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3专题管理 闽人智慧•百工记忆

闽人智慧 | 陈银珠:制造福船的仪式

2023-02-13 10:39 来源:宁德市蕉城区文化馆

“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与沙船、广船成为我国古代的三大船型。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忠穆集·论舟辑之利》)而著称于世。而规模大,结构坚固;容量多,善于装载;稳性好,抗风力强;吃水深,适于远洋等优越性能,遂使福船成为我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最优秀的木质帆船。

它不仅适合做深海捕捞的渔船,还适合做远洋运输的货船,同时还是我国使臣出使海外的重要交通工具。

福船船模

福船制造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密隔舱,其特点如下:

首先,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水密隔舱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其次,船上分舱,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不同的货主可以同时在个别的舱区中装货和取货,提高了装卸的效率,又便于进行管理。货物分舱后,因不会移动而增强了船稳定性。船稳了,也就提高了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是增强船体构造强度。水密隔舱结构是用水密隔板与船体板紧密连接,四周密封,这能起到加固船体作用,增强船体横向强度。还由于水密隔板横向支撑船舷,增强船体抗御侧向水压能力。

福船的历史甚为悠久。早在建衡元年(公元269年),东吴政权在建安郡侯官县设立“典船校尉”一职,掌督造海船,这是有记载的福建官办造船厂之始。吴国还在闽江口至浙江瓯江一带的沿海地区,建立更大规模的造船基地,称温麻船屯。

而福船的水密隔舱技术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的。

1960年在江苏扬州出土的唐代木船即设置有水密隔舱,这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水密隔舱。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其舱位保存完好,已具有极为完善的水密隔舱结构。

以上古船的发掘无可辩驳的证明:最迟于宋代,福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

据宁德漳湾岐后村刘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开基始祖刘帝美公到宁德三都澳腹地漳湾后,见这里依山濒海,物产丰富,海域辽阔,天然良港三都澳近在咫尺,认为这里是造船不可多得的“宝地”,遂决定在岐后地方开基立业,造船传艺。从此,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漳湾生根发芽。

漳湾福船制造基地

2008年6月7日,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11月15日,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命名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是机械金属船了,这种木质船的制造技术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认为除了技艺本身外,值得重视的是它的仪式性。

在造船的重要环节,如起工、安龙骨、安梁、立桅、画眼、钉斗盖、下水等均有祭祀仪式。流传到现在,主要体现在竖龙骨、安龙目、钉斗盖和下水四大礼仪。

当造船师傅接到造船定单后,先向船主索取由择日先生写好的造船“择日单”。然后去砍树,砍树前要到树神(佛翁)坛前“祭拜”,点香、烧元宝(纸币),含意为:保佑坛前弟子砍树安全、平安、顺利。

佛翁(树神)像龙骨是福船的主梁骨,属整艘船最重要部位,所以按照民间习俗,制作龙骨的原木到达造船厂后,要拿一条红布包捆树头,表示吉利,等待开工之日。

在吉日良辰开工那天,要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灵,向大木师傅敬酒、送“红包”。然后,祀神烧金,宴客开工,叫“起工”。

造船“择日单”

开工祭拜

一、竖龙骨

开工后先开始制作龙骨,按择日单的日子和时辰开始“定龙骨”(也叫“竖龙骨”),竖龙骨时,要在龙骨的前边缚一棕片,尾部缚一条红布,俗称“头棕尾红”。造船师傅在安放“母梁”和“合南梁”的位置各钉“红布”,别人是不能大声喧哗的。

定龙骨一般定龙骨的时辰都择在早上“辰时”和海水刚刚涨潮时(含意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今后船舶在使用中越来越红火,像海水涨潮一样财运永远不断)。

造船师傅在钉龙骨红布时,要放鞭炮。造船师傅还要讲民间诗句“师傅钉丁、船家发财又发丁(人丁)”,最后船主还礼(送红包、烟、糖等)。

二、安龙目

福船船艏舷墙外侧安有一对大眼睛,亦称龙目。 渔民尊“龙”为神灵,把自己的渔船看作是一条木龙。既然是龙,就要有眼睛,才能为渔民引航,以明察海域,镇伏海妖,探明鱼群,避开暗礁险滩,保太平、求丰年,所以便有了“龙目”。

刘细秀师傅给船模钉龙目

造船师傅制作好“龙眼”,按照“择日单”的日子和时辰开始,安装船眼睛的工序。在新船下水前选一吉日,涨潮时辰举行仪式,将船眼嵌钉在船头两侧,然后用黑白二色涂作眼白和眼珠。船眼睛一般选用上好的樟木,由造船工匠精制而成。开工前要备三牲燃放鞭炮,敬奉神明。施工时要在船尾栏板上贴上“海不扬波”的横幅,事后还要包红包并宴请师傅。

新船下水前或首航前,要祭海神,由船主在鞭炮声中揭去红布,叫做“开眼”。旧时初出海时,要在船上烧锅热水,锅里放银元,俗称“烧银汤”,用以洗船眼,使之“明亮”,帮助船主找到鱼群。

三、钉斗盖

船头是船的重要部位,造船师傅制作好“斗盖”,按“择日单”的日子和时辰开始。在钉斗盖时,船主当日要办三牲、酒醴、果盒、金楮(纸钱),大放鞭炮以祀船上的神灵。之后还要到设在船坞一旁的妈祖(天上圣母)庙里祀求海神保佑行船安全,造船师傅将制作好的“斗盖”钉在船前头,还要用2条小红布条钉在“斗盖”上,并口诵民间诗句“师傅心宽,船家鱼虾满舱”,最后船主还礼(送红包、烟等)。

钉斗盖红布

四、下水

新船下水叫“落令”,船主要择吉日,办牲醴,烧金纸礼神,并宴请造船师傅和参加推船下水的人。每艘船上均奉祀妈祖神像或其香袋神位等等。新船下水前船主要准备一桌贡品。

首先祭奉“土地公”“土地母”,表示这艘船是这位船主的,希望船舶下水后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能赚大钱。

其次祭奉“树神(佛翁)”,意思是说这艘船在船厂制造时,造船所需的原材料在“树神(佛翁)”保佑下顺利平安到达船厂,现已制造完工。

最后祭奉“妈祖”,意思是说这艘船下水后希望“妈祖”保佑船主能一帆风顺、鱼虾满舱、满载而归、万事如意。

造船还有一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如今,这些造船民俗仍在漳湾传承沿袭。

漳湾福船制造仪式,我觉得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树神的崇拜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环境保护的观念。有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的索取就不会是无限制的,而是怀一片感恩之心,感谢大自然的赠予。从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二是仪式的庄重感也使传承人对技艺本身,对祖上传下来的这项手艺多一份尊重感。

漳湾福船制造过程的仪式感就是在提醒人们,你现在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事情,你是在传扬千百年祖先传下来的手艺,这项工作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正是因为如此,漳湾的传承人除了传手艺之外,更是把让下一代能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礼仪传承下来。不仅是在开工时,在做船每一个环节,在船造好之后,都用这种礼仪提醒传承人:你拿了人家的钱,答应了人家的要求,怎么能够不负责任呢?

因此,漳湾水密隔舱福船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了手艺,而且将该手艺的灵魂,即仪式感传承下来,这是最为宝贵的。

来源:宁德市蕉城区文化馆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