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唐颐:世界梯田之冠返璞归真

2022-09-24 11:05

龙脊梯田被誉为“世界梯田之冠”。

观景台旁树立一块巨石,正面镌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背面镌刻简介,有“世界梯田之冠”的溢美之词。立碑者,中国农业部,时间,2014年10月。

噫!是中国农业部赐予的桂冠。

壬寅年立夏季节,我与妻自驾到龙脊镇,正在游客集散中心观看旅游图版,一位大婶近前搭讪,自称龙脊村民,姓潘,愿意充当导游,跟随我们的车,游遍3个行政村,含13个壮寨与瑶寨,尽览1万亩梯田,全程驱车60公里,4个小时。她还推荐傍晚投宿平安壮寨网红民宿“云上居”,可尝竹筒烧鸡,饮农家水酒,吃五色糯米饭;看云雾缭绕,梯田时隐时现;听梯田流水淙淙,蛙鸣声声。强调,住宿费去年国庆节时1000元,现在淡季200元。导游费100元。

潘大婶的导游序言足够吸引人,没有理由不听从。

我与妻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插队知青,多少有点梯田情结,这些年也慕名游览了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浙江云和梯田等,无不感受到古人开垦与耕作梯田之艰辛与匠心。但赞叹之余,总有些许遗憾:现如今,传统的精耕细作已逐渐消失,即使是那些著名的梯田容貌,不要说与古代相比,就是与吾辈闽东北家乡70、80年代所耕作的梯田相比,也逊色许多,总显现一种潦草迹象与衰败征兆。

但,龙脊梯田让吾辈精神一振。不论是气势磅礴的金坑红瑶大寨梯田,还是清秀婉约的平安壮寨梯田,皆可观察得出主人精雕细琢,丝丝入扣的匠心,即:没有一条田埂不是浑圆匀称,没有一面田塝不是整洁如新,没有一处田闸不是方方正正,没有一块水田不是天光云影。

这才是工匠精神。

因为吾辈当过农民,而且是精耕细作年代的农民,所以,似乎有自吹自擂的资本,即“内行看门道”。至于潘大婶导游词,更多的是指导“外行看热闹”,即便如此,也令人意趣盎然。

比如:伫立金坑大寨观景台,端详对面一座山坡,就像一尊盘腿而坐的弥勒佛,形状神态栩栩如生。据说,随着季节变换,佛的袈裟颜色也在变换。又如:走到平安壮寨“九龙五虎”观景台,俯瞰纵横交错,蜿蜒不绝的梯田,若没有导游指点,你很难一一辨认,哪九条山脊是“九龙”,哪五座山头是“五虎”。当然,“七星伴月”比较容易寻找,那七座小山头就像七颗星星,围绕着一条弯弯山脊,状似一弯明月。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云上居”,却见大门虚掩,空无一人。潘大婶径往前台,取出一串钥匙,教我俩挑选3层楼最大的一个房间。她与老板小潘事先讲好,二三层共有8个房间,任意挑选。

客房40多平方米,两铺大床,设施俱全,洁净温馨,足够三口或四口之家居住。特别是有一个大阳台,可临台,眺望远山如黛,俯瞰峡谷深幽。

走出“云上居”,暮色已起,走到盘山公路旁,发现走到了梯田中间,梯田的水已经灌满,就像无数片半圆镜子,映照着云卷云舒。意想不到的是,被梯田包围之中的壮族村寨,密密麻麻的几十幢房屋,只有一幢灯火闪烁,其余的皆无亮光。耳边传来“咚咚咚”的流水声,那是从一块块梯田水闸口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梯田与村寨很快淹没于夜色之中,这是没有光源污染的传统夜色。

返回居所,恰遇小潘老板赶回来为我俩下厨烧菜。他今日去邻里家忙了一天,说是一位老人逝世的“白喜事”,全寨人都去帮忙了。问其壮寨有啥特色美食?答:“竹筒鸡”。

鸡就养在房前屋后的竹林中。小潘挑一只约3斤重的小公鸡,三下五除二,鸡头、鸡爪、鸡内脏伴以香菇、红枣、当归等煮汤,其余的肉切成两指头大小,拌以壮家秘制佐料,一块一块从竹筒的一个缺口填入竹筒中,将缺口用木头塞紧,而后把竹筒放在柴火上烧,烧得竹汁溢出,竹筒焦黑。等到将竹筒剖开两半,鸡肉香伴随竹青香,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开。五色糯米饭是山中植物染色而成,壮家水酒则是浸泡在红豆杉果等中草药里的米酒。

窗外一片漆黑,传来雨打竹叶声,屋内灯光明亮,唯有两人对饮,邀请小潘:能饮一杯无?小潘推却,说,雨歇了,还得去帮忙“白喜事”。与之攀谈,得知整个平安壮寨的吊脚楼几乎都改造为民宿,村民当上了民宿老板,自家梯田承包给了旅游公司,每亩获得年租金1800元。村民主营旅游业,前些年生意红火,收入不菲。新冠疫情对旅游业打击最大,2020年春节突然歇业,但五一节之后开始恢复,国庆节迎来“报复性消费”,游客一房难求,火爆程度不亚于疫情前。2021年五一节、国庆节和暑假,游客也有许多。本以为会慢慢热闹起来,想不到今年游客最少,五一节创新低,现在大多民宿干脆关门谢客。还好许多村民种田手艺没有丢掉,便去旅游公司打工,一天赚120元工资。

我以“老农”自居,与小潘切磋种田技艺,原以为30多岁的后生基本不谙农事,想不到他样样精通,遍数壮寨耕种稻田12种工艺,比我当年学习与实践的还精细。

我由衷赞叹并询问:“龙脊梯田是我见到的最伟大的梯田,特别是一块块又长又窄的梯田,长达1000多米,有的地段宽度只容下我的42码鞋,大概只能插上一兜秧苖。向你请教,插秧时怎么插,向前进还是向后退?”

答:“当然向前进。跨一步,朝胯下插一兜秧苗,避免插到脚掌踩的坑窝里,否则,秧苗就插不牢靠。”

小潘才是名副其实“老农”,令我刮目相看。龙脊梯田又称“世界梯田原乡”,看来,这项起源于秦汉朝代的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其实,耕作水稻技艺也应该评选“非遗”项目传承人。

黎明即起,走到阳台,白云缭绕山腰,飘来荡去,似乎随手可摘,虽然心旷神怡,但观看梯田的视野不够,便赶紧走到1号观景台,将“九龙五虎”全貌尽收眼底。云雾时聚时散,梯田景色与昨天暮色里看到的又不一样,一股清新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有农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在犁田,可惜没有看见耕牛犁田。拖拉机小巧玲珑,背后跟着耙田的农人,把田耙平整便可插秧。更多的农人在插秧。

一幅久违的春风细雨插秧图。

不知不觉走进壮寨。整洁的街巷,一幢幢别致的干栏式民宿,果然皆是关门大吉。老板都去忙农活了。

疫情让世界梯田之冠返璞归真。

赞美之余更应反思。

返回“云上居”,接连登石阶,开始出汗、喘气。龙脊梯田位于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实在陡峭。我俩行走在坡度40度至50度的梯田小路上,屈指而数,万亩梯田净高800米,若是从最低一块田登至最高一块田,论石阶,共计三四千级,相当于攀登大半个泰山。

龙脊梯田堪称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标杆。


来源:唐颐

题图摄影:陈茂荣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淑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