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陈圣寿:东洋三十六村漫谈

2023-03-07 17:08 来源:生态周宁、陈圣寿(《东洋溪流域》一书中第三章《东洋三十六村漫谈》节选)

在周宁,东洋三十六村的说法古已有之。

即使今天,三十六村也都没有缺席, 我们可以从东洋最西面的源头(东升村)开始数:源头、新厝、溪坪、仕洋、上 洋、大桥头、蟠龙村、浦源、清洋、潘山底、吴厝、松傍亭、萌底、岔兜、萌源、 端源(以上16个村庄属于浦源镇),石马栏、下炉、坂头、虎岗、下坂、溪北、 下新厝、后坑、过岗、金钟、瑞龙观、安后、洋尾、龙潭、洋庄、三楼、周墩、南庄、南坂、仙溪、瓮窑、蜂洞垄、猫智丘(以上23个村庄属于狮城镇),共39个村庄。由此看来,东洋不止有36个村庄,但三十六村之说主要用于笼统说明村落众多而繁华。


汤志涛 摄


穷尽去描述上述每一个村子,既繁琐也没有必要,何况有的村子已湮没无闻。历史的长河波澜起伏,这些村庄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所幸大多数村能够经受岁月的洗礼、与时俱进。从中选择部分重要或多故事的村子,对其中的风情逸闻做一番探究,再加以分享,自是一桩饶有趣味的雅事。为了使这一趟“微旅” 不至于过劳又太匆匆,不妨进行一种类似于旅游攻略的选景分镜式安排。
从源头到东升
三十六村中哪一个才是东洋溪的源头所在?并不需要大家寻寻觅觅,源头村以村名自表明了身份。几十条山涧奔流而来,在源头村汇集成东洋溪主要的上游河段,再从这里出发缓缓流淌而下,滋养着东洋溪畔广阔的平畴沃野。


李洪元 摄


但如今,源头村的名号早已退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单,而由东升村取而代之。这个古老的村名之变,源自一段动人的历史情节。20 世纪60年代,源头村的后门山出现了一条长30多米的大裂缝,山体有滑坡之险,村子随时可能被吞没。1967年的中秋节,绵绵秋雨后更遭遇狂风暴雨, 县长王清毅紧急调集县政府和浦源公社的干部冒雨赶赴源头村,苦口婆心地动员全体村民临时转移。随后,王县长亲自勘定新村址,统一规划建房,由政府拨款,群众出工,很快一个崭新的村庄拔地而起,取名为东升村,既充满时代色彩的勃勃生机,更寄托着旭日东升的美好愿景。
三源精神之光
周宁境内,除了从前的源头村之外,以“源”字冠名的村庄包括浦源、端源和萌源村,无论其体量之大、人口之多、贤达之显耀、文化传承之鼎盛,都堪称周宁自古自今数一数二的名村代表。人们已习惯用“三源”来代称这三个大村, 近年建成的宽广的“三源大道”,可谓是对三源名村的致敬。包括县志在内的各类资料或有关专著上,可以轻易查阅到三源各自的名人事迹,本文无意进行亦步亦趋的摘抄与重复,而是希望另辟蹊径,以揭示三源各村独特的精神风貌。


侯颖 摄


相对而论,浦源的人文历史及其传说保存得比较全面,总结得比较完整,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书籍及导游解说词。这当然跟浦源人重视文史传承与记录有关, 更与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关注息息相关。欲推究浦源文化的精髓,诚如郑德和先生主编的《八百春秋鲤鱼溪》中所概括的最为精到,他总结说,浦源拥有两座文化的丰碑,一座是无形的生态和谐丰碑,一座则是有形的孝子坊所代表的孝道文化丰碑。


鲤鱼溪 张源 摄


生态的丰碑由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承载,而演绎出遐迩闻名的旅游人文盛景。孝道的丰碑既体现在郑氏宗祠的记载、其他相关传说中,更体现在浦源人代代相传的敬老孝顺言行中,于今愈加发扬光大而成美德典范与文化大观。


浦源镇 魏孙亮 摄


端源村姓氏来源很特殊,其先祖许延一为了保护家族免遭奸佞陷害,而将许姓改成母姓之叶,这一转变的过程充满传奇而动人心魄,却由此激发了也强化了端源人的奉献精神。千百年来,热心公益成了端源的行善文化标配符号,从清朝 的叶寅清、叶云馨、叶培山一生为民请命、为人分忧、为社会助力,到今日叶斌 一家父子倾心回报桑梓,执著于设立教育、敬老等慈善基金,贯穿始终的是闪耀着高尚情操的中华美德、端源精神。

端源村叶氏宗祠 朱正洪 摄


萌源人的宗脉派衍可追溯到大汉开国名相萧何之望族。确实,萌源人数百年间的成功秘诀深深地打上了萧何式的特点:既勇于进取拼搏,又善于保护自己。

 萌源村祠堂 肖林盛 摄


纵观萌源发展史,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萌源人总能充满激情地抓住机遇实 现跨跃式发展。明代为宝丰银场提供物资换取白银,清康熙年间兴修水利取得农 业大增收,清同治、光绪年间兴办茶业获得商业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改革开放后又勇立商海潮头,屡创辉煌,而后于危机中却能保存实力。如今又走在乡村振兴前列,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一个新萌源。


萌源村 肖林盛 摄


或许,萌源肖家岭一个路亭上的一副对联表达得最传神:“亭跨勒马会金鳌振千年风水,路系回龙朝彩凤壮万古萌源。”道出了萌源人滂湃的自信和进退有度的智慧。
从周墩到狮城

现在狮城镇的辖地大体相当于从前的周墩范围。南宋初期,绍兴二十一 年(1151)进士、光泽县尉周亨中后裔定居石城(即周墩,因当年周边用石头垒 墙得名石城)。周墩修城建衙署应该与宝丰银场的治安问题有关。据《重修东洋公署记》记载,当时宝丰银场存在不少所谓“顽民”,给东洋里增加许多治安难题。

周墩城依山傍水,背靠“狮子戏球”,面朝“仙人骑鹤”,东有“九龟来朝”, 西是“五马归槽”,东洋溪如玉带缠腰,而携东洋三十六村广阔平野为纵深,可回旋,可发展,实属吉祥宝地。所以,从南宋建城伊始,至今依然作为基层行政治理中心。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周墩退出了历史舞台,转而由繁华的狮城登台亮相。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大幕下,狮城既承继了周墩的厚重底蕴,更不断扩大版图, 增修交通坦途,兴建各类功能建筑和配套设施,已成为一个烟火气与时尚感互相 交错、生机勃勃的县城。


 叶罗彪 摄


有趣的是,泗桥乡境内有一个村也名叫周墩。如果不知其来龙去脉,很容易 想当然认为是原周墩城的部分市民迁居此地而保留原村名。实际上,泗桥乡全境包括这个周墩村原属寿宁县,更早时候(明朝景泰六年之前)则隶属于政和县(古时或称关隶),1955 年才划归周宁。虽然名称上纯属巧合,却也反映了周宁与寿宁、政和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

来源:生态周宁、陈圣寿(《东洋溪流域》一书中第三章《东洋三十六村漫谈》节选)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