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山村的文化脱贫路
◎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双华村
【背景】
双华村位于福鼎市东北部,共486户1864人,其中畲族人口占86.5%,畲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畲族婚嫁、椿糍粑、打草鞋、畲歌对唱、畲族提线木偶等民俗节目地方特色浓郁,双华“二月二”会亲节至今已有368年的历史,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双华村从创建文化品牌入手,依托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村和福建省第四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政策扶持,将畲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5年37户129人减少至目前的3户11人。
【做法】
1、把畲族文化发展为民俗产业,带动贫困户创业。发挥畲族文化优势,组建了以畲族提线木偶剧团为主,以原生态畲歌队、织裙带、椿糍粑、竹竿舞等民俗为辅的5支表演队伍,不定期到各地参加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畲族提线木偶剧团编排创作了《畲妹子茶艺》《畲家纺织乐》《畲家磨坊》等作品,还在畲族文化馆内设点专场演出。村“两委”选择了13户16名有一定文化知识、文艺功底和致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培养对象,由村里的非遗传承人传授畲族传统民俗技艺。目前他们已全部进入表演队伍,参加表演活动,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
2、实施旅游招商,盘活贫困户资源促进创收。在畲族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村里积极实施旅游项目招商,与诱惑户外旅行社等洽谈合作,开创了文化体验游、畲族文化体验教学等项目,每周吸引游客近百人,年游客量约1万人。鼓励贫困户将自己住的房屋有效利用起来,发展配套旅游服务业,拓宽收入渠道。目前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提供民宿服务的方式,人均年增收约4100元;6户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人均年增收约4800元。
3、把握发展势头,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方面,进一步开发旅游副产品,重点开发畲茶、畲药、畲族乌饭、畲族银饰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相关农产品种植、销售和手工艺品制作,人均年增收约4500元。另一方面,建设标准化羊圈500㎡,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33户贫困户将挂钩帮扶单位给予的2000元-10000元不等的帮扶资金用于购买种羊入股,目前共发展种羊300多头,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
【点评】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也是贫困人口聚集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原生态。双华村既扶文化又扶贫,在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因地制宜,把文化资源转变成脱贫资源,通过帮助贫困户掌握文化创业技能、发展民俗产业和畲族文化体验游等方式,走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双华村的做法,对于其他少数民族山村的脱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