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丨叶家坤:清澈含溪

2023-11-07 08:57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金秋晴日,天空湛蓝如洗,含溪村前的田野一片金黄,空气中流淌着丰熟的喜悦。一群参加研学活动的豆蔻少年,在田野里撒欢,收割稻谷,搬送稻穗,打谷脱粒,个个脸上漾溢着清澈的笑容,盈盈笑声在旷野间回响……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初次参加这样的课外劳动体验,这么一段简单快乐的幸福时光,或许会成为他们脑海里挥不去的少年时代记忆。路过的我们,被这些笑声感染,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年少的时光。

我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就有劳动课,参加课外劳动是常事。学校有个小厨房,住校老师炖饭,还有走读学生热饭,都在这里完成。厨房没有收取费用,柴火是师生们一起砍回来的。每隔两三个月,学校就会利用劳动课组织动员老师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山上砍柴火。我的班主任,也是当时的校长叶老师年近五旬,勤劳精干,和蔼可亲。他老家在邻村含溪,离我们学校有一个多小时步行路程,那边山高林深,是附近村民砍柴火常去的地方。每到上山砍柴火的晴好日子,校长打头带队,老师在后压阵,同学们浩浩荡荡、欢呼雀跃列队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俨然就是去参加一场战斗。可真到了山上,荆棘拦阻,蚊虫飞舞,遇上炎热天气,好不容易砍好柴火,就已经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挑柴火返程就是莫大考验了。有一次,一位小同学到山上后,嫌保管自家带去的“午餐”──饭团麻烦,直接吃到肚子里去了。等到大家砍好柴火,准备午餐后挑柴火回家时,他已无饭可吃,看着别人吃饭在旁边流泪,还有小伙伴在笑他前面贪吃。叶老师非常慈爱地把自家带的饭团分一份给他。吃完“午餐”后,叶老师把大家招在一起,给我们讲了个小红军的故事。他的老家含溪是闽东著名的老区基点行政村,曾是“中共闽东特委”“中共福寿县委”“福寿县苏维埃政府”驻地。1935年10月至11月间,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在含溪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第二次胜利会师,使闽东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闽东井冈山”殊誉由此而来。后来,红军北上抗日,“特委”机关随之北撤,国民党反动军队兵分五路“围剿”含溪岗垅一带的游击队和革命志士,全村30多座民房被烧,80多户村民无家可归,60多人惨遭杀害,陈家宅等4个自然村自此不复存在。小红军的故事就发生在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含溪期间。在艰难时期,游击队辗转含溪岗垅一带活动,常常食不果腹,经常变换驻地。有一回夜里轮到小红军细个站岗放哨。细个是小名,没人记得他的大名,大约八九岁时父母就被民团杀害了,哥哥参军已随大部队北上抗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红军。那天夜里,小红军在驻地制高点一棵老树边上站岗放哨,到半夜又饿又困,实在撑不住,靠着树干迷糊睡去,刚睡着就梦见乡亲招呼他过去吃烤番薯:“快来吃,吃饱了放哨去,别让敌人摸进来。”一听得放哨,小红军惊醒过来,赶紧注目向前,忽然发现远处山路上有光亮闪动,他想到月光在刺刀上的反光,立即拿出随身带的竹笛连吹三声,间隔下又再吹三声,得到报警的游击队员迅速组织撤离逃过了一劫……

叶老师讲完故事,眼睛里已经有了清澈的光亮,我们的脑海里也已印刻下小红军的炯炯目光。叶老师大声问我们:“小红军饿着肚子也能完成好任务,现在大家吃了饭能不能把柴火挑回学校去?”大家士气高涨,你追我赶,比以往更快地回到了学校。

小红军后来的命运如何?这是让我们一群同学揪心许久的问题。可惜没过多久,叶老师就调回他心心念念的老家含溪小学任教。多年以来,含溪在我脑海深处,一直是一个纯净清澈的存在,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森林,层层的梯田,一条溪涧缓缓潺潺,流过村间,在山崖边跌落成飞瀑,那边山险岭峻有许多红军的足迹,山谷中回荡着群众对革命先辈的声声呼唤……

长大了读过历史之后,我们才知道1935年这个历史时刻的特殊。1935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一年在闽东含溪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也在最艰难的时刻挽救了闽东革命。群山环伺的含溪,留下了闽东军民艰苦奋战的红色记忆,闪烁着党在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的耀眼光芒。

参加工作后,我有去了几次含溪,那时已有简易公路通到村里。来去匆匆的印象里,含溪依然同小时候见到的一样,宁静、清澈,悠闲地飘荡着自己的烟火气,没有什么大变化。有一次参加党校现场教学活动,碰到正在晒番薯米的叶老师,我上前问好时,已经退休、古稀之年的他还能清楚地叫出我的名字。闲聊中,我问起一个一直存在脑中的疑问:当年的小红军后来去哪里了?老师像是没听到,笑笑着说现在生活好了,番薯米倒成了稀罕物。直到参观闽东含溪革命纪念室时,才听说当年的小红军就是叶老师的亲人,解放前已牺牲在战斗的路上……

秋高气爽的日子,应约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重访含溪。车子从南阳高速收费站下,沿着宽阔平坦的新村道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村委楼前的停车广场。宁德市委组织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杨龙贺热情地为我们当向导,领着我们参观了村里的红色旅游景点、研学基地以及茶叶加工厂等。含溪的村建规划简约宜居,富有田园风味。村委楼依山而建,朝向水尾,面前就是一片荷塘,两边分布着具有闽东山地特色的古朴民居,中间是广阔的田野。村委楼紧挨着革命纪念碑、红军会师纪念亭、革命纪念室。我们的参观就从这里开始。革命纪念碑上镌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彭冲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碑前空地上军民相依塑像栩栩如生。在红军会师纪念亭上放眼四望,仿佛还能听到红旗猎猎、军号嘹亮。走进含溪革命纪念室,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时光像是穿梭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墙上赤红的英名录牌板上,赫然印刻着含溪烈士的名字,有的只是小名,听说还有不少烈士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我细细地找寻着叶老师亲人的名字,追寻着红色足迹,聆听着历史回响……

32岁的杨龙贺是一名博士选调生,两年多前来到寿宁县南阳镇含溪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挂职,经过两年多来的锤炼,已经完全融入乡村,从一名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成长为精干老练的党务村务领头人。沿路在田野山边劳作的村民都很自然地跟他打招呼,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一位正在挖番薯的大叔用方言跟我们说:“杨书记这个年轻人很实在,是用心用情帮村里着想、为群众办事。”

穿过利用田边小路修建起来的樱花步道,我们顺道参观了一众网红打卡景点,农耕研学区、萌宠乐园、喜上眉梢茶歇台、云子十炉、书香茶馆、红色长廊、叶飞纪念馆等等错落有致,秋风吹拂下,田野里金色稻浪涌动,稻田边的草棚躺椅、星空帐篷诗意缤纷,好一片浪漫闲逸的田园风光!研学基地的项目也很有创意,都是在一些闲置的老房子、牛棚、垃圾场上因地制宜修建起来,赏心悦目而又不显突兀,自然随意又不失本色,给参访的作家们带来很多惊喜和欢乐。在一个硕大的围炉旁边,大家边休息边座谈。“来村里工作两年多,首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好进村道路。道路宽敞通畅了,大客车就能进来,人流就能进来。然后就是做通群众的思想,找好发展的思路,整个村村容村貌变美了,发展的氛围也上来了。”杨书记兴奋而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眼睛里充满着清澈自信的光芒,“村里外出打工生活的群众又回来了,去年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毅然辞去城里体制内的工作回村创办茶厂,并相继吸引了7个在广东、闽南一带经商打工的青年回来一起创业,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品鉴已经“一条龙”链条式发展起来,茶叶等农产品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嘱托殷殷,春风照拂。含溪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村民们也组织发动起来抓生产、治脏乱,含溪的发展逐步向好。村里引进樱花苗木公司成立含溪樱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樱花2000多亩,使户均年收入提高了3200多元;村委引领种植26亩荷花及套养淡水鱼又为含溪村增添新一抹景色,茶叶、水稻种植面积也得到巩固提高。村庄先后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村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推动金牌旅游村建设,发展乡村游产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今年从浙江省泰顺县引进的团队把研学基地经营得很红火,一批又一批的学校师生在这里开展活动,更多的家长周末带着孩子来到这里观光体验,小山村热闹了起来。参访途中,我们不时碰到一队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的师生、开展党日活动的党员。

近午时分,我们走访参观了村里新建起来的唯一一家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标准化厂房里正在发酵的“金牡丹”散发着阵阵芳香,一箱箱包装精致的茶叶正在准备装车发货。“九零后”厂长叶圣贵正是杨书记口中辞去城里公职回村创业的大学生。“我们这里高山气候非常独特,生态环境很好,茶青品质绝佳,传统与现代工艺相融合,生产加工出来的茶叶自带花香,甘甜爽口,客户好评率很高,回头客不断。”略带着书卷气、还有些腼腆的叶厂长一边给我们冲泡厂里的当家好茶──含溪红,一边教大家品鉴茶叶,说起茶叶就不再拘束,俨然已是一个老茶客。“我们这一代有了学习、发展的机会,有能力离开农村了,但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摆脱贫困的家乡,总要尽一份努力让家乡更快地摆脱贫困!”谈起辞去公职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叶厂长的话真诚而朴实,也很励志,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看到了含溪的未来。

中午,在红军食堂里就餐,食堂十几桌满满当当的客人,煞是热闹。我们吃着地道的乡土菜,聊着采风活动的感受,感叹着含溪的嬗变,相当亲切惬意。食堂老板兼女厨师来问饭菜口味如何?大家都不吝表扬。交谈间,了解到这位女厨师竟然是我小学时班主任叶老师的女儿。她和丈夫原来在县城经营一家饭馆,生意也不错,村里研学产业启动后,经营团队动员招引他们回来创办这家食堂。“回来一个多月了,研学、团建活动很多,生意不错,周末来都要预定餐桌呢!”叶厨师的话着实让我感到欣喜。询问起叶老师的近况,她告诉我她的老父亲已年过八旬,身体还很硬朗,时常上山干活,拦都拦不住,“这会儿可能还在山上翻晒番薯米呢!”我真心为这位慈祥而勤劳的长者祝福。

午饭后,我们乘车穿过这片丰茂的田野离开含溪,道路沿线插着印有红色含溪徽标的彩旗迎风飘扬,一路连接到革命纪念碑前旗形的大红标语牌,画面简洁而生动,霎那间串联起了含溪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脑海里逐帧闪过叶老师、小红军、杨书记、叶厂长、女厨师的灿烂面容,忽然想起一位老伯说的村名由来:“先祖看到周围的青山如两条青龙环抱着美丽的原野,直至水尾含住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如镜,两边花草迷人,具有含情难舍之意,就取名含溪。”心中蓦然一动,仿若看到这片充满生机的山水间巍然矗立着八个隽永大字:

清澈的爱,只为含溪!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叶家坤  图:叶茂清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