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郑振木:浦溪自是吾家乡

2022-11-29 11:17 来源:周宁县融媒体中心

山是骨骼,水是魂。无山不成其高标伟岸,无水不显其温婉柔情。

鲤鱼溪,旧称浦源溪,发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一弯清流一路欢欣迤逦而来,翩翩跹跹,洋洋洒洒,舞之蹈之,舞出东洋(周宁山城平原旧称)三十六村的钟灵毓秀,舞出八百年人鱼同乐的人文奇观。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宁人,与鲤鱼溪唇齿相依,有解不开的缘,但说起与鲤鱼溪的渊源,却也要把时光倒流,慢慢梳理,才能找出那份温馨的感觉。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秋日,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和朋友一行四人同游鲤鱼溪。那时一块光饼只卖五分钱,我们买了半塑料袋光饼,沿旧街的石板路往下走。第一眼见到跃龙桥的感觉很特别,当时桥应是新建不久,但给我的感觉却是古趣盎然,与周边的环境非常谐和,仿佛这里就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再看到色彩斑斓的鲤鱼在水里畅游,心中激动无比。我们撕一小块一小块光饼往溪里扔,鲤鱼张着大嘴疯抢,前拥后挤,左来右往,上下翻滚,整个人很快就融入到鲤鱼的世界里去了。它们抢到食物的神情很是得意,“噗哧噗哧” 悦耳的声音,不停在耳畔回响,应该是在说“谢谢谢谢”吧!那时,我们都囊中羞涩,袋子里的光饼得省着花,不能一下子扔光了,当然另一方面也想多多享受一番那种“钓鱼”的乐趣。每当看到一条大鲤鱼出现在水里,大家都会很激动地发出“哇——”的惊呼声。

溪不长,喂鱼观鱼的时间过得很快,在岸边走走停停或走下石梯和鲤鱼来个亲密互动,心花怒放,大半天工夫一晃就过去了。到了大鱼塘,先在大树下小憩片刻,再穿过曲栏登上塘中央的凉亭二楼,围坐在石桌旁看鲤鱼仙姑、看游人、看鲤鱼,聊天,怡然自得。彼时不像现在,拍照人人有手机。那时照相要花好几元钱,请边上照相馆的摄影师,拍完后隔几天方可取。那次我们在曲栏和鱼塜各拍了一张合影,后来照片中的一个女生成了我的人生伴侣,这次鲤鱼溪之行也成为我人生中记忆极深的一次短途旅行。现在仔细翻看这两张旧照,四个人是那么年轻,而且大家摆的pose也很谐和,唤起我不少远去的回忆。

后来,陪单位客人到过鲤鱼溪多次,但大多是步履匆匆,未与鱼有何互动。溪上游扩建后的一个春节,曾带一家老小游玩过一次,感觉舒心、惬意。石板路、廊桥、凉亭、翠竹、花草、树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以水为魂的美在这段景致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水质极好,而且仪态万千,潇潇洒洒,它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大自然的丰富表情和大自然的慈爱与包容。下游景点在原有基础上看点也不断丰富,百亩荷塘和灯光秀为鲤鱼溪风光增色不少,附属设施日渐齐全。虽然早前那种咸村重酿酒一般浓浓的乡土味浅了,但新景新貌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年来,足迹踏过不少地方,所见鲤鱼溪不少。周边的政和古镇镇前,也有一条鲤鱼溪,各色的鲤鱼在宽阔的溪水中畅快遨游,风景亦颇耐人寻味。屏南古村漈头,“鱼以多而不贵”,人们的注意力不在鱼而在当地古民居。我县千年古村禾溪,稀稀疏疏几尾大鲤鱼,从它们身上似乎能读懂这里的文化和历史,它们悠闲自在地嬉戏玩耍,把一条溪游美了;过去全国文明村阮洋中溪也有鲤鱼,美得悠闲宁静,后来修防洪堤,听说让鲤鱼搬了新家——七步溪,现今的鲤鱼是新放养的;大碑村的大池塘里,鲤鱼成群结队,也会随人影而动,发现食物瞬时聚拢,密密麻麻,叹为观止;后来到过古村常源,看溪里新放养不少鲤鱼,色彩斑斓,在清澈的溪水中追逐悠游,十分养眼。养鲤鱼着实不稀奇,但唯独浦源鲤鱼溪有鱼塚,这是普天之下很难见到的奇葩!

相传,浦源人最早是为了清洁水源而养鲤鱼。元明时期,天下大乱,连年饥荒,郑氏八世祖晋十公,为保住鲤鱼,还设了一个苦肉计:让自己年幼的孙儿去捕一条鲤鱼,然后公开自罚:给鲤鱼隆重办丧、置办酒席宴请全村三天、请戏班到宗祠公演三天,以此来打消村民因饥荒而打鲤鱼的主意。民国时,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曾几次到鲤鱼溪骚扰,用枪打、手榴弹炸,使鲤鱼死伤惨重,后来村民们悄悄地把剩下的鲤鱼藏到村外深井,让它们逃过一劫。上世纪六○年大饥荒,村民宁肯食野菜、糠饼,也不动鲤鱼一片鳞。为防止鲤鱼被洪水冲走,村民在沿溪建房时会建一些 “L”形涵洞,让鲤鱼躲藏。下大暴雨时,有的鲤鱼会被大水冲到下游的水田里,村民们就全体出动,寻找“走失”的鲤鱼并让它们“回家”。

浦源鲤鱼溪的鲤鱼是幸福的。它们衣食无忧、生命无危、“百年”之后还有安息之所。多少年来,所有来这里游玩的人,都不吝于花钱买光饼或爆米棒来喂养它们,它们和人之间结成了一种和谐的亲密关系,那悦耳的“噗哧噗哧”的抢食声,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着实能使人心肠软化,油然而生怜惜之情。生态的保护使这里水质无污染,鲤鱼们呼吸着优质的山泉氧,悠然地享受着大自然分给的馈赠。严厉的族规保证着它们的生命安全。去世后有锣鼓队热热闹闹给它们送葬,还有道士在香烟袅袅中颂念超度祭文,让它们的灵魂在冠盖如云的交柯大柳杉下安息,享受永久的荫凉和宁静。

最近读到一首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遇》诗:“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诗中写到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中山。不料,乐羊的儿子被中山君活捉,被杀后,又被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忠于魏文侯,竟然吃下这碗肉羹。魏文侯虽然重赏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毫无父子骨肉之情,故敬而远之。而秦西巴是中山君的侍从,中山君孟孙到郊外狩猎,得到一只小鹿(麑),吩咐秦西巴牵回去。小鹿的母亲一路跟着悲鸣不已,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孟孙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之人,就任命他为太子太傅,教导太子,后来成为中山相。据说,此诗是诗人用来讽刺当时的执政者武则天的。但是从这首诗,我们读到了诗人对残暴的抨击和对柔软人文关怀的褒扬。

善良的心灵和柔软的人文关怀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浦源鲤鱼溪正洋溢着这种柔软的人文关怀。对一只小小鲤鱼尚能大爱如此,何况待人乎?如何以鱼及人?这是当下值得人们去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课题。人与人之间,执政者与百姓之间,如果都能胸怀这种人文关怀的思想,则人民有福、天下太平矣!

经历了新冠疫情,我感觉到能生活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大陆上是幸运的,就像鲤鱼溪里的鲤鱼一样,首先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若问:燕雀安知鸿鹄志?

我言:浦溪自是吾家乡!

来源:周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