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资产收益扶贫的有益探索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引导贫困户以小额信贷入股企业增加收益

【背景】

硖门畲族乡位于福鼎市南部,依山面海,面积5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贫困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2万(畲、回等少数民族占25%),2016年贫困人口92户234人。近年来,硖门畲族乡党委不断创新理念,通过建立“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企业”新模式,指导贫困户积极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并引导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企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益,逐步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51户143人。

【做法】

1、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确保贫困户“零风险”。近年来,硖门畲族乡党委、政府根据贫困户自身发展特点,引导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弹涂鱼、紫菜、黄栀子、茶叶、水果等特色种养加项目,全乡贫困面不断缩小,能脱贫的群众都已经脱贫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贫困程度极深、造血能力极弱的特困家庭。对此,硖门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水电站技改扩容需要,提出了“资产变股权、贷款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新思路,建立“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企业”新模式,引导贫困人口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投资乡水电站技改扩容,并通过股权分红获得资产收益,既解决了水电站技改扩容的资金难题,又实现了贫困户增收的现实需要。

2、政府担保小额信贷入股,保障贫困户“零负担”。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出台后,硖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纷纷响应,但也有个别贫困户产生了顾虑。柏洋村贫困户苏立炼一家5口人,2015年因其本人患咽喉癌,先后花去医疗费近20万元,因病返贫又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有老有小,生活十分困难。苏立炼想贷款发展生产,但害怕银行不肯放贷,又怕生产项目失败,无力还贷,怎么办?包户干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上门帮他算起经济账:扶贫小额贷款由乡政府担保,还有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进行贴息,每户贫困户有5万元,不怕银行不放贷;入股水电站后,每年预计分红有6000元,每个月的固定收入还可以投入“二次再生产”,用于发展黄栀子、茶叶、水果等特色种养,不怕还不了贷款,一举多得。明明白白的经济账打消了贫困户的顾虑,符合小额信贷政策要求的贫困户,全部申请并签订了《合伙投资入股收益扶贫协议》。截至2017年7月底,全乡符合小额信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向银行申请待审批,硖门乡将以同样的运作方式,积极动员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签订合伙投资协议,保障年底前顺利脱贫。

3、规范运作分红,实现精准扶贫“保增收”。硖门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福鼎市委、市政府关于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由福鼎市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政策,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扶贫包户干部的宣传、引导、服务作用,不断创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伤残有救助、大病有钱领、住院有补助、创业有帮扶、还贷有保障”扶持机制,推进“村推介、乡镇受理、市审批、发放贷款、贷后服务、终结担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服务流程,对有产业发展项目、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进一步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防险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缺资金和增收难问题。为尽快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硖门乡充分利用福鼎市出台的扶贫小额信贷相关政策措施,专门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合伙投资实施方案》,成立扶贫小额信贷合伙投资监督小组,对投资项目实行不间断跟踪检查,保证投资款用于约定的电站技改项目,充分发挥技改效益,并要求贫困户分红不与企业效益挂钩,确保贫困户每月1%的固定分红收入。在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坚持做好精准识别,充分尊重贫困户的自主意愿,同时,坚持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确保水电站投资和分红等各项工作全程公开,保证入股群众知情权,并及时总结经验,为该模式推广复制提供了可行的经验和借鉴。截至2017年7月底,全乡已有15户贫困户与硖门畲族乡人民政府、乡属企业水电站签订了《合伙投资入股收益扶贫协议》,贷款投资入股达到75万元。

【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积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资产性收入。硖门畲族乡以“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企业”的新模式,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投入到具有帮带能力的企业,确保了“分红”底线,使贫困户充分享受“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带来的红利。硖门畲族乡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一部分缺劳力、贫困程度深、脱贫难的群众,由党委、政府出面,帮助统筹用好贫困户手中的土地、山林、茶园、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等资产资源,让贫困户实现“资产收益扶贫”,是一条值得探索实践的好路子。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