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三中·促改革”系列成果展示⑩: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寿宁县地处闽浙交界,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村庄“空心化”、土地“抛荒化”、农房“老旧化”问题,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拦路虎”。为了破解“农村缺人”这一关键问题,寿宁县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新农人’回村,以‘新农人’回村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初步形成农村“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村庄有人来”的发展格局。相关经验做法在《福建改革财经情况》《宁德改革财经情况》上刊登,并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党建引领
引导“新农人”回村
组织引领做示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三个带头”活动,在引导农村党员在带头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基础上,带头领办农业产业项目658个,带动群众创办73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建立“导师帮带制”和“1+N”的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党员帮带工程”,带头开展联户帮扶带富工作,扶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凝聚合力促发展。在发挥“一书记三大员”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经验助村、智力援村”基础上,探索建立“1+1+N”(1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名乡镇包村领导+N名“新农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39名县领导挂乡联村、109个县直部门结对帮扶、408名干部人才下沉乡村一线,有效帮扶“新农人”创业兴业。
正向激励增动力。强化考核激励,将服务“新农人”、回引“新农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和村主干考核指标,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同时,注重从返乡“新农人”中选拔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目前已发展党员100多名,吸纳其中50多人进入村(社区)“两委”成员队伍。
壮大特色产业
吸引“新农人”回村
强化金融扶持。建立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名单库,设立总额度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开发“返乡创业贷”专项贷款贴息基金,最长期限两年给予50%贷款贴息支持,有效解决“新农人”返乡创业缺资金难题。
加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成立全市首家健康之路(寿宁)互联网医院,建设“硒锌绿谷·长寿秘境”产业集中区,建立标准化硒锌康养中心。规划建设“三茶”融合示范园,积极打造具有地方标识的“寿宁乌茶”品牌,推动茶产业品牌化发展。
推动融合发展。结合金牌旅游村创建,引导“新农人”在下党、韶托、水洋、塘洋等村打造12个特色民宿群,建成康养民宿床位300多个。发挥世界长寿乡辐射效应,以“中国下党红色新地标”为核心,加快全域生态旅游开发,打造形成犀溪文旅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打响“难忘下党·福满寿宁”旅游品牌。2023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创造旅游收入35.5亿元,“福满寿宁、魅力农耕”红福之旅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完善基础配套
保障“新农人”回村
扩大服务供给。聚焦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公共服务,全力推进寿宁一中省一级达标校创建,统筹城区学校学位定向招收农村生源;加快县医院“四大中心”建设,启动第二医院新建等一大批医疗补短板项目,有效提升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建房指导,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一户一房”政策,满足“一户一层”居住需求。
构建宜业环境。加强农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改造提升,实现建制村农村客运全覆盖;加快乡镇物流节点设施改造提升,争创7条“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线路,实现客货同网、资源共享。加强“新农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打造文旅、电商等新业态,成立全县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运营中心,推动适度规范经营和“产供销”一体化,破解“土特产”销售难问题。
提升治理水平。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划定1327个网格,推动治理事项进网入格,有效提升村级服务效能。创新县、乡、村三级信访帮办制度,推行网上受理、下访接访、公益代理“三大机制”,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创建“五个美丽”示范点234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42个,有力提升农村宜居环境。
推送单位:寿宁县委改革办
来源:中共宁德市委改革办
编辑:林宇煌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