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丨吴道锷: 初见谢冕

2023-12-20 17:17




初见谢冕

吴道锷 文/图
























已是入冬的福安,一夜雨后的坂中森林公园空气格外清新,形态各异的树叶依然青翠欲滴。“我就不动了,你们一个个来吧。”92岁的谢冕站在两棵古樟树前,与同行的人分别合影。“还有吗?还有吗?如果没有,我就可以走了。”



坂中森林公园就在福安城区富春溪畔,32公顷树林沿溪流呈带状分布,其中,古树名木就有282株,以樟树为多,是福建省罕见的大片分布在城区的古樟树群。1991年10月,谢冕夫妇、张炯夫妇一行来过这里,“我还写过这片森林——《坂中的保护神》,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谢冕说。在福安期间,谢冕在看完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后,欣然题词:“雄浑而灵动,博大而娟秀,山海的精魂在这里有完美的结合。”


1991年10月,谢冕为《山海的交响》题词。



“在他的心灵中跳动着两根弦:一根弹奏着充满了孩子气的童话色彩的变奏,而另一根上奏响的是充满了使命感的、成熟的学者深思熟虑的主题。”




12月17日,参加完新时代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开幕式翌日,年届九旬的谢冕夫妇应邀重返福安,这是我与谢冕教授的初见。虽然在大学时代,我已经知道谢冕的大名,他与我的老师孙绍振教授是北大的同班同学,在我上大学时,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等“三个崛起”依然在中文系学子中口口相传,那时,我也算一名诗歌爱好者,加入的唯一社团就是福建师大的南方诗社。



记得孙绍振教授教我们《文学创作论》时,头发已经稀少,他独特的音调及上课激动时双手捋发的动作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二年级时,我在中文系的刊物《闽江》发表了一组诗,不知怎么就被孙老师看到了,便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里聊聊诗歌。但我最终还是辜负了孙老师的期望,放弃应该是认识到自己大抵写不出什么名堂的缘故,但交谈时孙老师的亲和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以群分,孙老师与谢冕教授既然是几十年的朋友,应该是同一类人吧。一见面,果不其然。



孙绍振一直将谢冕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在他的心灵中跳动着两根弦:一根弹奏着充满了孩子气的童话色彩的变奏,而另一根上奏响的是充满了使命感的、成熟的学者深思熟虑的主题。”



“学海浩荡,我所能掬于手中的,只是其中的一勺水。”谢冕经常说,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一辈子只做文学,文学只做了诗歌”。因为热爱,便倾尽一生心力。退休后,谢冕依然奔波在诗歌研究一线,“退休后做的事,比退休前更多”。中国新诗百年之际,他先后主编《中国新诗总系》《中国新诗总论》,16卷皇皇巨著,近1000万字。



在闽东诗群的重大活动中,谢冕一直都在。



谢冕是当代诗歌批评界当之无愧的泰斗,见证着中国新诗的发展与荣光。谢冕说“诗歌是做梦的事业”,他始终站在诗歌发生的现场,高举着诗歌批评的大旗;他真诚谦逊,培养了一批批年轻优秀的文学工作者。



在闽东诗群的重大活动中,谢冕一直都在。 



2012年10月,闽东诗群诗歌研讨会在宁德举办,谢冕说,在宁德谈诗,谈与宁德有关的诗,受到感动的总是那些带着山岚海韵的、发自生命深处的温度和气息。



2015年5月,84岁的谢冕参加了在福鼎举办的“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意太姥”诗歌创作研讨会暨青春诗会诗人走进福鼎系列活动。



2019年8月,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在闽东诗群研讨会上,谢冕说,“闽东诗群”是非常重要的诗群。



“你会写我的报道么?”

“好吧,随便你怎么写”。




或许是几十年与诗作伴的缘由,92岁的谢冕依然散发着诗心、童心,走在绿意盎然的森林步道中,听到麻雀在树林中叽叽喳喳的叫声,谢冕对身旁的夫人陈素琰说:“你听,鸟儿们也在聊天呢!”



“森林公园里不要有其他建筑,让它保持原始的状态最好,装灯也要装亮度比较暗的地灯。”谢冕听说公园要改造,就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热爱每一天,热爱每一次相聚。”这是谢冕的人生格言。午餐中,谢冕拿出了一本笔记本,叫我写下所有聚会者的名字及单位。同行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谢冕的博士生高秀芹介绍,谢老师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谢冕对每道菜都认真品尝,时不时向身边的夫人推荐。2022年初,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出版了他的美食随笔集《觅食记》。孙绍振对《觅食记》的评价:“难得九十年华,如此馋而为文,洋洋洒洒,几十万字。馋得虔诚,馋得博而精、土而洋,馋得一派天真。”午餐结束时,谢冕举着山楂汁饮料说:“来,为今天干杯。”



在坦洋村游客中心,稍事休息的大家都已起身,谢冕还在意犹未尽地品尝着啤啤茶、福安光饼、坦洋工夫珍珠奶茶,“我还没吃完呢?”抬头问服务员,“我还没喝完的奶茶可以带走么?”


在坦洋村口,谢冕看到大学同学、福安乡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张炯写的《坦洋赋》被刻在石碑上,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好,文章写得很用心,很用心。”


晚餐后临别,谢冕上车前突然转身问我:“你会写我的报道么?”

我答:“会!”

“好吧,随便你怎么写。”



专注美食的谢冕。




“我始终对生活抱有热忱的信仰”,谢冕虽白发婆娑,两鬓如霜,但青春仍在、激情犹存,“我的季节已届深秋。然而我依然迷恋人间的春花秋月,依然寻找我心中的花朝月夕”。



我从阅读中知道谢冕先生的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诗歌、对生活的由衷热忱让我肃然起敬,我想,这也是我的老师孙绍振先生一直将他奉为精神导师的原因所在。



祝福“90后”谢冕。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吴道锷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蓝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