝,奈何亲不待,不禁眼角盈泪。

时光可以删除许多过去的人事,但母爱一直保存在我的脑海里。吮乳时,母爱与明月清辉作伴,守在摇篮边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后来,大手牵小手,教我蹒跚学步,走过懵懂的童年;上学后,月光般温柔的母爱,映照十年寒窗,形影不离陪伴苦读;自从背起行囊上山下乡、入伍当兵……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就像一片片银色月光镀亮梦醒的床头;成家立业后,母爱依然最关怀,陪伴儿女一起走过有笑有泪、有滋有味的日子。正如那首《老爸老妈》的歌所唱:“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一次回家,喊声爸叫声妈,总有人回答。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一次离开家,爹也想娘也念,人在天涯也有人牵挂。老爸老妈我的老爸老妈,为了儿女用尽了心,两鬓染霜华,送儿一片三春晖,却将儿的寸草心人前人后的夸。……”忘不了56岁生日那天, 83岁高龄的母亲从乡下到城里,又给我带来一份生日的礼物——一壶母亲亲手酿制的米酒。下班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闻到扑鼻的糯米酒香。母亲笑眯眯地呼招: “酒己经烫好了,就等你回来一起喝”。这一刻,母亲的语气和表情,让我不由得心生“母亲在,家就在”的幸福感。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小的餐厅充满家的温馨。就着妻子炒好的几碟小菜,母子对饮一碗碗烫热的家酿。母亲一直为我斟酒,我一副沉醉模样:“阿奶宠囝喝酒,都快要喝醉了。”母亲说:“奴奶这么老了,还能宠囝几天呢?”母亲随即站了起来,转身到厨房忙活。此时,我不敢把目光停留在母亲的背影。她那满头的白发,根根银丝都是为儿女辛劳而发白的啊!“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能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月亮无声,母爱无语。母亲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到儿女身上了,宛如月光沐浴我们的成长之路。生我养我的母亲啊!不但给了我生命,而且哺育我成人。母爱恰似一轮明月缓缓穿越苍茫尘世,让儿子永远也走不出母亲宽广的情怀。

天地有大美,月光淡淡清辉无限。八月十五团圆的节日,手捧月饼,凝望天心满月,我在遍地月光中寻找白发亲娘。母亲出生在松罗乡一个名叫金山的小山村,这里古朴的民风民俗,像山岗上的野花,生命力顽强地盛开着。母亲虽然没念过书,却乡俗俚语充满风趣,还能用朴素而直观的事理教儿怎么处事做人: “不管做什么,先把人做好” “己帮人,别记着;人帮己,莫忘记” “正道之财不嫌多,不义之财莫沾摸” “可以给人多一些,但不能多占人便宜一丁点”……  这些蕴含历练后的觉悟,以慈爱的家教潜移默化。佛在经上曾用月亮比喻觉悟。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像初三、初四的月牙虽然有缺,但清辉依然一地。在那物质贫乏的日子,母亲早早排着长长的队,终于凭供应劵买到一块中秋月饼,然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分给我们解馋。看着我们吃月饼,母亲脸上露出别样的惬意。饼香多诱人!然而母亲却舍不得尝一口,又把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塞进我的嘴巴;那年雄仔阿弟意外溺亡,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她发疯似地奔向岸边的每个码头呼号唤魂,一夜白了头。母亲把儿子带到这世界,从来不离不弃,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的一块心头肉啊!冷不丁灾难夺去爱子那鲜活的性命,怎不叫她悲恸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堪回首,痛彻心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六月初,CT查出84岁母亲得了绝症,一下子把我怔呆了。送母亲上省城求医时我对她说:“我会像小时候您抱我那样,抱着您去治病”。母亲食道发病以来,喝口米汤也呕吐,已近一个月靠点滴维持生命了。农历五月十五,银白色的月光照进病房,照在母亲苍白的脸上。母亲捂着胸口的手──打点滴打的青一块、紫一块。陪床的我去握其手的瞬间,却握了一把冰凉。心里一紧,不觉鼻子一酸,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我喃喃自语:“都怪孩儿不孝,照顾不好,让母亲瘦成这模样”。母亲则含悲叹息:“囝啊!你已经够孝顺了。怪只怪这病连累人,害苦了子女啊!”病魔缠身的母亲,首先挂虑的依然是子女,这就是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农历七月初, “往生的慈母,皈依如来上路,心中多少牵挂,解脱得乐离苦。母啊!母,处世艰辛,人生太苦。大悲踏血河,三界从此出。销声尘世间,匿迹满愿中。”诚然,母亲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母爱的灵魂却永远不会泯灭。

月光光,亮堂堂,几许清辉可以托付爱心到地老天荒?仰望满月,我想起了母爱。母爱是一轮满月啊!我永远沐浴在满月的清辉里……

清辉朗映明月祠

古今一片月,洒向人间缕缕清辉,不知寄托了多少深挚情怀。缅怀那个号称“明月”的大唐帝师薛令之,踏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廉水长流滋万物,明月清辉映千秋。车至村口,近在咫尺即“后湖宫”。因薛令之出生于中秋月圆之时(唐永淳二年八月十五日),故号“明月先生”,祭祀他的后湖宫也叫“明月神祠”。宫门口左右两侧,分别是《廉村景区平面图》和《福建第一个进士、唐代廉臣薛令之简介》。薛令之(683—756),出生于长溪石矶津官宦书香之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极具诗才。唐神龙二年(706年),24岁赴京应试,一举进士登科。这是自隋大业二年(606年)开科取士整整100年来,福建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开元间,入朝为官先为翰林,后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唐制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在谏院任职。“掌供奉谏诤,凡朝政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即规谏皇帝,纠正朝政,另有弹劾百官之权。

一轮明月,两字清廉。古往今来,那些铁肩担道义的诤臣直士,不仅喜欢将蟾光写皎洁,并一向贞亮死节之辅弼、忧国忧民之庙堂砥柱。如魏征佐太宗安天下,月下思忖,提出“以史为鉴,以事为鉴,以人为鉴”的高策,终使太宗成就贞观之治;薛令之望月沉吟:“托荫生枫庭,曾惊破胆人。头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节义归城下,奸雄遁海滨。纶言为草芥,臣谓国家珍。”这首《唐明皇命吟屈轶草》诗中的“屈轶草”,又名“指佞草”、“谏草”,其就是“明月朗照分清浊”谏官的人格象征。

月亮无非是一个天体,但那光明磊落的神韵,还有那沧桑累积之深,兴亡批阅之广,沉浮历视之多,善恶感怀之厚,着实让人神驰意惘。开元中后期,唐玄宗沉迷声色犬马,而奸相李林甫又专权误国,惹得朝野怨声载道。薛令之愤慨之余,在东宫墙上题《自悼》谏诗一首,意在警醒盛世华光下的危机四伏。不料,玄宗帝却恼羞成怒以诗反讽,令之毅然“谢病东归”。薛令之身为“太子太傅”,居朝为官已46载,挂冠归隐离开京城时,两袖清风未曾带走一金一银,给当时的官场带去了一股清流。回乡后的薛令之居于灵谷草堂,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不忘家乡教育,不计报酬担任私塾先生。不久,唐玄宗得知令之生活窘迫,“甚心怜之”,就下诏以长溪县岁赋助其家用。薛令之则酌量受之,从不多取。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即位后,感念东宫恩德,“欲召入朝”,而令之已逝矣。为嘉奖恩师秉直清廉的风范,敕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水”、山曰“廉岭”。廉村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赐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从此“三廉”声名远播。

“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步入后湖宫,但见整个建筑由门楼、戏台、天井和享堂构成。正厅正中摆放着薛令之的塑像,雕像上方挂 “覆载资生” 牌匾。 “覆载”出自唐太宗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资生”是教育做官的人要造福百姓,造福苍生。厅堂10根柱子上悬挂柱匾,其中楹联曰:“首登黄榜自古八闽无双士;帝赐廉名至今华厦第一村。”廉村明月祠,作为“开闽进士”纪念祠,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祈求学业有成的“神祠”。每年的中高考前,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带上即将赴考的孩子,到明月祠参拜,祈求佑护莘莘学子考个好成绩。步出后湖宫,村道拐个弯,就到了薛令之故居遗址。离故居10多米处的一口古井,当地人称“明月井”。传说,薛令之及第后,其父母教育他为官要像明月纤尘不染、像井水冰清玉洁。举头望明月,辉映古今的“明月祠” “明月井”,寄托着一代代乡人对先贤勤学、俭朴、清廉典范的追思,更教导子孙后代传承和弘扬清风正气, 彰显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风清可醒脑,月明可鉴心。沿着鹅卵石铺成图形的古村道,走进廉村古村落,让我们看到一个明清风格的建筑群的缩影。那一座陈氏支祠(世德作求),门口的旗杆和廉字旗 以及 “孝、悌、忠、信”(“四德”)红灯笼,为廉村平添了崇尚世德、清正廉明的精神追求;那一座陈氏宗祠(忠孝廉节),门口挂 “忠、孝、廉、节” 4个红灯笼,矜持地向人们展示她的典雅和深邃,让人印象深刻。廉村的祠堂和深宅大院,无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变幻。民居大厅正中悬挂的块块牌匾,既是贤人辈出,光宗耀祖的记载,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沿溪徜徉于官道踏行不远,便看到一座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建于明朝古城堡的磅礴气势。穿过城堡门,入眼的古渡口樟树,遮去了半边的天。官道遗韵,古榕连襟。千年榕树以其巨大的华盖荫庇着脚下这片历史陈迹,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轻声慢语地诉说“苜蓿廉臣”薛令之,或高居庙堂之上;或隐居乡村野地,都坚守清廉。廉村的半斗冈耸起清官刚直不阿的脊梁,穆溪水滋润廉臣廉以明志的肺腑。薛令之清正廉洁的光辉如同朗朗明月,映照着这一方灵山秀水,在廉溪两岸积淀成丰厚的廉文化,蕴育着珍贵的人文菁华。

清风劲节播千古,明月芳声振万年。蒙学精华丛书《幼学琼林》记载:[唐]薛令之,作诗云:“盘中无所有,苜蓿长阑干”,描述奉师饮食之薄的传统美德。玉轮冰盘仰头看,“明月先生”背负着“清廉”的精魂走来,廉者无言清辉依然。明月千秋照,廉溪万古流。明月广场 “话廉”;明月长廊“观廉”;明月宫“忆廉”;明月亭“赏廉”;明月园“感廉”;明月井“照廉”;明月池“思廉”;明月溪“咏廉”;明月岭“探廉”…… 鉴古而知今,薛明月留下的清风,拂过数千年的朝代兴替、人世沧桑,留存至今。访廉以明志,溢满清辉的廉村,让人感觉像是穿越唐代的诗和远方。

来源:郑望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