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闽东之光 | 老城光刻机:市井千年下尾街

2023-12-05 17:23 来源:大梦蕉城

湿润的青石板

布满苔痕的青石板

曲转圩回的小巷

某一个路口

会与旧时光相遇

……

下尾街的叹息

如果说蕉城的前林路、大华路曾经是宁德的富人区,那么蕉城的下尾街,则是老宁德的古码头,三教九流的汇聚之地,市井百态的缩写,更是蕉城最重要的城市经济枢纽……

人们总说,老街巷是城市的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市井男女的叫卖声、百姓人家的吆喝中存在着,亦如蕉城的下尾街。这里的石板上有我拂拭不去的脚印,还有儿时不经意抚摸过青砖灰瓦上留下的指纹。

下尾街分外街和里街。外街又称“船头街”,在东湖塘围垦以前,这里是宁德及周边各县海产品交易集散地。至今,在外街的分叉口,还存留“霍童埠頭”的石碑,见证着曾经的繁华。

宋室南渡以后,宁德县的文化、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下尾码头逐渐繁荣。南宋初期,这里还建有“沙港湾亭”,供亲人远行饯别之用。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记载:“出镇静门外数里,两岸帆樯如织,酒楼茶肆雾属云连,故有‘小杭州’之目。”清末民初,有海关埠、德顺坪(黄笃夫“德顺鱼牙行”就设在这里)、福安埠、霍童埠、青苔坪等专用码头。

这里还设有民船定期航班,从城关往返于各地运送客人和传递邮件,运送范围近至本县三都、八都、飞鸾,福安赛岐、下白石,霞浦溪南、盐田,远至宁波、福州,连江苔菉、北茭等地。

古老工艺百家争鸣

将下尾街称为“民间艺术中心”一点不为过……

这里的里街,聚集着宁德著名的手工业作坊,木雕、刺绣、纸扎、竹制编织、纸元宝香烛作坊、婚庆嫁娶用品等在这里最为集中,也最是耐人寻味,只需驻足便可一探“他”的究竟。

淡淡的樟木香气在空气中蔓延……木雕作为民间的传统艺术,下尾街大致粗算就有十来家,林姓、王姓、还有彭姓。从事木雕行业一辈子的师傅们专心地打磨着工具,制作神像对他们来说是信手拈来,只需给一个木料,粉笔草草画上两笔,画出个轮廓,几天内就可以用凿子雕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神像。

指尖上的游龙走凤

李家的手工刺绣店在这是道夺目的风景。

各色的成品神服、戏服静静地挂在这间不起眼的店面里,珠翠环绕,璀璨夺目,小店也因此而生辉。

老板老李是个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手艺人,籍贯福安的他,其实在这里已扎根了一辈子,飞针走线是他的拿手绝技,那色彩鲜艳的服装上雕虫走兽,穿针引线间书写着他的刺绣人生与民间艺术。

酒香不怕巷子深

老街上有酒香,从不起眼的铺子溢出。

这时,蒸煮糯米的烟火顺着屋顶瓦隙袅袅地缭绕,风一吹,歪歪斜斜的带着几分醉意。厅堂是米酒,顺带也卖白果糕糖。柜台满是坛坛罐罐,大大的“酒”字,规规矩矩的。没来由,我早早的便也认识了这个坛子一样的“酒”字,甚至到后来,这酒字在脑海里结下了深深地烙印。酒香还怕巷子深吗……

下尾街的”代“字书

下尾街的“代字”也是一大特色,看看那些代字先生大都有些功底的,谈起道教文化,那是侃侃而谈。

林先生是街上的老住户,一副斯斯文文相貌,带着夹鼻眼镜,不必问,就知道了人家知书达理,生就一副读书人的体面长相。

时不时应了街坊邻居,写个信,打个证明借据什么的,有时给开张大吉的店铺书写一幅对联,也有上门求“寿”字的,先生从不计较笔资,只要道一声谢谢,先生回一句不打紧,就此了事。

下尾街是杯苦咖啡

对于老街的眷恋和怀念,就像岁月研磨成一杯浓浓的化不开的咖啡,那种醇香和苦涩涌上心头。

老街的样子,已经在我的意识形态里羽化,那曾经的门墩冰凉且温热,影像一帧一帧,在我成年心房上如同三十晚上热烈的烟火------消散不去的追思、消散不尽往昔的颜色。

上个世纪,老街迎来了他的开发,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开发给老街留下永难愈合的伤疤,老街成了半拆不拆的老屯。一半是商业城,另一半拥挤不堪,曾经分散各地的作坊拥挤在一条狭小的空间里。曲转迂回,穿过一条狭小的胡同,让你不知道哪里才是出口。

东湖市场里的菜摊延伸到小巷里,店铺前排满了占道经营小摊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伴随着讨价还价的声音,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老街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热闹。

下尾街的信仰

老街还有炎帝庙,俗称圆明宫,在下尾里街街尾。

圆明宫,原为佛教寺院,始建年月不详,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道光时期(1821~1850),产业为宁德县医药业同行集资购买,改作供奉医药业祖师—炎帝神农氏的庙宇。圆明宫主体建筑坐东朝西,规模较大。依次排列有正门、戏台、钟鼓楼、正殿等建筑。正殿依照帝王行宫格式,内部设有掌扇、铜鹤、铜炉等帝王仪仗,庄严肃穆。殿前四根青石龙凤柱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圆明宫戏台飞檐翘角,台前挡板皆雕饰各种中草药图案,颇具医药业特色。

上宫称圆明宫福山正境,下宫称寿山宫。宫仿古代宫殿设计,正殿有炎帝雕像、龙凤呈祥藻井、龙凤斗拱、木雕龙柱、壁画等,处处彰显皇家气派。大门上嵌有青石双龙夺珠“圆明宫”碑刻,左右有文武门,还有行礼台(即戏台)。

一九五五年,上宫被县酿造厂借作制酒车间,受潮严重,梁柱腐蚀,濒临倒塌;下宫亦被酿造厂征用建设,两宫雕像及有关文物在“文革”时更遭受破坏,几至湮没。

1984年福山群众为恢复圆明宫建筑,以阐扬中华民族祖先炎帝神农氏的伟业丰功,经要求政府和人大会同意退还圆明宫,于是在1985年5月6日由群众集资六万都元动工修葺,按原有规模重建一新。

位于圆明宫旁的天后宫也是下尾街的一大特色,极具闽东寺庙建筑特色的高峻大门和风火山墙,让天后宫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走进宁德天后宫,庙内烛光辉煌、香烟缭绕。抬眼望去,天后宫主体建筑左右对称,坐东北向西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拜亭、正殿、后殿、偏殿。拜亭处可见极有特色的两根花岗岩浮雕凤柱,一凤在下驻足引颈,一凤在上盘旋呼应,是为女神殿的象征。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一个骑兽仙人领着四只垂兽,生动传神。这里不仅是单单一座庙宇,这里也是国共谈判的旧址。民国26年(1937)9月和11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军政当局两次在天后宫举行谈判,之后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解放后,这里也曾作为粮食仓库使用。

一城繁华半城烟。此时的下尾街已经成为一个城中村,它瑟缩在高楼中间,憋屈得像个老人闭着眼打坐,不闻窗外事,而外界已经将这个街淡漠了。

每当驻足老街,我的灵魂就得以安放。然而,我是明白老街的,他要的是那份从容,无需功名华盖,也不必追逐王侯世袭,永远的微闭着一双半醉半醒的眼睛与世无争,丢下一街长长的清影,静静地迎接每一个鲜活的清晨。

来源:大梦蕉城

作者:大梦客 林翠慧 雷美玲 黄建琛 图/文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