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23年8月,小编在福建省宁德市档案馆开展实地调研。同时,为持续优化闻档察社“地域风采”专栏展示成效,切实分析我国各地区综合档案馆服务工作,展现档案馆“因地制宜”高质量服务的风采,小编将基于以此次调研心得,系统介绍宁德市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
宁德市档案馆外观图(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宁德,别称闽东、蕉城,福建省辖地级市,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成立宁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
聚焦特色专题档案的
资源开发亮点
宁德市档案馆馆藏资源丰富,又因闽东地区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形成了多元交融的地域文化,方言文化、宗族文化、信俗文化及各类非遗文化等杂糅其中,也因此在宁德地区分散形成了种类众多、主题丰富的专题档案资源。市档案馆在特色专题档案开发方面做出了众多成果。
在精准扶贫档案建设的同时推进宁德市一系列“乡村记忆”项目特色开展。宁德市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建设是宁德市档案工作的重点之一,市档案馆把握这一时机,积极开展“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全市共10个村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同时市档案馆(局)筹措专项资金,指导、帮助村级组织深入挖掘本村历史、特色档案,整合实物、声像档案,建设“乡村记忆”档案馆、乡愁馆,成功打造屏南县漈头村“农耕文化”、霞浦县半月里村“畲族文化”、福安市英平村“红色文化”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记忆档案”展示馆,发挥专业优势,使档案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充分赋能。
联动当地教育资源的
协同服务思路
小编在调研中发现,宁德市档案馆在与当地教育资源的互惠服务中呈现出较灵活的协作思路。这一思路分别表现在以下两个维度:
宁德市档案馆以具有趣味性与操作性的创新服务形式,为青少年群体有效普及了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与蕴含在红色档案中的本地优秀文化。“梦想寄存”主题活动旨在联动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通历史与未来,宁德市档案馆与当地中小学的协作服务恰如其分。

宁德市档案馆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共同举办“中国梦·我的梦”梦想寄存活动
二是积极利用档案馆的资源优势与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协作开发、互惠共赢。数年来,宁德市档案馆持续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编辑出版《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丛书,目前已出版至第十辑。丛书以宁德市及下辖九个县(区、市)级档案馆馆藏资源为基础,由厦大研究团队系统梳理,按照档案主题全面介绍了闽东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奋战历史,受到广大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宁德市档案馆与厦门大学合作编辑出版《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丛书第七辑、第九辑
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查档模式
为切实打通档案服务“最后一公里”,宁德市档案馆紧跟时代需求,创新查档模式,推出“现场办”“掌上办”“远程办”“预约办”的“四个办”查档措施。
宁德市档案馆查档大厅(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莆田籍杨女士在办理退休手续时需要补充在1986年至1987年在原闽东毛纺厂工作的工龄,便通过市档案馆官方公众号“宁德档案”申请查询,一天后便收到确认回复,随即预约查档时间,次日即到馆拿到原闽东毛纺厂工资领取单,为顺利办理退休提供有力证明。
以档案IP创意代言的
品牌宣传方案
2023年6月8日,在国际档案日前夕,宁德市档案馆精心设计的宁德档案IP形象——“宁小档”和“宁小盒”正式亮相,其系列表情包与系列文创产品一应推出,已形成一套成体系的宁德档案品牌宣传方案。

宁德档案IP形象“宁小档”和“宁小盒”
基于存量数字化与面向
数据共享的未来进路
在调研中,小编对宁德市档案馆“全面实现专业档案馆的信息化管理”“已完成100%档案数字化率”印象深刻。馆藏存量的数字化水平也为全市档案利用服务朝着档案数据共享的方向发展奠定了较为理想的现实基础。

结
语
来源:宁德市档案馆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