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为何没现身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
随着上交所持续更新科创板最新受理企业名单,这一支持国家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增量板块的落地也越来越近。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科创板已经公布的受理企业名单中,并没有此前市场上热传的独角兽名单成员,甚至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大多数独角兽企业暂时并未有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也多以“观望”为主。
估值
成主要考量因素
此前,民生证券曾预料科创板利好人工智能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但截至目前,仅有澜起科技、现在股份等少量企业出现在受理企业名单中,这些企业的估值也并未超过10亿美元——即独角兽的估值水平。
这当中,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估值及溢价,显然是各个企业在做选择时的主要考量因素。
有人工智能创业公司CEO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人工智能公司为例,企业的成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会担心营收的可持续性问题。在定价和估值机制上,人工智能企业也担心潜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在独角兽企业当中普遍存在。
第一,成长类高科技公司所采用的估值方式不同于业务模式比较成熟的公司。上交所发布的指引提出了保荐机构评估科技创新企业的六大标准,定价机制由原来不超过23倍市盈率转换成现在的询价机制,涨跌幅限制相对放开,意味着一定的风险。且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这一风险状况不易评估。
其二,独角兽企业可能存在投融资带来的估值泡沫问题,这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行业都普遍存在。
最关键的是,2018年在港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均出现了估值过高的情况。对有意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来说提供了教训。如果之前估值较高,在科创板的估值体系之下,是否会带来破发压力,这是个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高特佳投资PIPE主管合伙人李秋实认为,截至目前独角兽企业仍没有出现在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中,这跟科创板早期求稳直接相关。他认为,此前流传出来的独角兽名单大多估值较高,如果贸然登陆科创板,价格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对市场早期影响可能不太有利。
“实际上,这个名单最开始就是社会杜撰出来的,并非官方公布的,所以现在没有企业进入受理名单也很正常。”鼎兴量子合伙人马乐表示,从科创板的定位来看,国家重大技术短板、或者在国家某一些技术领域主战场需要弥补的企业类型是他们优先鼓励上市的,但此前流传的独角兽企业大多数是互联网巨头,这跟科创板的定位是有差异的。
他认为,这些互联网企业估值大多非常高,但科创板在前几批上市企业名单中应该会选择一些估值不是特别高的企业类型。
独角兽企业
仍在“观望”
“观望”也是这些企业目前大多持有的态度。李秋实向记者透露,从他此前接触的一些相关企业来看,他们大多在等科创板前几批企业上市之后的效果如何,有部分原计划是登陆港股或者美股市场的,科创板作为一个增量选择,他们也在观望未来发展会如何。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独角兽企业背后大多聚集了一批知名的美元基金,而这些基金目前对科创板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被投企业的选择。李秋实认为,如果美元基金投资的项目希望在科创板上市,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拆除VIE架构,但这个成本代价比较大,而且科创板初期运行状况如何谁也说不准,所以美元基金大多也在观望。
更有投资人认为,一些独角兽企业迟迟未敢申报科创板,是担心自己“原形毕露”。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就直言,一些独角兽企业估值太高,有可能登陆科创板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暴露出自己的水分”。而且,他认为,这类企业登陆科创板,估值也很难定,肯定会有下调的情况,或者上市之后价格甚至会出现崩盘的现象,这都是值得这些企业思量的因素。
“独角兽企业没上,说白了就是高估了,价格比实际价值高多了。”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表示,在一级市场“瞎忽悠”的一些明星项目,最后到资本市场上想要让投资人投出真金白银,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过去做VC(风险投资),便宜是硬道理,因为风险很大,命中率不会太高。但后来软银、DST等机构用大VC的方式在做这个市场,导致很多项目估值水涨船高。”王钧说,对于一些在一级市场受到热捧的明星项目来说,如果能够在一级市场拿到大笔资金,肯定不会急于上市。“上市之后受到的管制更多,倒不如自己多融几轮钱,做好自身的企业发展更自在。”王钧说。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则表示,所谓市场喜欢的“大美人”企业,和真正市场上行业隐形冠军的企业从视觉上看,冲击是非常大的,但科创板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应该多一点呵护和耐心。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也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像类似Google、Facebook、Intel等伟大的公司也是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培育起来。
“就像十年前没人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科技企业,但是现在没人怀疑他们不是科技企业,所以未来当互联网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是否符合科创板的一些需求,这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还是有可能的。”马乐说。记者 张国锋 李明珠
责任编辑: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