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渔业脱贫致富歌
———霞浦县三沙镇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专业合作社
【背景】
三沙镇位于东海南部之滨,陆域面积63.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70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4.5万人,是我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2016年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376人,其中因病因残的贫困户共65户。由于三沙镇集镇范围内的贫困户数量多且病残户相对集中,而集镇内各村资源相对匮乏,无能力集中发展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户脱贫,成为困扰三沙镇的一大难题。今年来,三沙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发展村财、助民增收为目标,扶持培育了以渔网等渔需用品供给为主打品的“光影渔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就业+折股量化”模式,将全镇病灾户、缺劳动力等难以通过自身发展生产脱贫的贫困户吸纳其中,有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做法】
1、立足传统渔业优势。三沙镇现有大小船舶2000多艘,水产品年产量4万多吨、产值近5亿元,2016年新增远洋捕捞船舶12艘,拥有较广阔的渔需市场资源。为进一步发挥渔业重镇优势,三沙镇深入开展“以渔需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题调研,多方征求社会贤达意见,结合渔业生产、渔需市场,决定于2017年3月启动组建“光影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三沙渔业协会牵头组建,以县城联社下属塑料厂作为生产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编织渔网;以圆山宾馆一层店面作为营销部,进行渔需用品的生产和销售,采取计件工资加折股量化分红方式,全面推动集镇区域贫困户稳定脱贫。
2、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在“光影渔业”合作社组建过程中,三沙镇坚持多措并举,激活内生动力。一方面,积极整合资源。经过多方协调争取,三沙镇明确在县财政下达的80万元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中切出50万元、镇财政配套10万元、争取中央扶贫资金8万元,合计68万元作为该项目运作资金。三沙渔业协会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务工人员进行培训、试生产,并到沿海各村联系渔网订单。“光影渔业”合作社联合三沙义工协会,由义工负责管理经营部,开展公益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扩大“光影渔业”合作社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多方宣传发动。“光影渔业”合作社成立伊始,三沙镇通过入户走访、发动贫困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宣传扶贫政策措施,鼓励劳动就业、自力更生,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如东澳村贫困户陈阿俤夫妇,两人一病一残,尤其是妻子徐和红是哑巴,想要就业却无企业肯接收,对入股“光影渔业”合作社一开始持怀疑态度。镇村干部多次到陈阿俤家做思想工作,带他妻子参观合作社生产部,介绍培训上岗机制,让她逐渐改变看法,主动加入合作社。6月份,徐和红经过培训后就到合作社编织渔网,半个月时间就从原来的每天不足1件,到现在每天平均能完成2件以上,当月就拿到计件工资800元。现在徐和红每天自由安排时间务工,不仅提高了家庭收入,还能兼顾家庭,随时回家煮饭做菜,照顾孩子。类似陈阿俤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经过多方努力,“光影渔业”合作社将难以通过自身发展生产脱贫的47户贫困户吸纳其中,让贫困户织网务工获得计件工资的同时,发挥渔需供给市场的效益,获得折股量化分红。目前,“光影渔业”合作社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逐步进入常态化,已生产网具1000多件,发放工资1万多元、分红2万多元。
3、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光影渔业”合作社要成功,必须调动社会贤达、渔船业主一起助力。为此,合作社成立之初,三沙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访了10多名社会贤达和20多名渔船业主,并召开了“光影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暨渔需扶贫座谈会,现场与13名渔船业主签订了渔需用品认购意向协议13份,金额达118万元。渔船主侯剑忠说,“以前想为三沙困难群众做点事,助力扶贫工作,但没有对应路子,现在组建了“光影渔业”合作社,我愿将名下3条船的渔需购置全交由合作社采购,这样,我只要打个电话,合作社就会安排好渔需品,既省时省力,还是行善之实”。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发展思路。三沙镇针对镇区没有腹地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渔业重镇优势,凭借当地渔业和海岛摄影业发展良好势头,立足渔需市场发展较快的实际,帮助“量身定制”渔业合作社,采取“就业+折股量化”模式,引导贫困户靠生产渔需网具等实现脱贫。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启发我们,扶贫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当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就大力挖掘什么资源,当地有哪种产业基础就大力去发展哪种产业,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拔穷根。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