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入股 村民分红
◎蕉城区石后乡小岭村
【背景】
石后乡小岭村辖4个自然村,230户865人,贫困户5户13人。近年来,小岭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迁入城区,全村70%的耕地被闲置,土地抛荒严重,当地群众普遍存在发展无项目、生产无资金、种植无技术、产品无销路问题。村集体土地未有效盘活,村财十分薄弱,各项事业发展比较滞后。2015年以来,蕉城区探索以小岭村为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综合试点工作,既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又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该村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做法】
1.村民土地入股,实现连片开发。针对小岭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抛荒严重、生态资源优越的现状,小岭村确立了连片开发土地、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2015年7月,小岭村成立蕉城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金鼎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股份由三部分组成:全体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占合作社股份40%;6个生产小组推荐五位村民代表筹措资金85万元及村集体投入资金15万元,作为资本金入股合作社,占合作社股份40%;合作社由投资人员管理,管理员不领取工资,作为管理技术入股,占合作社股份20%。这种利益共享式的经营模式,既确保了村民、管理方、村集体三方均能享受产业发展的利润,又有效的消除了村民对“失地”的担忧,提高了村民的参股意愿。
“我家2亩多地,原来一直抛荒,现在流转给合作社,土地使用权是我的,我成了村里的股东,还享受土地40%的收益。”石后乡小岭村村民张仰富表示,他本在外打工,当了解了村里的土地流转和开发经营的方案后,不但同意以土地入股,还向合作社投资了5万元,“现在是在为自己打工,还有多份分红收入”。 由于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从2015年5月开始到7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全村570亩土地基本流转完成。
2.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绿色产业。有了地、有了资金,小岭村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通过种植桃花、荷花、映山红、水蜜桃、猕猴桃、樱桃等水果花卉,修建石壁岭古官道、石牛山登山道、园区绿色观光道以及农耕文化体验园、亲子活动园、亲水游乐园、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在项目经营上,金鼎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宁德市兆丰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该村的旅游休闲项目交由其经营,自负盈亏,并把总收入的5%上缴合作社进行收益分配。预计近两年该村的旅游休闲项目就能产生利润,群众就可以共享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效益分红。同时,通过引进竹木加工企业,盘活万亩毛竹资源。村民在出售毛竹资源的同时,可以到竹木加工企业打工,变“外出务工”为“家门口打工”,增加了就近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3.吸纳困难群众,带动脱贫致富。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金鼎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低收入群体,参与用工管理,签订用工协议。鼓励村里的贫困户参与果园承包管理,领取工资。这种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生产成本、承担相应风险,既解决了贫困户只会埋头生产,不懂市场营销的弊端,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产风险,较好地起到帮助脱贫致富的目的。48岁的张仰寿是小岭村的贫困户,家有4口人,平时只能在村里打打零工,年收入不到2000元。他把家中的一亩五分耕地流转给合作社,并负责管理合作社的30亩桃园,每亩每年管理工资为500元。此外,合作社在其他项目的建设中需要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年初到现在,我在合作社打零工的收入有1万多元。我在自己的山地上,再种一些蔬菜和粮食,生活基本没有问题。等明年开始合作社有了分红,日子会越来越好。”张仰寿说。
为了进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合作社每年提取纯利润的5%,设立扶贫基金,并积极倡议本村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捐助,这些资金既能直接补助给贫困户保障基本生活,也可为贫困户投资合作社提供3万元的小额信贷贴息。这些举措,不但确保贫困户实现了短期收益,又使他们拥有了一份长期稳定的土地股份和资金入股收入。2016年,小岭村又有40多人回村参与合作社工作。目前,合作社已带动约800人脱贫致富。
【点评】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小岭村的改革试点,以整村土地入股、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建立了新型利益关系,变村民为股东,按股份享受土地带来的红利,改变了以往靠出租土地获得效益的经营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还有效统筹了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让村民享受产业链延伸与增值的利益,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一条新路,实现了“造血式”扶贫,也为山区农村整体繁荣发展提供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