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行业资讯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

构建相互促进机制 推动“绿色”与“金融”真正结合

2018-01-24 09:18

如何在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平衡好商业行为与企业责任?而面对非财务性质的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时,商业银行又应该如何破题?

尽管自2006年兴业银行首推能效贷款,打响银行业绿色金融第一枪以来,我国绿色金融从最初发芽的一粒种子,发展到如今已是“芳草碧连天”,呈现出可喜的态势;然而,对于强调收益的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才能真正让“绿色”与“金融”结合起来,可持续地走下去,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在兴业银行日前举办的“献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研讨会暨《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新书发布会上,针对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业内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话说,绿色金融从踽踽独行到山花烂漫,还需要更多金融机构共同破题。

绿色金融恰逢其时

“我国生态环境被破坏是长期形成的,现在到了有条件不破坏、有能力修复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这个重要的判断告诉我们,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实际的步伐。”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标志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进入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我国,绿色金融不单单只是一个产品。而是自上而下,国家要让大家做的事情。”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说,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据介绍,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债市场,当年占到全球40%的绿债发行量。此外,我国也已经开始向国际输出绿色金融的中国经验。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金融机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咨询项目主管袁薇表示,蒙古、印尼等国在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做法。

而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兴业银行从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到推出首单贷款;从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到首笔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从首张低碳信用卡到首款绿色理财产品——截至2017年底,该行已累计为14396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456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6806亿元。这些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可以让10万辆出租车停驶40年。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客户余额数达到一万亿元,融资超过一万亿元。”

而通过分析对比中美两个主要碳排放国的碳排放行业分布,鲁政委称,中国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行业和其他服务业,均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对发展绿色金融而言,充满机遇。

责任与盈利两手抓     

“发展绿色金融,银行业必须转变理念,要把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李扬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责任与盈利的关系,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绿色金融之所以不能有效地依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都一直没能够真正把‘绿色’和‘金融’结合起来。”对此,鲁政委称,“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可以推动两方面互相交流,通过彼此的机制设计来相互促进。”

据悉,自绿色发展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正式进入G20议题,同时,G20下的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已经在协调BIS的相关问题,透过G20的平台实现“绿色”和“金融”相互促进的国际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具备了。

“我国也在制度创新方面具有顶层设计方面的独特政治体制优势。” 为此,鲁政委提出了两个制度设想,其一是让绿色债权获得优先受偿权,以降低其风险,吸引投资者;其二是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的绿色贷款的不良率只有约0.2%。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的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不良率也只有0.4%左右。而同时期全部贷款的不良率则约为1.7%,绿色贷款的不良率大约只有普通信贷的1/4左右。为什么不可以把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因此下调为25%呢?”鲁政委说。

“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银行盈利的关系之间,存在着从争执到零和博弈,直到双赢的三个阶段。”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表示。而参与兴业银行相关研究的博士后刘霞认为,第三阶段的双赢很有可能到来。“有交易就会有风险,在注重绿水青山的时代,环境的社会风险会逐渐得到重视,而在赤道原则这样的绿色标准下,银行业能有效管理这样的风险。当企业在选择银行融资时,也将会倾向于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等管理能力更强的银行,这是一个双向激励的过程。”

风控机制尚待研究

“在发展绿色金融时,有些银行简单地提出,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我就贷款,不允许的我不贷款。但是,其中有两个风险却被忽略了,即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光靠产业政策解决不了问题的。”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指出,应当提醒商业银行进行独立评估,否则,一些因项目、因地区而产生的不同的风险是难以发现的。

近年来我国多地因市民反对所终止的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等绿色项目,就是社会风险的典型表现;而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也存在着环境风险,例如环保技术领先的英国bp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最终花费186亿美元进行善后。

应该说,如何识别、判断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是摆在深耕绿色金融的银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据了解,目前,使用包括政府、NGO和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是银行业的一种主要处理方式。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表示,工行内部针对绿色金融搭建的风险管理流程,是聘请第三方对部分环境的信息进行捕捉。

“兴业银行在项目融资上采纳了赤道原则,并把这些项目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这不是兴业说了算,而是由第三方来评估的。”罗施毅介绍,“这个被称作国际黄金准则的原则在中国非常适用。在我们的客户里,没有遵循赤道原则的行动计划去做的,最后损失惨重的例子有不少。”据悉,兴业银行正在积极把这种风险评估法向同业输送。

责任编辑:晴天

关键词

绿色 金融 兴业银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