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肖林盛:茶乡俚语

2022-11-28 16:14 来源:周宁县融媒体中心

茶乡,茶韵。茶乡轻灵,茶韵馥郁,一对迷人的字眼,极具生活味,又极诗意化。周宁境内所产的茶被冠以“高山云雾茶”之名,楹联人美其名:三才盖碗腾明志,融日月精华,开壶香四溢;一撮青茶纵沈情,敛山河锦绣,入盏韵双飞。

地处云端的周宁人,与茶如影随形。天天离不开茶水,家家几乎均有大小不等的茶园。从“清明时节茶吐茅,大男小女上茶山,株株采来片片香,精制名茶换龙番”的古老民谣,到《茶叶青青,满地黄金》的当下文字,无不透露出茶在周宁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最早感知茶的魅力,源自母亲手中的“清明茶”。每年的清明节当天,无论多忙,母亲总会抽空到自家的园地里,精心采摘些许茶尖,回家手揉、锅焙后,让我们几个兄弟美美地喝上一杯“清明茶”。“清明”“聪明”有点谐音,意思是喝上“清明茶”,就可聪颖灵慧,这该是父母对孩子期盼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吧。况且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冰糖茶”是待客的稀有物,平时家人是难有如此待遇的。一杯清明冰糖茶,留下的是孩提时光的永久记忆。隔壁房子的阿公,每到插秧季节早晨必须喝上一碗“甜蛋茶”,喝了就会精力充沛,生龙活虎,这是路弄巷尾的话题。

第一次领略茶山的风采,应该是有了相机爱上摄影,特意到玛坑茶园采风的事儿。那天清晨四时许,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从城关摸黑驱车前往。到达茶园附近的岔口,一会儿只见太阳从对面的山巅处徐徐上升。披雾挽纱的茶园,在旭日的装点下,美轮美奂,让人窒息、惊讶。放眼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山牵着山,坡拐过坡,清风拂来,阵阵茶香扑鼻,让人顿感心旷神怡。亭亭玉立的娇嫩新芽,在阳光下绿得晶莹,绿得透亮。采茶村姑宛若彩色的逗号、句号,给绿意缭绕的茶丛断句、分行。此时此景,瞬间定格,无疑可以成为一帧摄展佳作。

周宁的茶园几乎都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终年云雾缭绕,所以极其适宜茶树的生长。如今,紫云、祖龙两村的古老茶树盘虬卧龙,风采依然。尤其 “官司茶”更是名扬四海,1946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银奖,2002年1月获韩国茶人联合会、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评为国际名茶金奖。目前,“官司菜茶”“汤家山菜茶”“祖垅野生茶”等,均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质资源保护品种。

官司茶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并非偶然。清光绪年间,周宁茶商带着浦源镇官司村生成的“官司茶”到福州,偶遇外国茶商而扬名。随后在周宁东洋三十六村的范围内开设二十余家茶行。民国三十五年,每担销往福州的茶可值黄金一两四钱呢。怪不得,当时有“金渡头、银进登、铜桃岭、铁那坑”的说法。周敦、萌村、七步、浦源、端源等村更是把茶山誉为“金山银世界”,茶树也就无可非议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萌源村的秀才萧舍禧,字祖述,能在福州扬名,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说萧祖述书法十分了得,但身为穷家秀才,也逃脱不了挑夫的命运。清道光年间的一个春天,萧祖述去福州卖茶。大街上许多人围在店铺门口很是热闹。原来有位老板请一位书法家给他店铺写一副招牌联句。祖述觉得这是自己学习书法的好机会,便挤到书法家的身边。祖述见其书法一般般。当上联将要结束时,就故意碰其手肘,只见一笔浓墨划过写好的上联。老板和写字秀才火冒三丈,要他赔。他说:“我是一个小茶贩,怎么赔得起呢?”

“赔不起,也要赔!”

“好!那我写来赔你。”

“笑话,你能写这样的字?”旁人起哄:“既然敢夸口,就让他写吧。”没想到,萧祖述胸有成竹地提起自己的长衫衣角,捏成小团,往砚池一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围观的人见状直呼:“好书法,题得好。”题好上联后。萧祖述抽身欲走,这时老板急忙请求他再写下联,凑一副。萧祖述说:“我碰坏半副联,就赔半副。”说完就消失在人群中。后来老板四处打探,得知萧祖述住在宁德会馆里,就和助手前去邀写字号,萧祖述欣然答应。写好后,老板拿出30大洋作为润笔费送给萧祖述。此事很快在福州传开,从此许多人不仅请萧祖述提匾额,而且还格外青睐来自周宁的茶叶。

说起茶事,还得提一下“归来客”一家三代与茶结缘的事儿。

两岸茶香史记明,柴门深处喜殷殷。三千万里归来客,回首苍茫万古情。这一诗句是伴随着“归来客”品牌创始人刘娇莲的制茶传奇人生应运而生的。刘娇莲一家三代从事茶叶生产与经营近百年。其祖父刘德祖当年曾经通过福州茶馆,与台湾茶商或茶园探讨,或灯下切磋,从而结下了不解之缘。刘娇莲女士从小就生活在制茶世家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了茶叶生产与经营的要诀,20岁开始就走南闯北到山东、深圳等地经营茶叶。正因为刘娇莲制茶世家与祖国宝岛有着千丝万缕的奇缘,更为了传承刘氏茶文化,实现祖父辈的夙愿,刘娇莲2008年毅然回乡开始研发“两岸佳人”与“归来客”品牌。有人说全球就数台湾东方美人茶最耐喝,而当下周宁的“两岸佳人”却可与台湾的“东方美人”相媲美。2012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到周宁视察调研时,特意光临“福建归来客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还与“归来客”品牌创始人刘娇莲合影留念。

《茶经》的问世使“世人益知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茶成了生活之必需。“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描绘的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大家族没落的全过程,但全篇茶韵洒脱。特别在第九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曹雪芹将人、茶、水、器、文、意融合相映,描绘得酣畅淋漓,称得上出神入化之作。

周宁乡村老百姓在供神供佛祭天地时,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供品。茶是精挑细选的明前茶,品质绝佳的茶尖,揉烘精到的用心茶,选的是清甜的山泉水。祭供时,桌上的三杯茶是那么显眼,那么庄肃,从茶杯里袅袅升腾的茶香,弥漫整个空间,诱惑无穷。

流传几百年的“茶哥米弟”俗语,不仅经久不衰,而且还在时尚语境中发扬光大,就连当下的小学生,也时不时蹦出此类言词。论理米比茶重要,然而茶竟然成了哥,米屈尊为弟,似乎颠倒了顺序。其实不然,北宋时期,王安石曾说: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周宁有个习惯,将茶列入五谷之列:茶稻麦薯豆,除茶以外,其他四种为主食,茶为饮料是精神食粮,自然皇而堂之地列为五谷之首。百姓对茶的尊重还表现在从来不乱倒茶渣,茶渣要与洗碗洗锅的水倒在一起,或倒在溪河中,因为它是五谷之一。再加农村待客“茶前酒后”的习惯,茶注定在人间烟火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周宁人爱喝茶,周宁人爱制高端茶。锲而不舍,不断书写传奇是周宁茶人的追求。早在明朝时期在寿宁任知县的冯梦龙就对周宁祖龙村的古茶厚爱有加,而且中国近代“茶学界泰斗”张天福也曾为周宁高山云雾茶站台助威过,他留下的“高山明珠,茶中珍品”评价在当地广泛流传。

细释“茶”字,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吸收天地精华。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揉映匠心,三盏醉群雅;

焙呈神韵,万年红满堂。

清茶九韵谁为冠;

巧手千情自是峰。

这是我给一个文友的“炭焙工艺厅”所撰写的两副对联,且不说是否完美至善,但至少清晰地透露出制茶流程的重要性。种茶、采茶是技术活,制茶更是技术活里的刀尖活,制茶是一种美的淬炼,是一次涅槃的过程。

茶水茶水,除了优质茶之外,还需要优质的水,如此才能阴阳搭配,美妙无穷。人人皆知泡制甘甜可口、香气芬芳的茶水,一要选高山泉水,次选涌泉水。周宁县域海拔高,且重峦叠嶂,龙井点缀。《周宁看水不知归》一文中,道出了周宁水资源丰富,水魅力无边的实情。不管是山中的泉水,还是村庄里的涌泉水或是龙井泉都尤其清甜。周宁茶泡周宁水,用周宁的俚语说“盖世”了。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用元末文坛诗人王冕这句诗来总结和评价周宁高山云雾茶,再恰当不过了。

来源:周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