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产业链扶持 叠加式补助

———寿宁县探索推行茶叶全产业链促扶贫模式

【背景】

寿宁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建十大产茶大县”,全县现有茶园15.5万亩,各乡镇均有种植茶叶。近年来,寿宁县在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基础上,敏锐抓住茶叶这一事关全县80%民众增收致富的传统优势产业,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茶叶公共品牌创建和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探索推行茶叶全产业链促扶贫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茶叶产量1.45万吨,产值9.3亿元,人均占有茶园面积0.6亩,茶农人均纯收入4835元,多数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茶叶经营,茶产业已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做法】

1、实行产业链扶持。制定出台“1+N”全产业链扶持政策,“1”,即聚焦茶叶主导优势产业,针对贫困户存在抛荒茶园多、茶园管理不善、特种茶叶少、茶叶产量和品质双低等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茶叶全产业链促扶贫实施方案》,从帮扶对象、帮扶原则、帮扶政策、资金补助等7个方面进行逐一明确,并“一户一档”配套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茶园属性、茶园规模、茶叶品种、产量收益等详细档案资料,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贫困户根据家庭劳力情况,通过租用、流转、新植等形式,精细管理,改良品种,提升效益,脱贫致富;“N”,即对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林下经济、旅游开发和电子商务等增收项目实施补助,目前已下发到乡镇产业补助资金692多万元,已对全县2343户贫困户8233人实施补助564多万元。

2、实行叠加式补助。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全产业链帮扶补助,鼓励贫困户依靠发展生产自力更生,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截至7月底,全县已对1872户贫困户实施茶园补助,发放第一轮茶叶全产业链补助资金358多万元。一是种植补助。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有茶园(含流转或租用)、新开垦、抛荒复垦、流转新开垦的新茶园进行分类补助,对新植或改植白芽奇兰、金观音、金牡丹等高优品种茶叶的再给予叠加补助,目前全县已对923户贫困户0.83万亩茶园实施补助,发放第一轮种植补助资金102.8万元。二是产量补助。依托乡镇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在贫困户茶园上设立相关标识牌,详细登记录入贫困户每天采茶品种、采茶量、销售价格、收入等信息,以当年度实采茶园面积为基准,按不同茶叶品种产量的平均值,估算茶叶产量,分品种按不同标准实施补助,目前已发放全县1687户贫困户茶产量补助236多万元。三是定制补助。借鉴下党“定制茶园”模式,鼓励贫困户与茶企签订“定制茶园”协议,按茶企对茶园种植、茶叶采摘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管理,引导贫困户参与“定制茶园”项目,在自有流转或租用的茶园按面积补助的基础上,给予上限叠加补助。目前已有126户贫困户实施“定制茶园”模式,带动贫困户实施精细化茶园管理,发放定制补助12.6万元。四是就业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从事茶叶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或全年内在茶企务工累计达一定时间的给予一次性补助。全县已有96户贫困户223人在茶企就业,发放就业补助17.84万元。五是培训补助。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雨露计划”“劳动技能”等茶叶种植、加工技能培训的按人次进行补助。全县已有584户贫困户932人参与培训补助,发放培训补助资金13.98万元。

3、实行精细化帮扶。根据贫困户拥有茶园面积数量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差别化帮扶措施,扩大贫困户的受益面,提升户均收入,户均增收8000元。一是重点扶弱。对于茶园占有量少的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贫困户通过租用、流转、新植等形式,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增加茶叶采摘量。据统计,全县新开和复垦茶园3320亩。二是鼓励多劳。建立稳定收入的长效机制,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贫困户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和能力,鼓励贫困户依靠发展生产自力更生,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三是精细管理。引导贫困种植大户根据劳动力的实际情况,精细管理茶园,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其参与定制茶园,按标准管理茶园,对茶园进行轻修剪,种植有机茶。四是提升效益。针对白芽奇兰、金观音、金牡丹等高优品种茶品质好、收益高等特点,鼓励贫困户根据家庭劳力情况适当改植或新植高优品种茶,提升效益达到增收的目标。

【点评】

寿宁县抓住茶叶这一事关全县80%民众增收致富的传统优势产业,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制定出台茶叶全产业链类别化、差异化扶持补助政策,让贫困户体验和参与市场竞争,在技术、市场等意识方面跟上种植大户步伐,既有效解决了茶园抛荒、管理不善、品种不良、品质低下等茶叶经营不善问题,又最大潜力激发了贫困户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增加了贫困户茶叶收入,为广大希望通过发展茶叶脱贫致富的乡村群众架起了一座便捷桥梁。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