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德育学习平台 德育资讯 政务信息

关于开展宁德市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试点工作活动的通知

2021-12-07 09:34

各县(市、区)关工委、教育局、团委,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工委、教育局、团工委:

根据宁德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关于印发〈宁德市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教综〔2018〕3号)文件精神,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宁德市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试点工作若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学校

经各县(市、区)教育局推荐,并经宁德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研究确定:闽东红军第一小学、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古田县第一小学、屏南县棠口中心小学、寿宁县大同小学、周宁县浦源中心校、福安市溪柄中心小学、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闽东新四军小学、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柘荣县实验小学、东侨华侨小学、宁德师院附属小学、福安师范附属小学,共15所学校作为宁德市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试点学校。

二、演讲比赛

围绕“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结合阅读《闽东革命小故事》,观看宁德电视台“红色闽东行”栏目,接受其他品德教育等,组织试点校四年级学生开展演讲比赛。

(一)选拔阶段

2018年3月至6月,通过各试点校初赛,经所在地教育局同意,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总决赛,各校名额分配如下:宁德师院附属小学、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古田县第一小学、寿宁县大同小学、福安师范附属小学、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和东侨华侨小学各2名;闽东第一红军小学、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屏南县棠口中心小学、周宁县浦源中心校、福安市溪柄中心小学、闽东新四军小学、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和柘荣县实验小学各1名。

(二)总决赛阶段

1.时间地点。拟于2018年6月下旬在闽东宾馆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评分标准。内容55%,技巧20%,语音20%,仪容仪表5%;个人节目时间不超过5分钟,集体节目不超过6分钟。超时扣分。

3.奖项构成。分别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组委会将给获奖学生、指导教师颁发证书和适当物质激励。

4.评委组成。演讲总决赛的评委由专业教师和主办单位领导组成。

5.其它事项。各县(市、区)和东侨教育局负责对参加总决赛选手的演讲稿进行审稿把关,对参加总决赛选手的推荐表(见附件1)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于2018年6月1日前寄送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并将讲故事和演讲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市直学校参加总决赛选手的相关手续由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汇总办理。

(三)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推荐获市级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的选手,参加省教育关工委“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演讲·朗诵总决赛。

三、征文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8年3月至6月,截稿日期2018年6月1日。

(二)内容要求

1.征文内容围绕“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结合阅读《闽东革命小故事》,观看宁德电视台“红色闽东行”栏目,接受其他品德教育等,发动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要求事例真实,感情真挚,一事一议一叙,文字流畅,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偏题或抄袭作品不予评选,指导老师须负责把关。

2.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学校、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和联系方式。

3.每所试点学校推荐篇数,控制在四年级学生总数的10%以内。全市参加征文评选篇数控制在510篇左右。稿件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

4.各试点学校填写好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推荐表(附件2 ),连同征文寄送到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并将征文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

(三)评奖活动

组委会将组织专业教师对征文进行集中评选,初评出入围优秀作品200篇左右,再从中复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组委会将给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四)参加省级比赛

所有参赛者的征文都可以通过登陆微信公共平台“教子良方”征文提交系统,上传作品,参加省教育关工委组织的“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征文评选。

四、课件评选

1.各试点学校教师围绕闽东红色文化教育,利用《闽东革命小故事》、闽东苏区基本常识以及相关资料制作课件。组委会将组织优秀课件征集评选,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组委会将给课件制作教师颁发证书,将获奖的课件向全市教育系统推荐,并列入“宁德教育网”的德育资源库。

2.各试点学校推荐参评数控制在2件左右,全市推荐参评数控制在40件左右。各试点学校填写好优秀课件征集评选推荐表(附件3 ),寄送到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并将优秀课件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如遇超容量,请寄课件光盘。上报日期截止至2018年6月1日。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务求实效各试点学校可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红色教育,结合阅读闽东革命史,观看宁德电视台“红色闽东行”栏目等,开展讲闽东革命小故事,传播闽东红色文化,适时组织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二)分工协作,周密安排。各主办单位要共同做好“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市关工委负责做好活动的统筹协调,编印分发《闽东革命小故事》读本;市教育局要把这次活动作为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具体做好演讲比赛、征文评选、优秀课件征集评选工作,并在“宁德教育网”开设“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专栏,上传《闽东革命小故事》电子书稿、优秀课件、获奖征文、获奖讲故事和演讲视频、活动信息等;团市委要重点做好指导教师培训和研学活动的安排;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宁德分公司做好演讲比赛奖品准备工作。各主办单位适时对试点学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指导督查。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主办单位要把这次活动作为扩大闽东红色文化影响的重要载体,做好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养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收集相关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及时整理报送大赛组委会和上传微信“教子良方”、“宁德关爱未来”公共平台。

六、组委会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设在蕉城区东湖新村72号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联系人:薛赞祥,电话:2915051,邮箱:nd2915051@163.com。

附件:1.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演讲总决赛推荐表

2.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推荐表

3.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优秀课件评选推荐表

宁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宁德市委  宁德市教育局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宁德分公司

2018年3月13日

附件1:

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演讲总决赛推荐表

         县(市、区)               学校         年级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手机)

参赛题目

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电话(手机)

校 长

联系电话(手机)

学校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教育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本表一式两份,由推荐单位填写并逐级上报。附演讲稿(不署学校、姓名)一式九份,寄到蕉城区东湖新村72号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并将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

2.上报时间截止2018年6月1日。

附件2:

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征文活动推荐表

序号

学  生

班  级

题  目

指导教师

学校(盖章)

说明:1.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学校、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和联系方式。

2.每所试点学校推荐篇数,控制在四年级学生数10%之内,稿件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

3.各试点学校填写好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推荐表(附件2 ),连同征文寄送到蕉城区东湖新村72号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并将征文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

4.征文截稿日期2018年6月1日。

附件3:

宁德市“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秀课件评选推荐表

 

学校(盖章)

序号

试点学校

课件题目

课件制作教师及联系电话

 

说明:1.各试点学校推荐参评数控制在2件左右。

2.将优秀课件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d2915051@163.com。 如遇超容量,请将课件光盘寄送到蕉城区东湖新村72号宁德市教育局关工委。

3.截止日期2018年6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报送: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关工委、福建新华发行集团

宁德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8年3月13日印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