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之光丨郁莉:福不自来 心安吾乡
央视《记住乡愁》编导简介:
郁莉,编导。
代表作品:《常口村——中国“碳票”第一村》等。
这座古城的鲜活灵动,在于历史记忆和新生活的水乳交融,那是一种很丰富、很有质地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郁莉
福不自来 心安吾乡
福建是一个多“福”的省份。据统计,福建拥有“福”字地名的市有4个、乡镇3个、村112个、社区58个,总共多达177个,可谓“遍地是福”。而在这当中很有特点的就是《记住乡愁》这一次的拍摄地——福安。
福安是东南沿海一个很有个性的县级市。它位于闽东的中心腹地,历史上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又因为兼有山海之利,自古以来就是闽东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交汇之所。
福安有着七百多年历史。七百多年前,宋理宗在福安建县时御批八个大字:敷锡五福,以安一县。福安之名,由此得来。
说到古城之福,在福安街头巷尾遇到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跟你说上一大篇。我们拍摄的时间正值盛夏八月,古城的菜市场里摆满了丰富的物产,绿竹林里的马蹄笋、稻田里的流蜞、向环的巨峰葡萄、官井洋的海产、西潭的竹姜、穆阳的水蜜桃......一个个摊位,让人目不暇给。
每天,古街巷里的一个个早点店飘出的香味,就像闹钟一般唤醒福安人的味蕾,小肠汤、拌面、水煎包、甜槽焯蛋、大肠粉扣、几十种炖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配早餐作为早起的动力。大自然的丰富赠与,经过福安人的巧手,幻化出一道道美食。
在早餐店的拍摄采访中我们偶遇了一对老姐妹,她们是发小,年轻时都在外地工作,后来相约回到福安生活。小城的味道一如当年,阿姨们幸福的笑脸,就是古城之福的最佳代言。
而历史在这座小城里从来不是古籍上的文字、博物馆里的展览。福安城没有新老城区之分,七百多年的历史就融汇在街巷之间,化作人们的生活。在福安老城里漫步,可以看到很多自明朝始就存在的地名,比如莲池、上杭、阳头、东门、龟湖等。
岁月的变迁没有彻底改变这座老城的样貌和记忆,在幽街窄巷的老街,在朴素的民居之间,一拐角就会发现一座庄严的宗祠。仅仅在察阳古街区就坐落着“黄、陈、池、李、程”五座宗祠,民居与宗祠比邻而居,形成了福安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拍摄中,我们发现,福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宫庙道观,为古城人提供着精神抚慰。但每一个福安人都知道,宁静幸福的古城能有今日其实并非神助。
历史中的每一场风雨都让这座小城历尽沧桑,但福安却从未沉沦,古城人在一次次重建家园的坚韧中浇筑出这方水土的筋骨与脊梁。1958年闽东第一台电机在小城里诞生,福安坦洋红茶也重续百年辉煌走向世界,船舶修造、不锈钢产业群......古城的韵律在新时代里变得更为多姿多彩。
在采访中,我们最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安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安地方志》余挺老师的回答,他说:“城的特点太抽象,但我可以跟你说说福安人的特点。”
是的,历史的点滴积累下,一座城的特点最容易体现的是在这座城中代代生活到今天的人。恋乡守土又宽容接纳,温良敦厚又热情奔放,乐于自给自足又敢于开拓创新,这些看似矛的性格特点,都在福安人身上得到了体现。而正是拥有这些特点的福安人造就了这座有福之城。
来源:记住乡愁微信公众号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