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黄燕:那村那人那些事
当我置身于嘈杂喧嚣的城市,再去回味前洋村的静谧和安宁时,才理解了守望的意义。
前洋,是闽东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山村。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清澈,屋舍连排,田畴成片,历经风雨沧桑,名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森林乡村”金榜,有着“五朝齐列一村落,一眼望穿千百年”的风采。
有人说,前洋先人得风水大师指点,找到这块风水宝地兴村旺族,让后人坐拥青山绿水。但是,不管过往的前洋有多么富贵盈溢,多么显赫气派,岁月的风雨都已将它曾经的铅华吹打干净。物质财富生生灭灭,繁华衰败几经轮回,只有遗存下来的“广大而精微”的雕镂、绘制、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积淀为熠熠生辉的文化形态,在张扬着她长久的生命力。它们所体现的艺术色彩、人文价值,所承载的道德观念、精神寄托,默默地向后人传递着生命记忆和文化认同。
沿着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在村中穿行,感觉每一步都带着岁月的踪影。被风雨打磨得油光发亮的乡间小路,曲曲弯弯,远近高低,像一串流畅的音符,勾连着古村落七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厝,还有古井、古桥、风水池、炮楼、官道、古寺庙……那些灰墙黛瓦和起伏错落的屋脊,古旧而斑驳,看得出,在时光的浩荡中,它负重太久。所幸,有夏日的蓬勃花草树木衬托,古朴幽静的村庄生出了一派生机盎然,连站在飞檐翘角上歌唱的鸟儿,都有了不一样的调门。
前洋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成宝贝,舍不得有一丝破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很多村落的古道都被拓宽取直,石板被撬走他用,路面被水泥覆盖,老宅子拆掉砌了新屋。可前洋人不!他们不更改,不损毁,执着而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舍不得这些镂刻着流年痕迹和收藏着儿时记忆的来路标志,甚至连轰然倒塌的节孝坊,也舍不得埋没,任由它保持着倾倒时一头栽下的模样,让后人去评判这方雕刻着咸丰皇帝“圣旨”的石头所承载的精华与糟粕。
留一段历史,藏一缕念想,惜一腔乡愁。前洋人与“第一书记”的“守望”理念契合,他们对历史文物都有着一颗敬畏之心。“第一书记”来自福建省政协机关。下派伊始,他就理清了思路做足了功课,对这个文脉久远、底蕴深厚的老区基点村了然于胸。当他把微信名改成“前洋周”并后置手机号的那一刻开始,就把自己许与了前洋。他记住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在前洋村,不论走近哪一栋古厝,哪一姓祠堂,哪一族私塾,哪一处革命遗址,抑或面对一幅壁画,一方砖雕,一片瓦垱,一扇窗棂,一口古井,一棵古树,一块遗存匾额,一条老墙上的标语口号……还有烽火年代的红色记忆,几大家族的祖训家风传说故事,他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珍惜呵护之心彰明昭著。
我惊诧于他对于文物保护知识的谙熟,还有他自嘲是“胡说八道”的独到见解。一个理工男,跨界横贯于此,想必是急速恶补的结果吧?对于我的疑问,他不置可否,只笑笑,算是回答。
“前洋周”带我们走村道过阡陌,时不时弯腰拾捡路上的垃圾,时不时停下来加入村民纳凉聊天的队伍,把我们晾在一旁。在村口,一挑夫远远就冲他喊了声:“周书记好!”见他一脸懵懂,挑夫笑了:“我是山那边的,我认识你,你去过我们村里。”
“哦哦,你好你好!”“前洋周”就迎了上去,和人家聊上了……
远远看着和村民谈笑风生的“前洋周”,还要安抚一直围着他兴奋地跳来跳去的大黑狗,不禁哑然失笑:听说他是个言语不多的人,听说他是个怕狗的人。
言语不多如今却变成了“话唠”,一切都是缘于爱。有爱就忍不住,有爱就想表达。“前洋周”爱他的工作,爱这个工作的地方,爱这个地方的人们,所以,“我们村……”就成了他每每打开话匣子的口头禅——“我们村的孝老食堂办起来了……”“我们村的路修好了,后山的森林步道要动工了……”“我们村的革命历史展陈馆开馆了……”“我们村的广场建好了,灯光工程也完工了……”“我们村的河道清澈了……”“我们村又修缮好了一座古民居……”“我们村的特色餐馆开业了……”“我们村有一千多棵野生古茶树……”
……
“前洋周”的心里,“我们村”的大米最香,“我们村”的菌菇最鲜,“我们村”的水果最甜,“我们村”的荷花最美,“我们村”的村民最善良淳朴,“我们村”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最韵味无穷。
在前洋,他是指挥长、引领者,也是宣传员、推销员,是这个“金牌旅游村”的金牌导游。村庄虽小,但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基层党建啦,经济发展啦,文明建设啦,公益事业啦,平安稳定啦,环境治理啦,等等等等,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每一项工作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乡村发展繁荣,都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与大家同心协力去做。
跟着“前洋周”走村串巷,谈古论今中,听出了他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秉持保护为主、探索活化利用、坚持文化引领、调动内在功力、独辟振兴之路。问他我总结得对不对,“前洋周”还是不回答,只笑笑。再追问,他回我:“你厉害!”便把话题岔开了。
晚上住在村里的民宿,跟房东老余聊天,他问:“听说周书记下来驻村时,他的爱人刚刚结束三年的驻村工作?”得到我们的肯定回答后,老余竖起了大拇指:“感动!”
老余告诉我们,“前洋周”双休日经常不回家,开着他那辆“闽A”越野车,有时捎上村“两委”,早出晚归,到处去看人家的乡村振兴项目。周边乡镇哪家村办企业做得好,哪个村的民宿红火,他都清清楚楚。听乡里干部说,周书记还写了一篇老长的调查报告,对乡村振兴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和探讨。老余说,我们村里的文旅产业,从冷清到热闹,周书记功不可没,他有能耐!
哈,“前洋周”从理论到实践,原来是大练了一番“武”功的。
翌日把老余的话转述给“前洋周”,他哈哈大笑:“我哪有什么能耐!不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吗?”
下雨了。瓦檐上滑落的水珠,轻轻打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滴滴嗒嗒。村后正在修建的宁古高速前洋隧道也歇工了。站在窗前,静听雨声,我们在犹豫:明天是周末,回城呢?还是跟着“前洋周”去寻古问今?
来源:闽东日报 黄燕
编辑:刘宁芬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