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游友基:《一纸时光》序

2023-11-26 10:50 来源:游友基



以敏发来书稿《一纸时光》电子版,请我作序。我非名家,作序不够格,但浏览之余,禁不住欣然命笔。是他书中深深的乡情与浓浓的乡土气息拨动了我的心弦,其文化底蕴又给我以启示与睿智。

新时期以来,社会巨变,思想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文艺创作热情,诗人诗作叠见于报刊、网络、纸质出版物。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创作主体的“大众化”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涌现了众多的散文作者与散文作品。以敏曾合作主编散文集《故园深深情满怀》,几十位文化程度不同、从事不同工作的大甲老乡聚集在乡情的主题下,抒写故土情怀,每一篇都写得情真意切、有声有色,该书201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得好评。而以敏则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文化大散文、大散文、小女子散文、新新散文、在场散文。小说变种、非虚构写作……散文创作思潮与走向丰富多样,它们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相争不让”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各自为政”“并行不悖”的共生器皿。它们各有所长,亦有所短,深刻影响着文坛的价值取向、情感偏至、题材类型、意蕴内涵、行文方式。以敏早年就读于中文专业,算是科班出身,他懂得“博采众长,自成一格”的道理,他不属于上述各派或范型,但其散文或多或少,都沾染了它们的某些元素与特征,也许三个短语可以概括他的散文的总体特色,那便是故园深情、地域色彩、文化内涵。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而故园深情是其散文之魂。作者以“情”统领,贯穿全书,章节分类也带“情”字。把时光记忆,镌刻在一张张白纸上,留给读者美的享受与思考。既轻声细语娓娓而谈,又如叙家常蕴含无限深情。特别是对故土亲人的爱恋至情至性,又隐含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动,又令人难忘。在他身上留着大户人家后裔的贵气、现代文人随遇而安的境界,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其侄女婿陈航有过一句评价:“二叔念着吾国吾民,草木苍生,宗祠故旧,仁理道义。心怀天下,乃儒家之养浩然正气。叔叔是真了得!”正如作者自言:“一介书生常忧国,半个文人时怀乡。”

第一部分“情愫缱绻”,写的都是家乡的故事。作者常常从儿时的艰辛与忘忧入手,感受当今的幸福,感恩遇见的美好。如《家乡的老屋》,是一个全景式的有故事的老屋,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融洽温馨、真情流淌,“寻找儿时记忆,只为梦里常回故乡。” 对老屋的鲜活记忆,承载着一代人多么美好的情感,全文洋溢着儿时的无忧与快乐。简直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似乎可入教材做范本。假如说《家乡的老屋》只写了一个家族,那《花桥故里》就扩展到一个村庄,在童趣中展示乡村的纯朴、乡人的情义,还有作者自身的生活感受。正如文章结尾所述:“故里总有许多叙述不完的故事,抒发不尽的情怀。酸甜苦辣咸,有艰辛,也有温馨。那远去的村庄,流逝的故事,多情的花桥,伴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酿成了一坛沉香的老酒,恒久弥珍,回味无穷……”这篇文章被中国作家网收录于《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和《宁德文丛·散文卷》。《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是对中国网络文学20周年的一份纪念,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选集分上下两册,收录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共85篇,其中上、下册收录散文各22篇,都是精选2018年全国作家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的精品,能够名列其中,排在上册第6篇,全凭实力,非常难得。《宁德文丛》共收录宁德籍和曾在宁德工作、学习或生活过的作家154人作品,比较全面地呈现出宁德百年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第二部分“情长纸短”,以人物为主,有父母,有师长,有儿女情长,有名家印象,也有拍卖场的小人物。

书名《一纸时光》取自回忆母亲的文章《想你,在一纸时光里》,它如诉如泣,把对母亲的爱恋与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多人都是在泪光中读完。据以敏说,这篇文章整整酝酿了五年,目的就是为了写好,能够打动人。其间有几次提笔,总是潸然泪下而作罢,在母亲逝世五周年之际才完稿并公开发表。作者把母亲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用一根“爱”的红线串联起来,展示母亲的聪慧、勤劳、能干、大爱,让读者感同身受。默默辗转奔走在乡间小路的父亲,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和许许多多人的父亲一样,是一位极为普通的人。作者在《一张沉甸甸的账单》中,对父亲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剖析,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父亲,深深感染了读者。借此摘录几段我的学生,也是以敏大学时代同班同学非常中肯的评价:“以敏这篇账单,虽琐碎,但读之令人心酸。以私人化的写作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悲情。”(陈述)“家与国始终是命运共同体。个人史——家庭史,也是社会史的一部分。这份账单是从那个时代采样的活标本!”(蔡敏)“风花雪月类散文随笔多悦目,此类锥心。花瓣雨中吹来的一股清风,这是随笔该有的本质,于无声处听波澜。你的文风正是当今闽东文坛创作中的一股清流。”(郑承东)这些弟子,他们在闽东文坛都占有一席之地。亦如以敏一位学生读后感所言:“很怕读这样的文字,因为真实地让你心疼。但又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真实的让你心动。”《再上武夷山》,是作者30年前携女友第一次上武夷山旅游后,特意安排的重游之作,“岁月悠悠而过,红尘往事如风。当年的女友已成老妻,然不忘初心,故地重游、旧梦重温却也别有意味。”从女友到老妻,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人生的第一个三十年。《那年,我陪女儿高考》是作者于某年高考当日出行,在动车上匆匆而作,字里行间流露着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我们的师长》写了在偏远故乡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遇见的一个个终生难忘的老师,感恩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诲。他们当中有代课老师、有民办老师、有下放老师,还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是他们,改变了一批批农村孩子的命运。《古田西山求学记》是大学时期的一段经历,有求学的艰辛,有老师、同学的情谊;在西山,作者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功底。《柏洋湖情思》是一篇抒情散文,文字优美,情感细腻,有如一首散文诗。作者在雨中迷离,在风中沉思,在那棵颇具魏晋风骨显得有些清瘦和孤单的棕树下回想,一往情深,总在故乡山水中。那是对故乡山水深挚的情!

亲友之情、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同乡之情……全书贮满了情,流淌着情,而情的核心只有一个字:爱。爱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美德,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爱的氛围中长大,不仅以爱报答亲人、乡人,更以爱来回馈社会。大爱无疆!支撑着作者投入许多时间与精力的,正是这种无疆的大爱!

鲜明的地域色彩,是以敏散文的又一个“闪光点”。他的散文不但接地气,而且充满乡愁与人间烟火味。即便如土里土气的《“二师兄”的故事》,也饶有风趣,那是农村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古田的“圆圆环” 与“三角尖”》不算作者的代表作,但在古田,却是作者的成名作,因为讲的是古田本土的历史故事。许多人因此知道,1958年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旧城淹没,新建的新城中心“圆圆环”还有这么多故事,也知道了古田有这么一位会写、会讲故事的人。或许外乡人对此未必感兴趣,但古田人读此类文章则觉得特别有滋有味。    

以余秋雨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大散文”,一般是站在正史的立场上,以主流历史观和价值观去评判历史。它篇幅长,题材大,重理性;而以李敬泽、祝勇、穆涛为代表的“新文化大散文”,虽然落笔点还是历史文化,却更重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或从个人的视角,来品评历史。同是文化散文,却有很大不同,区别度突出。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都具有文化元素。

以敏诗文集的第三部分“陶情遣兴”,多是采风作品和旅游随感。写了许多历史遗存,多是名村名镇名建筑。作者喜欢历史,喜欢乡村,周末闲暇时间,大多是和友人同好流连于乡间的山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从旧时光里,挖掘闪光点,蓄积文化意蕴,不只留给读者一段又一段美化的记忆,而且从中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斜阳脉脉映古巷》的古朴宁静,《烟雨溪边》的烟雨迷蒙,《湖畔春色》的明媚春光……都给人以美的遐想。逛街一圈,也能把沿街商号商铺天衣无缝完美组合,写成《十字街随想》,感叹这花花世界,终不如世外桃源。

第四部分“诗情话意”,作者选取了部分最具个人情感和时代烙印的诗歌作品。虽然诗歌并非其专长,但年少轻狂,谁没有一个做诗人的梦?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都是生活感悟,从中可以读出作者亲历的生活体验。这部分作品时间跨度长,前后有40年时间。作者创作就是从写诗开始,还曾经是闽东青年诗歌协会初创时期会员。

《五分钟的梦》是他发表的第一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诗摄取的仅仅是“她回来了”与亲人相见的一刹那,这一刹那,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诗的张力就存在于她与他的“紧张”关系消弭于瞬间,诗的含蓄,蓄势待发,于此诗可见一斑。是现实,还是五分钟的梦?费猜想。诗意相当明晰,并不晦涩,也不朦胧,却让你琢磨、品味,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写于同期的《乡村唱晚》,选取、提炼了三个画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对农村的深刻影响。第一个画面:晚归一路欢唱;第二个画面:挑粮入仓笑翻;第三个画面:醉谈责任制进梦乡。三个画面有连续时序,充满动感,突出一个“乐”字,真“新农家乐”也。揭示农村承包责任制是“乐”的根源,从而热烈讴歌改革开放。年轻时代写作并发表于上海《解放日报》的《山路》,将攀登山路的场景与诗人主观感受的抒写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充满乐观自信,表现方式新颖。

其他杂感,多是对人生匆匆的慨叹,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七夕之夜的偶得:“数点疏星传吉兆,一弯新月照松台。此去莲桥会织女,新丰河畔等你来。”把古田县城郊四个相邻村名吉兆、松台、莲桥、新丰融入其中,衔接自然。数点疏星、一弯新月之夜,诗人兴冲冲经过松台山,赶赴新丰河畔的莲桥,等待心上的意中人。那莲桥,不就是七夕之夜天上的鹊桥吗?

最后谈一谈《一纸时光》附录部分,题曰“闲情逸趣”,皆为作者闲暇时光夜间随笔。很简短,很随意,很随性,很有年代感,也有自己的思考,那里面包含了不少人生感悟,故在同龄人中很有共鸣。特别是庚子年(2020)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民封闭居家,作者晚间连续一个月不间断写作,零点发布,所以称之为“子夜随笔”。别小看这样的文章,集成一册,便是文献,亦散文随笔也。很可惜,作者后来没能再坚持下去,只是偶然有感而发,写了几篇。也许是恢复正常上班后,忙于工作和其他事务吧!

以敏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各类活动,业余偶有客串主持一下文艺演出节目,还会即兴唱上一两段京剧、黄梅戏。近年来,他在工作之余,勤于笔耕,佳作频频见诸报纸、杂志、网络,深受读者欢迎。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地方文史挖掘,均颇有建树。作为主力干将,他参与了省民协、县政协、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编写出版了十余部地方文史著作,成绩可喜可贺!福建省政协秘书长陆开锦先生在我编的《玉田典籍选刊·序》中也给予高度肯定:“……阮以敏等,也都以复兴乡土文化为使命,撰写发表了不少文章。”

以敏为人真诚实在。干一行爱一行,是位很有教育格局和教育情怀的人。教书育人尽心尽职,深得学生好评;做教科研也专心致志,深得同行敬重。不但兴趣爱好广泛,而且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组织活动,也受人欢迎。许多本土民间文史研究社团和公益社团都纷纷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加盟参与工作。现在他从事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重视弱势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以爱心服务社会。以敏是一个充满热情且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无论男女老幼,皆喜与之往来。熟悉的人说:这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他也紧跟时代潮流,开了微信公众号,专门发布个人作品。现在又率先转轨玩起抖音,抖音号简介是:“用镜头捕捉风景,用文字记述历史。”深入古田一个个偏远乡村,“用影像记录乡愁”(作者自语),深受游子欢迎。关注民生话题,引发强烈共鸣。此外,还出镜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探索新途径,把自己的文章做成视听模式,亲身现场解说,在抖音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田。这种形式很值得借鉴,毕竟新媒体新形式受众面广、影响力大,本来只是文化圈内的人和事,走向了街头巷尾。其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网事随风505”以及“三剪客”组合,在古田很有影响力。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弄成了网红。

冀望以敏纯文学创作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写作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3年4月于福州仓山花香园寓所

(本文作者游友基,福建省古田县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游友基

编辑:刘宁芬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