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 文创生“金”
———屏南县双溪镇安泰艺术城走出文旅扶贫新路子
【背景】
双溪安泰艺术城位于双溪镇区,于2015年10月开始创办,以政府主导、艺术家引领、企业支持、民众参与的运行模式,导入林正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品牌和理念,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为贫困户及残障人士提供公益艺术教学,助其创办个人艺术空间,学会用自媒体营销画作,实现扶贫与扶智、扶志相融合。该项目占地1万平米,建筑面积1.5万平米,拥有1000平米的美术馆1家,2000平米的公益艺术教育中心1间,独立艺术空间42家(含残疾人工作室10间),艺术客栈(民宿)40家,是一个集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体验、艺术展览、艺术市场、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的新引擎、乡村复兴的新推手、文化公益的新地标、宣传屏南的新名片。
【做法】
1、政府搭平台,文创树自信。2016年,屏南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文创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出台了《屏南县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屏南县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文创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双溪等文创基地、古村修复、文创平台建设,推动种子工程培训,拓展农村创业新空间,推进文创扶贫。一年多来,累计培训国内外学员100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215人次、残疾人226人次,累计卖出画作5000多幅,总价值100多万元。其中,残疾人杨发旺年收入2.5万元,其代表作品荣获第六届闽台残障人士美术展二等奖;残疾人沈明辉年收入3万元,其代表作品在海峡卫视拍摄“味解之谜·明星义卖”拍卖会上被拍出1.1万元,并将拍卖收入捐助公益教学,被评为宁德“向善向上”好青年;残疾人薛美兰年收入2万多元。文创产业为贫困户、弱势群体提高经济收入、提升文化修养和增添生活信心开辟了新途径,实现经济增收与精神富足双赢。
2、文创兴旅游,群众享福利。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慕名前来参观、旅游、学习、体验、交流以及收藏的各界人士越来越多,在屏南驻留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或长期驻留,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年创产值1亿元以上。其中贫困户张达珠在政府的扶持下,修缮房屋作为民宿客栈,出租给外地学员,年增收2万元;贫困户吴泽屏利用扶贫生产资金经营一家小吃店,主要经营寒草粉干、双溪炒面等地方特色产品,月增收3000多元,有效缓解两个女儿学习和生活经济压力。
3、广播文创种,星火已燎原。双溪安泰艺术城通过实施“种子工程”为全县培养文创人才100多人(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30多人),带动漈下、厦地、前洋、降龙、龙潭等古村落发展文创产业,推进文创扶贫、全域旅游、古村保护以及农村经济转型融合发展。其中,際下古村已发展20家带民宿的村民艺术空间、15家农民画室、1家美术馆、2家音乐室、4家特色餐厅,世界各地专程前来学画的人数高达1千多人,每月接待游客1万多人。贫困户甘代绍、甘永天将老宅改造成艺术工作室及艺术客栈,年增收7000元。前洋古村打造成为国际竹艺品编织基地,并设立国际性竹编和文物展示馆,带动9户贫困户从事竹艺品编织及餐饮、民宿等产业,每户年增收800-1500元。
【点评】
扶贫先扶志,扶干不扶看。扶贫要与扶志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文化、送志气、送信心。屏南县通过引进外界精英,出台政策扶持,培育本土人才,依据县域旅游资源和古村落空间布局,实践“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扶贫模式,着力从思想上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通过公益文创这一纽带,使众多长年生活在社会底层与边缘的弱势群体重拾人文与审美自信,观念得以改变、能力得以凸显,逐渐蜕变为有文化、有创意、有贡献的人。杨发旺、沈明辉、薛美兰等一批残障人士的油画作品受到业内的认同和收藏者的追捧,也激起了更多贫困户文创脱贫、勤劳致富的决心。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