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建精补”圆搬迁安居梦
◎古田县大桥镇
【背景】
1994年以来,古田县按照省市部署,实施集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灾后重建和农村贫困人口“四位一体”的造福搬迁扶贫工程,先后探索形成了“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统规统建”等行之有效的安置途径和“四自三公开集体筹建”等安置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少数贫困户受经济能力限制,自有资金短缺,无力搬迁;或勉强搬迁后,新址没有土地从事生产,还要回原村从事农业生产,增收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效。为破解这些问题,大桥镇积极探索“统建精补、两证到户”模式,真正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法】
1.科学选址、统一建设。一方面,围绕产业精心选址,2016年年初启动造福工程“统建精补、两证到户”搬迁模式试点项目后,大桥镇围绕“向中心村靠拢、向集镇靠拢、向产业聚集区靠拢”的总体思路,坚持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选址与全县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统筹起来,力求搬迁一步到位,避免二次搬迁。把新址选在紧邻集镇中心地段,周边配套市场、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的“临水大道”旁,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就医、就学;食用菌产业集聚,用工需求巨大,群众就业容易。一方面,统一建设完善配套,采取统一建设模式,依托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作,项目占地面积43.5亩(2.9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12栋房屋(其中,10栋安置房、2栋商业楼),面积从70平方米到130平方米等不同户型,可安置搬迁户226户,总投资约1.9亿元。小区内道路、水电、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等设施一步到位,并顺应当前新型农村的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社区服务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调解室等功能性机构,预留了农具存放的场所及举办红白喜事的场地,从而提高居住舒适性。
2.区分对象、精准补助。一方面,做好“加法”,按造福工程补助政策,国定贫困户每人可享受28000元补助、省定贫困户每人可享受13000元补助、一般造福工程搬迁户每人可享受6000元补助,叠加地灾户、少数民族、残疾户、计生户、地方债券补助等政策,再加旧村复垦补助政策、干部挂钩帮扶政策及旧房废料出售等,最大程度缓解贫困户资金压力。一方面,做好“减法”,通过降低土地出让成本,减免报批手续费用,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等形式(100户以上的安置区,在帮助150万元的基础上,每增加10户增加帮助10万元)降低建设成本。目前大桥镇房地产销售价格基本在3000-3500元,但是通过政府让利、精准补助,安置区售房单价可降至2400元左右。以一个5口之家的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为例,造福工程专项补助14万元,加上其他各项政策补助,如购买70平米的安置住房,房价约为16.8万元,基本就能解决。
3.立足增收、宜居宜业。一方面,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融入当地发展。以到天天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加工企业就业为例,目前月平均工资约为2800元,搬迁户家中如有两个劳力,月收入可达5600元左右,每月扣除购房月供600多元,还能剩余近5000元,不但供房无忧,还可以一步到位实现脱贫。对于部分家中缺乏强劳力的贫困搬迁户,由政府在小区或临水宫景区帮助联系安排保安、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后续出路问题,每月每人可收入1800元左右。同时,在小区邻街处建设两栋公建配套商业楼,作为临水宫景区未来旅游发展的配套商业中心,优先面向搬迁户出租,并对建档立卡户予以倾斜扶持,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一方面,降低居住成本,两栋商业楼的收入,不仅可以增加集体收入,还能对搬迁户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物业费等方面予以补助,减轻他们的公共支出负担,让贫困群众住得起。
【点评】
易地搬迁解决的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是一项系统工作,既要考虑搬迁对象的具体情况,又要考虑就医、就学、就业、出行等问题,只有超前谋划安置点建设,才能系统推进,才可有效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大桥镇通过探索“统建精补、两证到户”模式,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降低搬迁成本,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又让农户融入当地发展,解决增收问题,真正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