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坚持文旅赋能 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周宁县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和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为契机,聚焦明特色、强优势、补短板,全方位施策,多层次发力,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方向、有活力的旅游精品,力促文旅产业全面复苏。
用好政策“催化剂”,激发文旅市场活力。针对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堵点与痛点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推出系列政策,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一是直面问题抓“重点”。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抓手,邀请全域旅游专家为县处级领导授课,让高校、智囊公司为产业发展“支招”。县党政主要领导30多次研究、部署、调研文旅工作,深入景区景点、旅行社、餐饮企业、文创公司等,与市场主体“面对面”谈困难、“点对点”找症结,进一步把“促旅游”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出台政策通“难点”。先后出台《周宁县激活全县文旅消费市场的6条措施》《周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宁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市场主体六条措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精准实施政策“组合拳”,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应对难关,进一步释放疫后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消费持续恢复。三是统筹推进强“支点”。围绕打造“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全域旅游品牌,编制“十四五”文体旅游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创建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工作方案》,研究草拟县级全域旅游品牌创建相关方案,并推动各乡镇五年内至少打造一个3A级以上景区,争取周宁县“十四五”末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
开动项目“火车头”,补齐旅游要素短板。发挥好项目建设的“火车头”作用,推行全域旅游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力促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补齐配套强“基础”。通过政府性投资有效带动民营企业、在外乡贤到周宁投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配套项目30多个、总投资近10亿元,建成1个县域旅游集散中心、11个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改造9个酒店,发展仙风小居、风谷山居等精品民宿,游客接待床位从原来的900张增加到目前的3100多张,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现象得到缓解。二是多元投入强“动力”。通过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地方专项债、鼓励民间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共筹集资金1亿多元,大力推动景区景点建设。围绕打造“以‘三库’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样板县目标,全面推进15个市级“金牌旅游村”建设。积极对接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通过PPP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力争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三是招商引资增“后劲”。以康养度假、避暑休闲为主线,运用平台思维,整合优质资源,精心策划包装上洋康养中心、官山景区、芹山湖生态旅游区开发、蝙蝠洞景区综合开发、后垅大峡谷景区、大鲤鱼溪等项目,目前在谈的招商项目32个、总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构建品牌“强磁场”,吸引全域优势集聚。积极融入“全福游、有全福”文旅品牌建设,用好用活历史及文化遗产,打出多类别多层面的文化旅游名片。一是打好旅游资源牌。以衢宁铁路全线通车为契机,充分发挥火车站、旅游特色村、A级景区优势,推出“周末游”“避暑游”“古村游”“研学游”等线路,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康养避暑等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构建。推行农业、茶业、文化、卫生、体育、水利“+旅游”新模式,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增农旅综合开发项目100余个。二是打好宣传营销牌。精心打造“周宁有鲤”区域品牌,持续做好宁德好风光摄影赛、聘请旅游形象代言人等工作。2021年,相继举办了“乡村振兴·茶香满园”2021年首届周宁高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闽东之光·云端周宁”全国摄影大展暨风筝节、“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全域旅游推介会及百家旅行社踩线、“云端周宁·茶乡福境”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鲤鱼溪灯光秀、苏家山玻璃栈道、陈峭云海等一批网红景点游客盈门,催热“端午游”“暑期游”市场。三是打好特色节庆牌。重视疫情背景下旅游市场复苏,通过政府搭台、旅游唱戏,举办房车休闲旅游大会、“鲤鱼文化节”、“畲汉一家亲”、“元宵驮灯”等一系列活动,深度挖掘周宁鲤鱼文化、林公文化、唐朝宫廷文化、古银矿文化、北路戏等传统文化,传承手工制硋、棕衣编制、传统刺绣等传统技艺,并借助文化旅游节平台,推动“唐宫走礼”、祭鱼礼俗、北路戏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艺项目常态化演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