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叶子清:家乡的炒米糕
“糖甜甜,桔圆圆,鞭炮放,大做(过)年。”在福安市,以前每年临近春节,不论是北部山区,还是南部沿海,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炒米糕,并把其当作贵重礼品送到新婚女婿家给女儿在春节期间招待客人,或馈赠给亲朋好友过年品尝,它是福安当地群众最挚爱的年关小食品之一。
炒米糕,福安话又叫“米稔”,酥脆可口,老少皆宜,令人回味无穷,也是福安人过年不可缺少的美食。炒米糕,顾名思义是将糯米烘炒或油炸后制作的一种食品,它乃福安人民的传统食品,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应时美食。
年关将至,脑海里又浮现年迈母亲操劳准备炒米糕的情景,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们还蜗居在城北街道洋边村那座老屋,那是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至今仍静立在那里。每年春节尚未到,花甲之年的母亲就很早地筹备炒米糕原料,将街上买回来的糯米浸泡4个小时,接着用笊篱捞起来放进平时煮饭用的木蒸桶蒸熟,尔后把蒸熟透的糯米放在竹垫上摊开、蓝天白云太阳底下晒干,晒成一粒粒状态,人称“米稔干”。
乡愁是一杯水,乡愁是一生情。进入腊月,母亲又将晒干的糯米与洗净后的小沙子掺和一起,放在锅中烘焙。只见加热后的糯米在与变黑的沙子翻炒后,逐渐变大变白成糯米花,黑白相交十分好看,香味溢满整座房屋。母亲虽然年迈,但巧手伶俐,她左手执铁筛子,右手提铁瓢斗,飞快地将沙子混合的糯米花,一斗又一斗地舀进铁筛子上,细小的黑沙子顿时倾泄直下,而铁筛子上只留着洁白无比的糯米花,倒入准备好的圆竹蔑垫里凉后,再装进铁制的“米稔箱”里。母亲在辛勤烘焙糯米花的同时,还忙前顾后购买操办炒米糕需用的麦芽糖、红糖、白糖、食用油、花生仁、芝麻、青葱、盐巴等原料,并把花生仁、芝麻等干果都炒熟备好,待年关之际,邀请师傅制作炒米糕。
制作炒米糕,并非轻而易举,程序很有讲究且十分繁琐,寻常百姓家几乎无此技艺,都要花费工钱聘请师傅到家中帮忙制作。其精髓部分在于熬糖,既使是熟能生巧的制作师傅,也有人在这道工序上“大意失荆州”。曾经有一年腊月年关,父母亲聘请一老一小师傅到家中制作炒米糕,第一锅炒米糕顺利完成,可是到制作第二锅炒米糕时,年轻师傅经验不够丰富,熬糖之际没有那么耐心,汤汁稠度还未达到火候之时,就将糯米花放进鼎锅搅拌,谁知因粘性不够,年轻师傅如何搅拌也无法让糯米花黏成块,而是变成柔软的糯米渣。
炒米糕制作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掌握火候亦很关键,各种配料的配方、糖的浓度也都有秘诀,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熬煮麦芽糖,这道工序最见糕点师傅的功力,其比例、熬煮程度以及火候,都是每一位糕点师傅最秘密的“配方”。老师傅颇有经验,只见他先在锅里加半勺的清水,再加一勺麦芽糖,煮至开始要沸腾时,再加入15克蜂蜜,待锅中开始起大泡泡了,则用勺子不停搅拌;继续煮至锅中汤汁变得浓稠,用筷子试一下、放一秒,尔后用拇指和食指沾一沾,可以自然拉丝后,直接将预先准备好的爆米花、芝麻、花生仁等干果一起放入锅中翻滚搅拌,直到米糕糖搅拌均匀为止,紧接着趁热倒在木制案板上,用木棒进行最后的压实、压紧、碾平。麦芽糖渐渐冷却,趁着余温,老师傅用刀熟练地将米糕切成长条状:厚约1厘米、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炒米糕大功告成,飘香四溢。
时代在变迁,生活在进步。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加上“炒”糯米花的方式十分繁琐,渐渐地被淘汰,不再有人进行细沙爆炒糯米花,而被“油炸”所取代,也因为制作炒米糕工序繁杂,现在已经很少有家庭自己置备原料制作炒米糕,都是临近春节上街到糕点店购买而已。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叶子清
编辑:林哲雨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