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挪出穷窝天地阔 拥抱幸福新生活

———屏南县双溪镇下村“造福工程”圆贫困户安居梦

【背景】

屏南县双溪镇北村下村造福搬迁安置点位于文山路口,取名禹溪新村,建设用地面积39.8亩,总投资700万元。主要用于安置北村下村自然村等地质灾害点以及坤头厂等偏远自然村的村民,规划建设90平米统一户型60栋,安置60户236人。目前,新村60栋房屋均已建成,35户已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1人(国定标准1户5人、省定标准7户26人)均已入住新房。

【做法】

1、政府主导,尊重民意,让群众“挪得动”。在双溪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北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在“造福工程”项目选址上,先后多次邀请村民代表参与项目选址,充分听取广大群众意见,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为项目顺利实施“造福工程”奠定良好基础。经过民主表决,最终确定项目建设地点在202省道旁,现在的禹溪新村上。在规划设计上,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相融合,结合屏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突出美观、大方、实用,在生活、居住、公益事业等方面高起点制定村庄建设蓝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朝向、统一屋距及前后排距离布局。经过多方努力,以“一户一宅”每宅占地面积9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总规模60栋民房的造福新村,将生活在北村下村自然村等地质灾害点以及坤头厂等偏远自然村的村民搬迁出来,并顺利完成60户236人搬迁安置,一举改变了旧村分散凌乱的单家独院格局,从此禹溪新村成了村民的“安乐窝”。

2、落实政策,加大投入,让群众“建得起”。实施“造福工程”要耗费巨大资金。面对资金压力,北村村“两委”班子成员深感担子重、困难多、压力大。为了打好这场硬仗,双溪镇党委、政府主动帮助村干部、搬迁户打消顾虑,鼓足信心。镇里先后投入450万元完成水、电、路网、雨污管道、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70多万元拓宽硬化安置点距村民田园、山林的1.5公里生产道路。同时,还积极帮助争取各级补助资金,其中造福工程补助资金每人3000元,每户保底10000元;省市地灾点搬迁补助每户15000元(省级补助10000元,市级补助5000元),县级旧村复垦补助每户30000元;合计每户最少能得到补助65000元,从而彻底打消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疑虑。经过两年来的建设,村民陆续搬迁入住。

3、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让群众“稳得住”。一方面,开展结对扶助,增加生产性收入。挂钩干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落实开发项目,并根据各搬迁点的资源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引进企业、发展合作社,建立“经济实体+贫困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目前,贫困户宋旦建种植花菜、四季豆、茄子等,年增收3000多元;张振有种植4亩锥粟,年增收1万多元;张陈华、张承义进行竹山垦复,分别年增收800元、1000元;张胡泽种植茄子、四季豆,年增收2500元;张宜城、张宜同种植茶叶,分别年增收4000元、4500元。另一方面,开展金融帮扶,增加投资性收入。通过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提供担保,贫困户张承义、张宜城各向金融机构贷款5万元资金投入上楼林场,年分红7000元;贫困户宋旦建贷款5万元资金投入福建木兴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分红7500元。再一方面,注重就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生产技能培训等形式,拓展就业领域,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介绍贫困户张振有之子张家勇、张家杰到浙江务工,月收入共6500元;宋旦建、张承义到北村、深洋做杂工,一天工钱130-150元,年增收近万元,宋旦建之女宋凌妍到福清融强医院当临时护士,月收入1400元;张陈华之子张仁端到广东务工,月收入3000元;张宜诚夫妻俩在镇前茶厂打零工,月收入3600元,其大女儿务工收入每月1500元;张宜同长子在厦门当导游,月收入3500元,次子今年福建工程学院毕业后到福州打工,月收入3000元。通过多方施策,精准发力,加强生产性帮扶,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4、依托生态,新村转型,让群众“过得好”。禹溪新村紧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周边山地资源丰富,是发展自助采摘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旅游露营地项目的上佳场所。依托好生态,双溪镇多渠道、多元化加强就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好本地优势资源,结合大旅游商圈,发展自由行旅游经济。目前,造福新村已种植梅花245株,海棠240株,总投资15.6万元。下一步,禹溪新村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开发周边荒山草坡,种植水果蔬菜采摘园等吸引游客,并致力打造双溪安泰艺术城的后花园———野外梅花写生园。为了进一步推进造福搬迁工程、新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融合,双溪镇按每户支持1-2万元标准,扶持8户贫困户把自家闲置房间装修成民宿,使农民群众在住得舒适的同时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贫困户张振有、张宜城已开始着手装修,穷村巨变,华丽转型,正在书写“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双溪镇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工程,不是简单地对村落进行搬迁,而是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合力,把“造福工程”与地质灾害点整治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搬迁户摆脱“意识贫困”,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融入新环境、建设新家园,让群众真正挪得动、建得起、稳得住、过得好。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