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服务 新闻资讯 工会

优秀作品之第62篇——致疫情下的中学生们的一封信

2020-05-23 22:36

 

亲爱的同学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同学们响应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居家接受学校线上教学,这是学习新知识的新方式,是防控疫情的好方法。同学们,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你们不仅要安排好学习任务,也应该从这次疫情中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人善于思考,我们不怕发生灾难,就怕我们没有从灾难中进行反思与获得成长。

思考第一个关键词敬畏

什么是敬畏?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尊重

与害怕。

对于这次病毒,我们要意识到我们会因此失去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响应政府号召,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等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很多人因为之前还不怎么在乎这件事情,春节期间农村人聚众赌博,置国家抗疫政策于不顾,以为危险不会来到自己身边,从而导致疫情蔓延。

对自己的健康有敬畏之心,对别人的健康也要有敬畏之心,因为这个环境是大家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对大自然也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大自然,敬畏所有生灵,2003年非典是因为吃野生动物,这次听说还是,如果我们没有引以为戒,下次还有可能是。我们对大自然所知甚少,无论科技多么进步,收入多么增加,敬畏之心才是我们解决公共健康危机的根本。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就不懂得尊重和害怕,往往就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这是很可怕的,时刻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中学生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网络暴力,校园暴力,都反映了我们有很多人严重缺乏敬畏之心。

中学生有敬畏之心,才能学习到尊重、遵守、自律等优秀品质。尊重他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等等),遵守自然规则、社会规则。学会自律,花父母的钱要有节制,上网打游戏要有时间限制,学会管住自己的言行。

思考第二个关键词生命

面对每天更新的冰冷的死亡数字,我们要如何看待生命?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国家为了更多更快地挽救因感染病毒倒下的人们,财政拨款六百亿免费救治患者,争分夺秒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十二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各地公立医院和解放军海陆空部队医院,近万名的医务工作者组,不计得失、不顾安危,毅然决然奔赴武汉一线抢救生命,减低死亡率,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可见,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在,一切都在。

曾经有多少次,有同学问我:“老师,人为什么要活着?反正最终都要死,不如早点死去!”面对花季少男少女,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我的心在颤抖;这些年我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消息:一位大学生跳楼自杀了,一位高中生吃安眠药想自杀等等,类似这样的消息让我感到无比心痛。

生命是宝贵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我们有些同学却不知道珍惜它,希望在这次疫情后你们对生命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坚强面对学习压力和生活挫折,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那些想自杀的学生,有什么问题不能活着解决?那些因为一点不顺心就自残的同学,有什么理由要伤害自己放弃自己?看看新闻上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留恋,看看那些为了把感染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你们应该明白生命是多么宝贵,轻生是多少愚蠢。

生命的诞生来之不易,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最棒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好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人生。

思考第三个关键词责任

在这次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基建人员、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积极参与这场疫情,每个人都在这场战役中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现在可以安稳地呆家里,是因为有很多医护人员赶往战役一线,抵挡病毒。我们能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因为有我们父母在外奔波,为我们遮风挡雨。“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现在这句话希望同学们都能思考它的深意,并且思考我们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聚焦当下的学业,做好居家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忧解难……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思考第四个关键词人生规划

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是将来有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成为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人,成为医生、护士、记者、社会工作者,成为一个能帮助更多人、能保护别人的正直的人。所以,面对这次疫情,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方向,提前做好规划,有规划的人生比没有规划的人生更有目标感与成就感,会让人内心更踏实,步伐更坚定。

如此,疫情是危机,但也是契机!是挑战,但也是机遇!

希望每个同学都从这次疫情中,学会做一个有大爱有大义有专业有贡献的人!

老师:蓝珍珍

2020年3月7日

古田一中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