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0专题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宁德进行时 媒体关注

中国改革报|古田:助残小驿站 释放大能量

福建古田县试点建设“爱心助残驿站”,探索残疾人“五有”服务机制,打通基层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2022-09-30 15:52 来源:中国改革报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 南

□ 武艳杰

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仕坂村一位在厦门经商的“乡贤”,听到家乡开办“爱心助残驿站”,慷慨解囊捐赠8万元,带动爱心企业和群众陆续捐米捐油捐菜;吉巷乡薛后村由爱心人士、轻度残疾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重度瘫痪在床残疾人、90岁以上老人提供送餐和照料等服务……这些助残扶残、互帮互助的故事背后,离不开古田县“爱心助残驿站”建设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去年以来,古田县作为省级爱心助残驿站建设试点县,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幸福院、孝老食堂等建设了20个省级爱心助残驿站,探索“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场所服务、有机制服务、有成效服务”的残疾人“五有”服务机制,为农村残疾人在家门口搭建一个提供吃饭、康复、日间照料、教育培训、就业、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打通了基层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称赞。

创新残疾人服务新模式

针对基层残联存在力量薄弱问题,古田县积极构建“有人服务”体系,在全县289个村普遍建立村级残协,负责“爱心助残驿站”日常管理。同时,由热心群众、适合残疾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从事清理卫生、送餐、种菜、采购等活动。创新轻度残疾人帮助重度残疾人的新型服务模式,不仅帮助了重度残疾人群,也让残疾人志愿者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确保有正常运转经费和就餐残疾人能交得起伙食费,是“爱心助残驿站”能持久运营的关键。古田县通过采取“上级补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村民就餐交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利用上级每年给予每个试点村6万元的补助资金,用于安排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购买服务和购置康复托养设备,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公益力量,密切联系商会、乡贤和热心公益的企业(个人)进行爱心捐赠,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还有效缓解了“爱心助残驿站”运转经费和就餐残疾人伙食费问题。

在“爱心助残驿站”配套设施建设上,古田各地不仅无偿提供了敬老院或俱乐部、旧村部等场所,建立起村残协,使“爱心助残驿站”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为各个驿站配置有康复器材、文体器材、托养设备,增强运营条件。为保证驿站持续健康运营,古田县通过健全考评机制,建立了食堂管理、食品安全、菜单公示、账务公开等工作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对每个月的费用明细进行公示,让就餐残疾人和村民实时了解驿站的运营情况。此外,还对用餐对象、用餐价格、用餐时间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确保“爱心助残驿站”日常管理运行有条不紊。

爱心助残驿站试点能否成功,最终体现在实际成效上。根据残疾人需要,古田城东街道还延伸拓展“爱心助残驿站”功能,利用原来的幸福院进行无障碍改造。“爱心助残驿站”不仅有食堂,还设置了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辅具角、手工室,同时配备各类康复器材、文体器材、辅具、常用医用设备,成为残疾人“吃医康养娱”的综合场所。

提升残疾人服务新水平

随着古田县“爱心助残驿站”工作开展日趋完善,到各驿站就餐的残疾人日渐增多,助残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今,古田县“爱心助残驿站”从城东街道的利洋、仕坂两个试点村,扩展到全县首批20个村,形成135人的助残志愿者队伍。

这些志愿者除帮助卫生保洁、送餐外,还在实用技术培训、建设创业基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吉巷乡薛后村,由轻度残疾人志愿者建立蔬菜基地5亩,养猪6头,不仅满足驿站需求,还支援周边乡村。

古田县还发挥“爱心助残驿站”的教育培训功能,组织乡村乡土人才、能工巧匠为残疾人授课,传授食用菌、水果种植技术,竹编、绣花技术,共办班36期、培训1180人,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古田县定期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在“爱心助残驿站”开展宣讲议事活动,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倾听群众诉求,一些原有的矛盾纠纷和不满情绪也迎刃而解、烟消云散,“爱心助残驿站”逐渐成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窗口。

薛后村的志愿者服务队,仕坂村“乡贤”的捐款赞助,兰溪村归国华侨的推特网红,利洋村的互助模式……古田县各村“爱心助残驿站”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不同特色,亮点纷呈。当前,许多“爱心助残驿站”已由解决残疾人吃饭问题的基本服务,拓展到为肢体残疾人康复提供训练、为60岁以上残疾老人开展精准康复训练、保证村医日常坐诊以及实用技术培训、文体活动等,“爱心助残驿站”正在逐步成为残疾人播撒希望的暖心港湾。

据悉,今年古田县计划建设8个省级爱心助残驿站和11个市级爱心助残驿站,覆盖全县14个乡镇(街道),可实现206位残疾人在驿站就餐,可最多为38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全县2600多名残疾群众享受到康复服务。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