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屏南:笃志践行新思想,人才破题促振兴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坚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主题教育同频共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广聚八方英才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形成“人才成就乡村、乡村成就人才”的良好局面。
深调研 不拘一格引人才
为进一步破解乡村“人才荒”难题,屏南县坚持把深化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同开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部署、同步推进落实,努力使主题教育过程成为破解引才难题、优化人才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屏南县把人才工作纳入主题教育重要调研课题,统筹力量组建11支调研队伍,下沉到乡镇、农村、企业、产业园区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全方位摸排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难点,弄明白“卡在哪里”、搞清楚“谁能解决”,精准掌握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组织全面梳理屏南籍在外涉农优秀人才和外地在屏南就业创业人员,按从事行业建立1500余名的基础人才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乡村人才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后,还要把对策落实。屏南县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和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持续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招募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累计吸引省内外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名编名导、文创艺术家等609人报名。
目前,屏南全县已精选特聘指导员104人,其中体制外78人、占比75%,非屏南籍43人、占比41.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0人、占比67.3%,形成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不同类型人才齐聚乡村一线的良好态势。
重实践 精准定位促发展
引来了高质量人才,还要建好高精度的“坐标系”,才能将人才的聪明才智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才能交出主题教育的高分“答卷”。
屏南县坚持分类明责、人岗适配,将特聘指导员划分为党建、农业、文创、智库、电商等十二类,细化具体服务内容53项,以兼职方式匹配服务73个驻点村和114个项目,精准引导人才献智献力。
组织搭台、人才唱戏,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特聘指导员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策划生成“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我在屏南有亩田”、农村“三变”改革等一批首创性做法,创新引领乡村现代化转型。发挥优势特长,推动芙蓉李、闽派黄酒等36个片区产业项目提质增效,用活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农具”,累计销售农产品超13.46亿元,推动乡村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聚焦基层善治,举办乡村摄影周、“今晚吃什么”、喜“柿”节等系列活动30余项,开展“司法夜调”“法官+半月谈”等法治服务3000多人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谋长远 倾情服务优生态
主题教育中,屏南县瞄准人才“引育用留”服务全链条,不断把“诗和远方”融入绿水青山,把“柴米油盐”写进服务文章,着力增强乡村承载力、吸引力和人才舒适感、归属感,涵养近悦远来的优质“生态圈”。
筑好“软环境”。成立服务特聘指导员工作队,累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75个,做优做实服务保障。依托乡村“人才驿站”,先后开展“共谱乡村曲·同筑振兴梦”“人才与人气”等专题沙龙和现场观摩活动13场,搭建用好“乡村振兴屏南人才行动协作网络”平台,不断推动头脑风暴和链接力迸发。
打牢“硬基础”。用好入选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专项支持资金,持续营造“留人”胜境。先后活化利用古屋310多栋,打造民宿、众创空间、公益教学中心、咖啡制作体验培训等场所,提供低价认租、“拎包创业”,厚植“群贤毕至”沃土。全面改造提升村级小学、卫生院,推动快递物流、金融服务、警务安全等进村驻点,方便就医就学生活,解决后顾之忧。
用活“大礼包”。出台实施服务保障措施十条,解决12名家属就业就学安置,提供200余万元的免担保低利率创业贷款。加强政治引领和荣誉激励,先后推荐25人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10人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1人获聘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县级自主认定15人为文创人才。落实“一事一议”办法支持发展,给予7人项目和资金奖补共2000余万元,形成“引得来、能创业、留得住”的人才闭环。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