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闽东之光 | 郑承东:一位皇后的支提梦

2023-05-03 18:54

这是一块静静躺在支提寺,蒙尘几百年的明代木刻板。

“文革”期间,木刻板曾被当地农民作为栏猪的猪圈板,其上面的好多文字与部分图像已经被啃得模糊不清。

谁也不知上面刻了什么图案,记载了何等文字。2008年10月份的某一天,就在这块木刻板上,竟然有了大发现——

在这块木刻板剩下的一些图像上看到——郑和航海舰队的盛大境况,还有字样,如:“尊宿澄鉴荷南宋荥封于嘉定迨我”“成祖文皇帝握乾符以昇位泽被九流”“仁孝皇太后体坤德以资他恩隆三宝”“圣像铸千尊”“郑和”等字样。

结合支提寺内所藏的“千尊铁铸圣像”和大殿后堂所挂的那块署有“敕赐华藏寺 大明永乐五年钦差太监鼎建禅林”之匾,再查阅《国榷》的记载:徐皇后崩于永乐五年七月乙卯日,同年的九月壬子日“太监郑和还自西洋”,综合起来就是说:大约在永乐五年七月前,朱棣的老婆徐皇后有旨——给宁德霍童支提寺即当时的华藏寺捐赠千尊铁铸佛像。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去世。同年九月,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受徐皇后临终之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护送千尊佛像到宁德霍童支提寺。

闽东域内山高皇帝远,地僻人难至,寺庙密度高。支提寺始建于宋开宝四年,文化底蕴丰富,寺内珍藏的诸多文物是历朝帝王重视这一历史古刹的见证。

公元1405 年7月11日,即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派郑和及副使王景弘等第一次出使西洋,率水手、官兵、翻译、采办、工匠、医生等27800余人,乘长44丈,宽18丈大船(宝船)62艘,还有很多附带船只。 严整有序的队形,巨大的船只,庞大的船队,踏着万顷碧波,乘风破浪,浩浩荡荡,航行于浩淼无垠的海洋之中,世界空前,尽显永乐盛世泱泱大国气派。

永乐五年秋七月乙卯,深受朱棣宠爱的徐皇后去世。就在此时,郑和还在太平洋上向着回家的航路,千帆竞发,乘风破浪 。

永乐五年九月壬子日, 郑和才率领庞大舰队回国。

这样比对下来,从徐皇后临终所托到郑和归国,存在着2个月的时间差。当时朝野上下人才济济,就在国内派人护送佛像到支提寺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难道非要等到肩负特殊使命的大航海家郑和回来,这到底是为什么?

更为奇怪的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回南京仅仅休息12天后,又受皇命,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的航程。这样异常的重大军事行动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绝密使命呢?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到过支提寺?这在明官方正史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因为朱棣对那段历史史籍的清理,历史的真实面目已经很难还原。 凡历史的考证是一件严谨的事,如果单纯地就宁德发现郑和明代木刻,就判断郑和到过宁德,还过于草率。我们不妨查阅《郑和航海图》为证。

《郑和航海图》本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 是国内外学者公认其为记载公元15世纪前期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航海图 。

《郑和航海图》 这样记载郑和船队到宁德三都澳的航海图:“船取坤未针二更船取芙蓉山内过丁未针一更船过小西洋山,用丁午针一更船取北交头门内过沿山取定海所”。

三都澳是我国著名的深水港湾。三国时,这里的“温麻船屯”是吴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也是郑和船队主要战舰——福船的制造工场之一,古代航运发达。通过对宁德三都奥外海域的比较,海图中的“芙蓉山”为今“浮鹰岛”,“小西洋山”为今“小西洋岛”,“北交”为今“北茭镇”。郑和奉旨顺载天冠千身的船只,只要通过大金门(今三都澳口)就可直航宁德。

那么,郑和到过支提寺,为何在明朝官方正史中没有记载呢?难道郑和是肩护神秘的使命而来?

明永乐元年直至永乐22年(公元1403—1424),在浙南至闽东、闽东至闽中的古官道两侧,共有30多座寺庙被毁,大批僧人被杀。过了5年,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我们记住在支提寺史上这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里,支提寺先后得到朱家皇朝皇恩浩荡。钦差中使周觉成(内官太监),奉钦命护送明成祖朱棣手书“华藏寺”遍额一块至支提寺。随后,周觉成即以钦差中使身份留在支提寺,负责监造大雄宝殿。

郑和护送徐皇后临终前所托——千尊铁佛到支提寺。支提寺现存的明代千尊铁佛,原来的总数为1000尊,现存947尊,每尊重20公斤,高33厘米左右,其形式,或合掌,或结跏趺坐,形态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成为国内保存至今的不多的明代珍贵文物。明初,南京的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不仅铸造了著名的洪武大钟,郑和宝船的大铁锚,大报恩寺琉璃塔上重达四千五百斤的铁承露盘,并且还为各大寺院铸造了数量惊人的千人大锅、铜佛、铁佛等。

徐皇后何许人也?

明初,有一位最伟大的将军叫徐达。他既是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又与朱元璋四子——朱棣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是朱棣的忘年之交与老师。朱棣在徐达的严格教授下,学了一身好武艺,而且逐渐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徐达还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妃。公元1399年,建文四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率兵南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命李景隆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将北平城团团围住。世子朱高炽带着城里的守军,坚守北平城。而徐氏燕王妃慷慨激昂的劝说城内的百姓和将士们的家眷一起坚守北平城,并且亲自穿上盔甲登上城门督战,一直坚持到朱棣带兵回来。

同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兵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出逃。当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靖难之役的成功,朱棣不得不承认,这里有贤内助燕王妃的功劳。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登基为帝,封燕王妃徐氏为皇后。

这就是那位临终因梦所托,故送千尊铁佛赐支提寺的徐皇后。又称“仁孝皇后”。

据《明史·徐皇后列传》记载,作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 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娇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无法完成这个宿愿,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恨事。”

徐皇后临终对丈夫朱棣的劝谏,儿子朱高炽的叮嘱,都是她一生终日所忧,朝夕所念的牵挂。那么,支提寺也是她的临终牵挂吗?一个远在京都万里之外的南蛮寺院,何至于会进入一国之后的临终牵挂?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皇朝的更迭,大明帝国的传奇色彩远甚任何朝代。明朝从骨子里有一种“野性气质”,这一切均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的本质。它的“另类”起家,决定朱元璋“另类”的统治。发生在洪武、建文至永乐年间的这场宫廷争斗的诡秘,常常以后人最匪夷所思的方式上演。

徐家与朱家皇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他的父亲徐达,是朱元璋的生死与共的战友,明朝的开国元勋,最后被朱元璋赐死;她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祖是朱允炆的忠臣,而二哥徐增寿建文朝时是朱棣的内线。靖难之役,南京金川门破时,徐增寿被朱允炆手诛,妹妹徐妙锦支持朱允炆,却被朱棣暗恋,终身不嫁,当了尼姑。徐皇后的丈夫夺了侄子的皇位,叔侄之间你死我活,却血肉难割。尤其是她的三个儿子,靖难之役前,侄子的救命之恩,这是她终身无以回报的情债——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南京应天皇宫 。朱元璋的忌日,身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为防朱允炆趁机下黑手,便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取代他前往南京祭拜。 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谁知与齐泰同参国政的翰林学士——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朱棣的小舅子——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了,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他们长大,十分了解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尤其是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朱允炆对朱棣的三个儿子可有救命之恩。因此,在处理侄子朱允炆的遗留问题上,她一直以妇人少有的政治家的眼光劝谏朱棣。《明史》徐皇后列传记载,朱棣即位,册她为皇后时,她即告诫朱棣:“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说:“当世贤才皆父皇遗留的,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常将朱允炆的军情偷报给燕王,金川门破时,被朱允炆亲手杀死。朱棣登基之初,想封予为之献身的妻弟爵位,但徐皇后坚辞不肯。朱棣不听,竟封徐增寿定国公,并命徐增寿的孩子徐景昌承袭爵位。当朱棣将此事告诉徐皇后时,徐皇后却说:“这不是我的意愿。”朱棣因为此事始终没有得到徐皇后的感谢。

徐皇后绝对是个富有政治家眼光的不平凡女性,一方面, 她夫唱妇随,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丈夫得之不武的皇位“正名”但另一方面,她深知在处理侄子的事情上,丈夫确有过激之处,因此她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弟弟徐增寿的不忠行为,也担心丈夫因为此事而留下千古骂名。因此,徐皇后一生信佛,她在南京“唱念佛曲,化导愚氓”,将胡广的《圣孝瑞应颂》谱成佛曲,令宫人歌舞之,并且在南京的驯象门内建造了经厂庵。永乐五年,当她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在后事的交代中,实际上还在为丈夫做着“正名”的事。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妥协是政治解决的最佳选择。当然,有一种妥协是因了双方力量的均衡,一个力量无法完全消灭另一个力量的政治选择。还有一种妥协,却是因了忏悔,而对失败方采取的怀柔政策。对于丈夫与侄子之间的长达20多年的恩怨,妥协,怀柔与忏悔——便成了徐皇后处置建文帝遗留问题上的最佳主导思想。病危中的徐皇后说梦见自己游览支提山,她生前的遗愿就是将千尊铁佛送往福建支提山供奉。于是下令南京工匠铸造千尊铁佛赐给华严寺。这难道仅仅是一般的尊释重佛之事?这里面是否还含有其他特殊的含义呢?一个久居北方深宫的一国之后,何以知道一座地处万里之遥的南蛮寺院?更何况她是在病危之中?

明朝皇族对支提寺的格外关注,除了朱棣皇朝外,又有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年幼的万历帝刚刚即位,慈圣皇太后因感梦兆,遣北京吉祥寺僧大迁再度重兴华藏寺,朝廷再赐额“万寿禅寺”,太后赐大迁金冠一顶、紫衣一袭。当时,山中大兴土木,历七年而工始竣,殿阁寮舍,备极雄丽。

公元1591年、明万历十八年,太后遣慈寿寺僧万安奉送藏经678函至支提山。

公元1599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太后谕以金铜合金铸造一尊重达千斤的毗卢遮那佛像送到支提山供奉。

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七年,万历帝又命太监赵永奉送藏经进山。由于朝廷的关注与优遇,住僧达千人,进入全盛时期。

支提寺,一个令朱家皇朝牵肠挂肚的南方寺院。明朝统治中国276年间,在16个皇帝里,先后有三个皇帝重建或御赐支提寺。支提寺在明朱家皇朝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而徐皇后临终所送千尊铁佛,如今依然活在五朵莲花的中央。六百多年来,在支提寺的晨钟暮鼓中,千尊铁佛终日低眉合掌,结跏趺坐,裟风梵语,喃声成阵——

他们一直想告诉尘世什么呢?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郑承东

编辑:林翠慧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翠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