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艾草:“石古兰”探幽

2024-02-03 15:47 来源:闽东日报

写意“石古兰”

每次拜访石古兰,我都在思考,能“留下”些什么,“带走”些什么。走进石古兰,失落时收获了欢喜,欢喜时收获了丰盈,丰盈时收获了给予,给予时收获了感恩。

“石古兰”这三个字,总令人延伸联想。第一个“石”字,想到古句“远上行山石径斜”,我愿为你着色,让这个小村富有诗意。第二个“古”字,又称“鼓”,引用唐代张建封《竞渡歌》的一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仿佛站在山上看见大海起势,一个人的耳孔里顿时响彻千军万马的喧啸奔腾。“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蜿蜒盘旋,一路向上,心有所念,执意向远,伸手可触天空、云朵。不经意间,青山绿意在古朴的建筑群落中脱颖而出,依附在耳边,让我感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悠然。第三个“兰”字,也称“岚”,此时我想,到底是用白居易《高亭》的“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形容好,还是用宋之问《江亭晚望》中“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贴切,就这么想着,走着,一股荒野山茶的幽香扑面而来。

置身于此,远比禅境,执着的人尝试放下,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了下来。“一切难舍,不过己身”。回想曾经走进文化秘境莫高窟,仿佛来到舍身饲虎的萨埵太子、割肉贸鸽的尸毗王世界,设身处地,想象他们受割肉、弃身之痛却能获得片刻安宁,让人得到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磅礴力量。

心如“澄明海”

一次重来,远眺雾里茶村石古兰,感悟“白云黄鹤自来去,绿水青山无古今”的辽远与宁静。轮廓中看见你鼻翼微隆,嘴角轻翘,双唇宛如半月柳芽,含住石岚山的美。上山感受天地广阔,遇见知己,相约品茗,仿佛走进世外桃源,那发自心灵深处的赞叹,表明来访的人获得了滋养,与大自然共生共长。抚慰怡然,心生“福”相,呼应禅定者心中“湛然一片的澄明海”。

在这里洞察大自然与普世生灵相融的机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越来越感受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和谐有序,以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浑然天成。

山谷里,溪涧淙淙,白天是“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的景象,夜幕来临时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诗情画意。在村里流连,顺村道往上盘旋的尽头是一片开阔地,茶香袅袅,野放茶遍地生长,高科技的精加工车间宛若时尚的现代化都市一隅。走进石古兰茶舍,品一盏清茶,在高山野生白茶品牌展示大厅驻足,沉浸在“水晶帘动微风起,满园翠芽一院香”的体验中。

飞天“野放茶”

山茶野放,有原生、抱朴、仰韵,也有岩趣、古逸、沅芷,还有石倚风、古嘟嘟、兰仙颂。“鼓韵悠然”,如一组飞天组画,肃穆灵动的身姿,又犹如来自澄明世界的皎洁月光,濯洗人间沧桑,送给大地精灵诺姆或归隐道人。斗转星移,四季轮回,这里的每一款白毫银针汲天地之精华,拨云见日之后脱颖而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古兰”白茶的创始人王岩龙,通过发挥乡村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盘活周边山地和茶园,变荒野山丘为“野茶故乡”,每年带动1460户村民收入1900万元,实现脱贫致富。

探幽“石古兰”,我愿意你是缓步走出的使者。交流思想,抒怀写意,从先贤王羲之,到浙江苍南王氏,再到英山石古兰后代,追溯古村落的艺术气息,帮助后人寻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魂。箜篌、排箫、琴笙、羯鼓……仿佛有更多的乐器呈排山倒海之势,在鼓岚之石上传递远古妙音,冲刷着心角旮旯的落尘凡土。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古村遗存,是历史学家眼中会说话的图像史,也是建筑学家眼里“失落”的留存史。细品古风今韵,石古兰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个心灵密码,相信不久的将来能成为留者创业生财的福地,旅者精神向往的远方。

返程时,心生留恋。回首时依旧沉浸在“古兰醇香”中,此时我更愿意你是一个魔术师,幻化“绿水青山长送目,汀兰岸蓼各生花”的意境。

来源:闽东日报

作者:艾草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