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一村一品强“造血”

———柘荣县楮坪乡因村施策发展脱贫产业

【背景】

楮坪乡位于柘荣县西部,下辖15个建制村,“九山半水半分田”,群众大多延续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产业优势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增收致富比较困难。近年来,楮坪乡依据各村地理条件差异和传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而为,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努力打造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经济产业支撑。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9861元提高到2016年的12205元,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19户799人减少至79户301人。

【做法】

1、精把脉,因村施策发展支柱产业。楮坪乡地处高山丘陵,各村海拔、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农业生产小而散,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优势不明显,收入支撑不稳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找准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选派扶贫工作小组对各村传统优势农业进行深入调研、精准把脉,按照“凸显优势特色、适度规模发展”的思路,在全乡15个建制村研究选定了7项优势农业项目作为扶贫产业支撑给予重点扶持,努力做到每个村打造一种特色支柱产业。如,依据社坪村(省级扶贫重点村)山地陡峭多砂壤土、气候温和湿润的特点,引导发展道地中药材“太子参”“覆盆子”等短平快农业项目,2017年户均种植达3亩左右,亩产收入5000-6000元,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1万元;又如,马蹄岩村平均海拔210米,适宜种植“芙蓉李”并具一定种植历史,所产李子具有个子大、甜度高、耐储存等特征,群众发展愿望强烈。2016年乡、村两级以补助种苗化肥方式,支持群众发展230亩(其中2户贫困户各种植3亩),全村户均种植面积达2亩,平均亩产值可达7000-8000元。目前,全乡发展中药材5个品种5000多亩、果蔬作物7个品种1200多亩、高优品种茶叶1950亩,各村均形成1-2个农业支柱产业。

2、巧解难,突破瓶颈扶强优势产业。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是制约楮坪乡农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偏远山区里的好产品却难以转变成好商品,卖出个好价钱。为此,乡党委、政府始终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因地制宜紧扣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态势,支持完善村级产业配套,精准打通关键瓶颈,促进产业更好发展,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如,少数民族村茶湾村,2015年全村种植朝天椒180亩,但由于地处交溪流域峡谷地带特殊气候环境,常多雾多雨,朝天椒盛产时期,因无法及时晒干,导致产品腐烂、霉变、败色,品质品相不好,产后损失较大,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积极性。为解决实际困难,突破发展瓶颈,2016年乡党委、政府统筹协调项目资金45万元,支持茶湾村建设朝天椒烘干厂房,购置烘干设备,并引进福盛辣椒酱加工企业对接干品订单,彻底解决了产品晒干与销售两难问题,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品相和农民生产积极性。2017年,茶湾村扩种朝天椒100亩,并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300多亩,按当前干品市场价15元/斤测算,平均亩产可达8000元以上,今年茶湾村78户椒农(其中精准扶贫户2户),仅此项收入户均增加2.8万元左右。同时,村委会利用烘干厂房组织产品烘干加工,每担干品收取100元费用,可实现村财收入10多万元。

3、善借力,合作带动提升特色产业。楮坪乡传统农业生产长期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组织化和产品专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定程度制约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民稳定增收致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企业+”“能人+”“品牌+”带动农户生产经营,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保障农户稳定持续增收。如,彭家山村传统以茶立村,村内茶叶企业拥有“彭山翠芽”“源山野”等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乡党委、政府注重借牌发力,积极引导企业以流转群众抛荒茶园、吸纳群众茶园入股等模式,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1100多亩,与周边210户茶农建立生态茶叶包销定单,初步建成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茶叶产业专业村;2016年,彭家山村群众在茶产业项目中户均收入达1万多元。又如,洋坪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培育形成蜜桃种植能人马高宗并带动全村发展蜜桃种植60多亩,水果产品得到客商赞赏、受到市场青睐。2015年,乡、村两级应势利导,鼓励种植大户马高宗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30户115人共同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当年户均增收1.2万元。2016年秋,乡里筹资支持合作社再次吸纳村民14户47人(其中贫困户3户12人),流转土地150多亩规模发展蜜桃等水果,倾力打造以蜜桃为主的水果专业村,预计三年后该村水果收入将呈翻倍增长。

4、重融合,以文促农培育旅游产业。楮坪境内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慈善文化、畲族文化底蕴丰厚,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乡党委、政府坚持“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三产经济”的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环境优美、文韵鲜活、特色凸显的观光休闲旅游村落。如,仙岭村以弘扬明代慈善家郑宗远精神为主线,建设慈善文化十大景观,扶持群众发展西瓜种植、蜜蜂养殖、农家美食等特色旅游产品,联合市慈善总会成功举办慈善文化节,被授予了“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带动了以慈善文化为主题的休闲体验旅游发展。又如,湾里村立足畲族文化资源优势,乡村筹集资金建设畲韵竹楼、文化广场、特色古民居、畲族博物馆等12个特色项目,同时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开发药用玫瑰、畲药科普、茶事体验、水果采摘等农业项目,通过电商平台承接旅游预订和农产品销售,初步形成农文旅相结合的畲韵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湖头村凭借地处城区延展地带和自然生态资源良好的优势,引进企业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山庄及富氧户外探险度假区项目,建立冬桃、多肉植物、油用牡丹等农业观光基地,逐步打造休闲养生度假山庄。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乡月均接待休闲观光游客2000多人次,直接带动发展“农家乐”3家,形成特色旅游土特商品21种,年创休闲旅游经济达200多万元。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楮坪乡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各村地理条件差异和传统产业优劣,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而为,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传统产业做优,把优势产业做特,把特色产业做精,形成“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做到了村有产业支柱,户有增收支撑,切实保障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楮坪乡“一村一品”造血式扶贫做法实在有效不蛮干、精准落地不乏力,为乡村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良好借鉴。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