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林旅融合鼓起农民“钱袋子”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林旅融合助力精准扶贫

【背景】

后洋村地处周宁县七步镇南部,距镇区5公里,距周宁县城10公里,全村总人口144户58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49人,村内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2%。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了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并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七步镇后洋村以周宁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依托,积极探索实践林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成功实现由“外界输血”向“自主造血”转变,走出一条切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富民之路。

【做法】

1、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上世纪80年代,后洋村农民黄振芳敢想敢干,开垦荒山,创办家庭林场,造林1200多亩,并坚持“以短养长”,在速生林中套种经济作物,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得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充分肯定。2016年下半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后洋村“两委”对黄振芳家庭林场进行了全面开发,打造集林业产业、生态养生、观光游憩等业态于一体的“林园综合体”,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着力发展林下产业。依托黄振芳家庭林场丰富的林业资源,顺利引进福建绿丰宝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投资200万元在林场集中套种铁皮石斛100亩,种植基地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工资性年收入20多万元,实现了林下资源提升、产业增值。另一方面,致力发展林下旅游。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先后硬化了林场机耕道,铺设了林场观光健身步道,修缮了林场原管理房,并新建展示厅、休憩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林场旅游承载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打造形成独具魅力、生态宜游的森林康养基地。

2、种养结合,丰富产业体系。后洋村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长期以来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种植和外出务工,渠道单一,效益低下,难以致富。为改变贫穷面貌,2016年后洋村“两委”积极拓宽思路,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探索“套种+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抓好林下种植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养殖业,实现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促进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比如,引进和谐牧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通过兴办乡村牧场,养殖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70多头,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直接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个,并通过提供种苗、回购牧草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黄传荣等村民利用铁皮石斛的集中花季,在林中养殖蜜蜂150箱,年产蜂蜜2000多斤,年收入可达15万元。后洋村经济能人还借势成立了裕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含贫困户)130余人,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多元化要素折价入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全村林下产业发展。

3、林旅融合,推进整村脱贫。以乡村自驾游点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资源深度整合、科学开发,使黄振芳家庭林场、和谐牧业、村落体验游形成良好互动。2016年以来,后洋村“两委”先后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改厕改水、河道整治等项目,并采用3D立体墙绘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新建旅游集散中心、农家乐、停车场、亭台水榭等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市率先实施“智慧农村”项目,将“互联网+”引入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为民服务模式,给新农村发展增添了活力动力。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后洋村“家庭林场+乡村观光”的旅游路线初现雏形,林旅融合的独特魅力日益彰显,吸引了福州等周边市县游客到后洋游览观光、避暑休闲,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万余人;近期开张的农家乐,日均接待量更是接近200人。一年来,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经营农家乐、兜售土特产、就近就业等方式增收,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顺利脱贫;村集体通过出租场地等方式,有效盘活资源资产,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下一步,村“两委”还计划在后山开发种植100亩桃林,进一步发展民宿等旅游新业态,推动林旅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综合效益。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上世纪80年代,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引领全村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劳动致富,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后洋村这个老典型焕发出了新光彩。村里在积极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更新观念、顺势而为,赋予造林致富更多新的内容与形式,以林旅融合为核心,推动林农、林药、林牧综合开发,产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1+1>2”的良好效应。值得一提的是,村“两委”在推动发展中,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想方设法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其中,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