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三中·促改革”系列成果展示⑯:探索“海上社区”治理模式
霞浦县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拉近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针对海城面积大、渔业人口和外来人口多、海上矛盾多发等方面问题,积极探索“海上社区”综合治理路径,打造集“海上枫桥”、政策宣传、海域使用管理、党群服务、社会治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海上社区”管理模式,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改革报》《福建改革财经情况》刊发。
聚焦海上服务短板
成立建制式“海上社区”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
突出党建引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季度现场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海上党支部,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诉求服务中心、设施技术服务站、绿色养殖服务站等“三中心两站”功能辐射覆盖,建好“红色释站”“便民服务站”“综治协调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工作主阵地,构建区域化党建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强化政策保降。扎实推进建制式“海上社区”创建,出台《霞浦县创建“海上社区”治理模式工作方案》,明确“海上社区”基本原则、工作职能、组建流程、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等7个方面22条工作要求,落实社区人员配置、办公经费等基本保障,为建制式“海上社区”创建提供政策支撑。
坚持试点先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选取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作为建制式“海上社区”建设试点,建立“一组一方案三先行”包干负责机制,成立溪南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组,制定《霞浦县溪南镇七星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宣传发动先行、智慧网格先行、技术保障先行”,全面准确做好选民登记工作。2023年6月,正式成立首个由海上养殖户组成的“海上社区”居民委员会。
聚焦海上治理堵点
汇聚集成式“海上力量”
网格员开展海上巡逻
打造流动调解队伍。组建由退休村干、党员养殖户等组成的“海管中队”,分组分片区开展海上巡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出示不同等级风险提示单,分级对应的矛盾协调队伍包干落实。将“近邻流动评理室”设立在快艇上,实现海上灵活解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海上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
建立网格管理模式。按照“规模适当、管理方便、界限清晰、责任明确”原则,推行“海上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选优配强海区网格员,搭建“海上社区党支部、网格工作组、海域网格长”的“海上社区”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对海上矛盾纠纷动态感知、及时预警、追踪办理,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服务格局。
探索法治服务矩阵。成立渔排上的市级法学会——“宁德市中国法学会会员海上工作室”,联合海上枫桥便民服务中心、海上警务室、诉非联动工作站、海洋生态检察工作室、海上信访评理室等六类载体,汇聚党员、法官、检察干警、民警、法学会会员、网格员等“N”种力量,建设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打造具有霞浦特色的海上治理新格局。
聚焦海上保障难点
打造一站式“海上平台”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
搭建信息化办公平台。研发“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和手机端APP软件,内设海面感知、网格联动、服务治理等功能模块,依托渔政AIS救助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实现24小时监测海上实时动态,及时发现群众纠纷、应急抢险等突发情况和走私、偷渡、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第一时间进行采集定位和精准上报。同时,开发“渔小二”服务小程序,线上即可办理养殖证申报、临时身份证申领、党员先锋贷等业务,构建“人在排上坐,事在线上办”的常态化服务机制。
加强专业化生态管理。“七星海上社区”创新治理举措,充分利用“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全搜盖、无死角监控管理海漂垃圾,由党支部领办成立海上物业公司,引进专业保洁团队开展社会化海上环卫服务,负责海上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以及海岸线垃圾清洁处理,确保水清海净景美。
推行便民化金融服务。政银企联合推出“海参仓单质押”“渔排托管贷”等金融业务,根据“养殖、加工、贸易”等不同环节的客户需求,积极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上线“海参仓单质押全流程管理系统”,推行贷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机制,逐步实现“快审—快批—快贷”。
推送单位:中共霞浦县委改革办
来源:中共宁德市委改革办
编辑:林宇煌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