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筑就富民增收之路

———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背景】

首章村位于周宁县玛坑乡东北部,距乡所在地15公里,距千年古刹方广寺仅5公里,全村180户806人,其中党员28名。村庄整洁秀美、生机盎然,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追溯到10年前,首章村还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村容村貌破旧、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的老区贫困村,村财收入空白、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近年来,首章村紧紧围绕“两增收一美丽”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实际、盘活资源,精心做好产业文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蝶变。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420多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6户54人减少到2户10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做法】

1、激活支柱产业,夯实壮大村财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首章村党支部就带领党员群众在茶叶上谋利创收,发展茶园600多亩,成立茶叶加工厂,使首章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但步入21世纪后,因茶叶品种逐年老化、生产工艺逐步落后,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群众收入锐减,茶叶加工厂也处于闲置状态。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面对摆脱贫困、富民强村的重要课题,村“两委”在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产权、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用公司化经营模式和现代化营销方式,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提升释放茶产业效益。一方面,针对茶叶加工厂长期闲置问题,积极筹资137万元,翻修厂房、更新设备,将旧厂改建成现代化标准精制茶叶加工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58户农户入股合作经营,并专门聘请安溪制茶师,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同时,注册了“丹山梦园”禅茶品牌,发挥在外经济能人优势,在山东、上海等地设立营销点,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值。目前,村集体茶厂资产已达320多万元,年产干茶4000多担,年产值260多万元,利润80多万元。另一方面,针对茶叶品种老化问题,村“两委”部分成员及村里的茶叶大户先后5次到安溪取经,并依托县委组织部在村里设立的县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开展茶业技能培训,对低产茶园进行品种改良,建成现代生态茶园800亩,其中集体茶园200亩。通过品种改良,不仅为村民创造年人均6000元以上的收入,也为村集体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

2、坚持深挖资源,拓宽村财发展渠道。首章村地处山区,资源在山、潜力在山,必须走“靠山吃山”的路子。首章村党支部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依托村子周边大片宜林荒山,持之以恒带领党员群众开荒造林、垦复毛竹,努力将千亩荒山变青山,促进“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融合。几年来,首章村每年植树造林200亩以上,现已封山育林3840亩,垦复抚育毛竹1000亩,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不仅为争创国家级生态村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1600亩集体股份林,价值150万元,成了村集体的“绿色银行”。在追求“经济”与“生态”双丰收的道路上,首章村始终坚持扬长避短、激发潜力,不单有“开发荒山、变荒为林”的成功实践,还有“开发废田、变废为宝”的创新之举。村中原有十多亩的“废田”,聚集了大量的污水、垃圾,根本无法耕种作物,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两委”经过与村民互动探讨,适时启动了危房改造项目,将该片废田作为集中造福工程点,中心规划建设五口大鱼塘,鱼塘四周为宅基地,并逐步完善路网、护栏、路灯等配套设施。现在,鱼塘四周已建成17座新楼房和1座敬老院,并通过发包鱼塘发展淡水鱼养殖,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万元,不单营造了生态宜居环境,更让“死”资源变成了“活”存折。

3、突出集体带动,增强精准脱贫后劲。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找准“村”与“户”的结合点,发挥集体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合作共营促脱贫。为了让贫困户能稳定脱贫,将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资源、政策资金等入股,共享合作社发展红利。同时,积极将贫困劳动力吸纳到茶园、茶厂务工领取工资,生产旺季需雇用50多人从事采摘、生产、包装等工作,年发放劳务费达50-70万元,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二是农旅结合增效益。利用邻近千年古刹方广寺的有利条件,在发展中积极融入乡村旅游元素,依托村内休闲钓鱼基地、现代观光茶园和方广寺佛事活动等资源,进一步投入58万元将闲置校舍改造成游客招待所,并积极兴办农家乐、建设自驾游配套设施,逐步优化食宿服务、完善旅游要素。2013年,首章村成为福建省三星级自驾游经营单位经营点,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经营收入10多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5人。三是特色种养得实惠。村党支部积极开发各类资源,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生姜、花生、太子参等540亩,茶园套种黄花菜、林地饲养土鸡等产业也初具规模,在特色旅游的带动下,绿色优质的土特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作为山区贫困村的典型,首章村立足资源相对匮乏、内生动力不足的客观实际,依托农、旅等产业发展平台,想方设法深挖潜力、盘活资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坚持强村与富民相结合,广泛调动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资产收益等形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最终实现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章村的探索和实践,为山区贫困村壮大村级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