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纪委监委深化体制改革 探索开展“机关+基层”结对共建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今年以来,宁德市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加强基层参与、社会参与,制定《宁德市纪委监委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实施方案》,创新机关+基层“五个一”结对共建模式,五“点”发力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一、以强化政治引领为根本点,共同开展党史知识学习。一是坚持“两个事先”。机关各党支部牵头,分析日常监督和村级巡察信息,事先梳理村党组织理论学习薄弱点;共建双方事先沟通,提前对接,提出学习需求清单。二是做到“三个结合”。将党史知识学习与宣传宣讲、支部活动、“四下基层”相结合,组织共建双方党组织通过一同参观、集体学习、调研座谈、互动式交流、实地讲学等,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是促进共同进步。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内容,组织共同学习20多场次。通过开展共同学习,委机关党支部在一线了解基层农村实际情况,向基层学做群众工作,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规范了学习制度,增强了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二、以走好群众路线为牵引点,共同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再学习。组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以“再学习”成果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与寿宁下党村党组织共同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的重要回信精神;与福鼎赤溪村党组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扶贫第一村”的激动时刻,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宁德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二是结合实际领题“再调研”。围绕加强政治监督、强化村级组织管理、深化“四访”活动、推进基层治理等课题深入“领题”调研,形成工作调研报告,致力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三是找准重点推动“再落实”。牢牢把握人、财、物三个关键,找准找实监督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着力点。紧盯干部作风,对干部履职、作风建设情况开展重点监督;紧盯资金管理使用,聚焦村集体资金,严查坐收坐支、白条抵库、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紧盯资源资产处置,持续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确保“再落实”取得实效。
三、以规范组织生活为着力点,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一是会前精准把脉问诊。由委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信访举报、村级巡察等发现的问题,围绕基层党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帮助结对共建的村党组织查找问题。二是会上全面传导压力。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下沉一线督导,督促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邀请老村干、老党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当面锣、当面鼓开展现场质询。会上进行现场点评,提出针对性要求,近距离、面对面强化党内监督。三是会后强化成果运用。督促村党组织第一时间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任务51项,推动即知即改24项,对需长期坚持的27项整改项目,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对账验收销号,确保真整改真落实。
四、以严明纪律规矩为聚焦点,共同组织警示教育活动。一是形成“廉政菜单”。由委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共建村党组织微信群、宣传栏、村广场视频,统筹警示教育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共建村党组织确定开展讲习、典型案例通报、收看警示教育片、解读政策文件、廉政故事、廉政知识灯谜竞猜、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旁听庭审等十余项“菜单”。二是用好本土资源。依托闽东丰富的党史资源,根据共建村党组织实际,综合考虑参与人数、对象范围等情况,由共建双方党组织共同商定更具个性化的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宣传活动方式,推动廉政教育接地气、有人气。三是坚持“三个在先”。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严肃换届纪律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红色研学”阵地,通过互动宣讲、灯谜竞猜等方式,教育警示广大党员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廉洁自律为民谋福利,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以便民利民惠民为落脚点,共同组织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是建立任务清单。会同共建党组织一起敞开大门访民情、听意见、办实事,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调研座谈、公告征集等方式,征集相关意见建议。同时结合梳理信访反映集中的民生热点问题和巡视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研究确定“点题整治”任务清单,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二是实施台账管理。根据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收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具体进展情况,做到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同时,定期晒出成绩单,适时在公开栏、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进展情况,用晒成绩单的方式广泛接受监督,确保工作实效。三是注重典型引领。及时提炼总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鲜活经验,择优在市纪委监委门户网站、“滴水清风”微信公众号,以及共建村党组织的微信群、村广场视频等进行推广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在选树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群众公认为原则,把群众满不满意、信不信服作为重要标准,以点带面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