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行业资讯 兴业银行宁德分行

鲁政委:银行服务民企的硬杠杠

2019-03-12 16:28

2月25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发表文章《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下简称《文章》);同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8号,以下简称《通知》)。

《文章》总结了前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阶段性工作成果,下一步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风险、对高风险机构依法处置和退出、加大服务民企、小微和“三农”的供给、要求地方性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通知》对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提出了二十三条细化措施,提出民营企业贷款将按季度考核,将同时关注贷款户数、贷款金额、新增占比和融资成本,不得对民企设置歧视性要求;要求银行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并且明确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并将“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是否有效建立”作为2019年督查重点。

2月25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发表文章《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下简称《文章》);同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8号,以下简称《通知》)。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良好开局,稳增长基础上防风险

《文章》总结了前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阶段性工作成果,下一步工作重点为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文章》认为,过去两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良好开局”,“结构性去杠杆达到预期目标”。《文章》还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提出要对高风险机构依法处置和退出,“更加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具体工作安排方面,提出要“依法处置高风险机构”,“探索高风险银行保险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1月4日的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充分发挥存款保险作用,做实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机制”,我们认为,下一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从目前主要发挥早期纠正功到探索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二是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服务民企、小微和“三农”的供给,强调“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持续加大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供给,助力打好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在《通知》中提出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三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明确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再次强调“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稳步发展民营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通知》中也要求“地方法人银行要坚持回归本源,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充分发挥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创新信贷产品,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上述工作安排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的落实,相关研究请见我们发布的报告《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解读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二、加强服务民营企业:明确监管指标,落实尽职免责

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次《通知》对《意见》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提出了二十三条细化措施。

民营企业贷款按季度考核,将同时关注贷款户数、贷款金额、新增占比和融资成本,不得对民企设置歧视性要求。根据《意见》的要求,本次《通知》提出将制定专门的“民营企业贷款”监管统计口径,“按季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按法人机构制定实施差异化考核方案,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年度考核机制。加强监管督导和考核,确保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并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融资成本方面,还要求“商业银行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对国有大行,提出了“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的要求。

《通知》要求银行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并且明确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并将“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是否有效建立”作为2019年督查重点。根据《意见》的要求,本次《通知》细化落实了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和尽职免责的要求,一方面,银行要加大正向激励和考核,“重点对其服务企业数量、信贷质量进行综合考核,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另一方面,银行要建立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重点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上述要求也将作为2019年督查重点,银行需要对照上述要求制定本行的考核制度。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