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叶子清:彭家洋之春
山还是那座山,岭还是那道岭,路还是那条路,村还是那个村。可已天壤之别,曾经以千年栖云古道进出物资、外出谋生的彭家洋人,早已被宽阔的“四好农村路”——福穆公路所替代。从贫困的畲乡偏僻村,一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村。
乘着春风习习,重上彭家洋村,从福安市区出发,沿着福穆公路蜿蜒驱车十多公里,不到二十分钟,跃上分水岭,转眼就到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口,一座高大耸立、独具畲族特色、象征民主团结的“双凤朝阳”雄伟石牌坊门楼映入眼帘——“无韵钟声齐心合唱同心曲,龙光凤羽如意巧编致富图。”
步入山门,一路山花烂漫,紫荆迷人,樱花绽放,桃花豪情,茶花奔放,绿茶绽芽,红鲤欢跃,水车流转,满目青山黛瓦,万木葱茏,掩映古朴典雅清秀的彭家洋村。村间田头,村民们忙于耕耘种植,呈现一幅充满青春活泼的山水图画。
富春溪西岸的彭家洋村,辖彭家洋、仙岭头、仙岩下、青元、洋坪五个自然村,全村300多户、畲汉同胞1300余人,畲族村民870多人,占总人口65%。当年,由于丘陵起伏,山峦叠加,坂中畲族乡桥未架设,公路未开通,成为“黄金地段的断裂层”。
如何让坂中乡冲出地域围困、交通不便瓶颈?摆上了福安市历任领导的案头,制定出建设坂中大桥、开辟福穆公路的实施方案,齐聚各方力量,全面贯通乡村“毛细血管”,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从此,翻山越岭的彭家洋人不再肩挑手提,进城游玩购物则驱车前往,冷落了千年栖云古道。
走进民族文化广场,青松挺拔,香樟扑鼻,树木郁葱。那休闲长廊、水车茶座,俨然天然氧吧,成了城里人喝茶、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儿童尽情玩耍、开心快乐之地。时近中午,云雾渐开,诸多游客雅兴正浓,围着茶座,或聊天或游戏,尽享清新的空气,甘美的山泉。
年年都上彭家洋,年年道路不相同,越变越宽敞,越来越美好。伫立海拔520米的彭家洋村,微风挟裹着桃李的芳香,泥土的芬芳。徜徉于花海缤纷的樱花谷,恰如进入世外桃源,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红似少女,白若仙女,婀娜多姿,人们竞相置身其中,留住美貌春色;倚靠仿古栏杆,观赏千米梯级鲤鱼渠,抛洒光饼饵料,红鲤扑跃争抢,围成一团觅食,无不心情舒畅,人欢鱼乐。
望着游人如织来,说起彭家洋翻天覆地的变化,满脸微笑的村书记吴云生感叹道:“彭家洋村能有今天,功归党的富民政策,功归四好农村路。”回眸数年前,彭家洋村名不见经传,村落零散,环境脏乱,藏在深山不露颜。近几年,‘四好农村路’开到家门口,又有福安市扶贫协会挂钩彭家洋村,精心规划,挖掘潜力,畲汉同胞齐心协力,发展林下经济,立体栽培果蔬、菌类,养殖珍禽、土鸡,一步一个脚印:穷村变富村,脏乱变花园,荒山变金山,脱贫致富,人均收入近两万,十三层的民族团结大楼拔地而起,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韩阳风景世间无,“仙岫晴云”在其中。我们依山登上福安市西郊最高峰——仙岫山巅,置身观景台,俯瞰韩城,远山近景,尽收眼底,可谓天高云淡,景色怡人,胜似仙境。同行的乡贤告诉我们:若是晨曦观看日出,则东方红日呼之欲出,霞光万道冉冉升起;倘若夜晚欣赏韩城美景,则高楼大厦星光点缀,大街霓虹灯光闪烁,宛如身处天上人间,令人心旷神怡。此乃“春游踏青,盛夏避暑,秋天登高,冬天望雪”之仙地啊。
此时,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环绕山颠,富春溪水潺潺南流,高速公路车流如梭。大家忘记了时间的消逝,忘却了登山疲劳,依依不舍这美妙仙境,梦想不久将来,再走“四好农村路”,乘着仙岫峰的游览观光车,游遍彭家洋村的神奇古迹景点:龟蛇会、仙脚迹、娘娘赶猪、箭兰园、将军石、状元帽、石人龙潭;聆听畲嫂吟唱糯米歌谣:“糯米啊糯米,你加了麦芽是糖精;加了红糖是美酒;炊了是乌饭,舂了是糍粑;捏了是棉头;扎了是竿粽;煮了是济丸;拔了是米糖。”……
此刻,彭家洋的美丽乡村蜕变,何尝不是福安公路建设之缩影,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国道省道畅通美丽,四好农村路串珠成韵。“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福安人正以豪迈气概编织着公路经纬,铸就着壮美;彭家洋村畲汉同胞正迎着春天的脉搏,迈进新时代,谱写振兴美丽乡村新曲。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叶子清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