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行业资讯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

消费金融风生水起: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2016-12-30 17:09 来源:宁德网

“90后”小安毕业后只身前往厦门工作,租住了一套单身公寓,每月租金2500元,但是房东要求“押三付一”。刚到厦门的小安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租金。正当小安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无意在网上看到了兴业消费金融关于租房贷的产品广告。“多亏了该产品的‘雪中送炭’,我只需支付一个月的房租,剩下的房租押金全交由兴业消费金融为我放款解决。”小安乐呵呵地说。

伴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及互联网的发展,福建消费金融发展迅猛。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电商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路资本纷纷入局,抢滩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据介绍,早在2014年12月,国内首家由股份制商业银行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在泉州成立。今年2月,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拟发起设立全国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前不久,新大陆与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涉足消费金融领域。业内专家表示,福建消费金融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扎堆布局消费金融

银行是布局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经银监会批复成立或正在筹建中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18家,银行系占八成以上,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作为中国首家由股份制商业银行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同时也是2014年1月中国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试点以来开业的第一家公司。两年以来,兴业消费金融在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中大胆创新,为普罗大众提供了便捷、高效、多元的消费信贷服务。截至今年12月,兴业消费金融累计发放贷款已突破100亿元,服务超50万客户。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金融公司将是银行零售业务战略布局的一个板块。“截至今年8月末,我行消费贷款余额超过180亿元。”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邮储“网贷通”“卡贷通”等金融产品,从惠及百姓安居梦,到提供装修、教育、购车、旅游、留学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

事实上,不光银行在积极布局消费金融领域,近几年互联网电商早已深度涉足并耕耘消费金融领域,比如蚂蚁金服“花呗”、京东金融“白条”就已经聚集了大量客户群。

除了银行系和电商公司外,专业的非银金融机构也纷纷抢滩。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外资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自2013年末进入福州开展业务以来,截至今年10月,福州地区放贷量已达1.8亿元。

帮助中低收入者圆梦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称,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

消费金融以“小、灵、快”特点,成为普通老百姓唾手可得的金融服务。巨量的用户规模激发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兴业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介绍,兴业消费金融力求满足各阶层个人消费客群的信贷需求,目前已正式推出“家庭综合消费贷款”“商户业主消费贷款”和“互联网贷款”三大基础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消费体验。可以说,只需动动手指,每个有信用的人便可以随时随地快捷贷款,随心所欲支配资金。

“小、灵、快”,对这一点,福州“90后”白领小何深有体会。前不久,小何和女友来了一趟欧洲双人游。更令周遭的好友们艳羡不已的是,小何还策划了一个浪漫的求婚仪式,抱得美人归。还沉浸在幸福里的小何透露了自己的小窍门,他从网上了解到兴业消费金融贷款模式简单,而且特别适合他这种情况。“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几步,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分24期还款,不仅节省精力,还款期限设置还特别人性化,毫无压力地就把生活享受了。”

让中低收入人群能获得更丰富、更优惠的消费金融产品,各家金融机构都有“大招”祭出:建行创新推出“快贷”,利用手机银行即可申请资金;交行“超惠好享贷”通过预授信方式,给予消费者消费额度;招行“闪电贷”,在线快速便捷申请贷款;海峡银行“诚信贷”,无需抵押担保,使借款人可以更快速获得资金;民生银行推出综合消费贷款、公喜贷、优房闪贷等多种业务……

从满足安居梦,到提供装修、教育、购车、旅游、留学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福建消费金融实践,让原本冷冰冰的金融,有温度地融入日常的吃穿住行中,将普惠金融的理念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叶著

关键词

消费 金融 金融公司 兴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