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服务 新闻资讯 眼科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患者的信任 给了我全力以赴的动力

2022-05-10 11:15 来源:厦门日报

黎晓新院长(右)为早产儿动手术,为幼小的新生命带来光明的希望。

▲黎晓新院长带领医疗团队多次走进西藏播撒光明,温暖当地群众的心,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文/本报记者 刘 蓉

通讯员 尹 晗 林乌理

图/厦门眼科中心 提供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路走来,患者的信任,给了我全力以赴的动力。”

2016年5月,黎晓新作为厦门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级医学人才,加盟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担任总院长。2019年,经厦门市卫健委研究同意,“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名医工作室”正式成立。在黎晓新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的整体医疗质量及科研实力全面提升,持续引进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眼科人才,不仅实现了医院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也精准填补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眼健康医疗领域的空白。

1986年,黎晓新从德国埃森(Essen)大学眼科医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海归派”,回国后,她始终坚持工作在眼科临床一线,专注于眼底病领域。作为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主要开拓者,她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复杂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第一例黄斑裂孔手术,并一路成长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的“玻切女王”。

每一名医生

都要感谢患者

1988年,一位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其他医院经历了3次手术失败后,将黎晓新当作了最后的希望。黎晓新回忆,当时玻璃体切割手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切割后为了让视网膜复位,需要在眼内填充气体,并且术后需要俯卧一段时间。黎晓新向患者讲解了手术流程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说:“没关系,只要能治,不就是趴几天吗?”但是,术后视网膜复位并不理想。趴了一周后,患者有些着急了。

黎晓新和患者商量:“现在还有一种填充的方法,就是用硅油代替气体填充,不过在国内还没有人用过,我也只是在国外看过有的医生用。你愿意做我的第一个患者吗?”患者沉吟半晌后说:“黎大夫,我明白我这个基本是不治之症,您做吧。不成功,您也可以积累点经验,以后再给别人治。”患者的信任,给了黎晓新全力以赴的动力。她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又打电话向国外同行请教。手术很顺利,两个月取出硅油,患者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达到了0.1,且术后一直没有再发生视网膜脱离——而这,也是国内第一例填充硅油的玻璃体切割手术。

“另外一个病例发生在2001年,是我做的第一例老年黄斑变性黄斑转位术,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黎晓新回忆,那时,还没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没有光动力治疗,最好的手术方法就是将整个视网膜360°解离,翻过来,将黄斑部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取出来,再将黄斑转位,让黄斑部的视网膜对应到没有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黄斑转位术是眼后段手术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术过程需要4-6个小时。黎晓新说明情况后,老先生非常愉快地说:“我愿意。”

“很多患者表示愿意做我的受试者,他们对我说:‘如果你要尝试新技术,需要做实验研究,别忘了我是志愿者。’”黎晓新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患者。”

  作为一名教师,深感光荣

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黎晓新为每个研究生制定了详尽的培养计划。她说:“医学院的教师,培养的是生命的守护神,必须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

在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十分关注年轻医生的成长,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坚持每周亲自主持病例讨论会。自2017年至今,黎晓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主持了200多场病例讨论,影响了国内40余家医院,大大提高了专家们攻克疑难杂症的信心及年轻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为培育优秀眼科人才,黎晓新教授积极推行“中国眼科医师明日之星计划”“中国眼科医师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与经验无私分享给新一代的眼科医师们。在她的领衔指导下,厦门眼科中心着力打造的眼科精英培养摇篮,截至目前已有近5000名学员报名,300名学员结业,累计手术量超过6万台,切切实实培育了一批临床、科研、教学兼备的中国眼科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

2021年9月,在第36届亚太眼科学会大会上,黎晓新荣获亚太地区预防失明的特殊贡献最高奖——“Holmes Lecture Award”,以表彰她为眼科防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黎晓新在门诊中发现很多早产儿存在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治疗时机仅有一个很窄的时间窗,如不能进行及时干预治疗,孩子很可能会终生失去光明。”然而,当时国内医学界对于ROP认识还很不够。

经过反复沟通,1995年,黎晓新终于获得了儿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支持,成功完成了第一例ROP手术,并努力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在多方努力下,2004年,在原卫生部的领导下,黎晓新起草了我国首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担任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后,黎晓新仍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行ROP防治,吸引了菲律宾等国患者慕名来院求医。

除开展小儿眼底病的预防诊治工作外,在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针对厦门本地乃至福建省眼疾病患者的就医需要,积极开展引进了十余项新技术。其中,能有效改善“眼中风”患者视力的新技术——动脉鞘注射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为国内首创;从德国引进的放射敷贴技术让原来只能摘除眼球的眼恶性肿瘤患者有了保留眼球的机会。众多新技术的实施大力加快了厦门眼科中心建设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疑难眼病转诊中心的战略布局,不仅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也精准提升了眼科临床水平。

除新技术外,黎晓新同样专注于科研水平的提升。近三年来,黎晓新承担了纵、横向科研课题1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际挑战性研究合作1项。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及其系列关联课题备受关注。为加大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筛查,黎晓新多方推广“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的眼健康检查办法,有效推动了厦门社区糖尿病眼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另外,黎晓新将筛查工作与智慧医疗紧密结合,引领建设了厦门眼科中心5G远程诊疗智慧医疗平台项目,获批工信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牵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多模态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获得厦门市科技局的高度赞誉,予以2022年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立项。

黎晓新说:“所谓‘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生不是手术匠,是科学家,要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研究,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我们不能满足于会做什么操作,还必须掌握解决各种眼科疾病所面临的难点,为我国眼健康,更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