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信用政策发力
刚结束连续的公开市场净投放,央行又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7月23日,央行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此前央行已全额续做了本月到期的MLF。分析人士称,央行增加低成本中期流动性供给,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供给信用的意愿,信用紧缩的局面有望迎来改观。
“意外”的MLF操作
7月23日,央行开展了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这是央行创设MLF以来,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操作。
这次操作颇让人意外。
其一,这是本月央行第2次开展MLF操作。本月13日,央行开展1885亿元MLF操作,已将本月到期的MLF续作完毕。
这也是今年央行头一回在非季月开展两次MLF操作。今年以来,央行在1个月内开展两次MLF操作的情况不是没有,但之前只出现在3月份、6月份这样的季月。
季月影响流动性的季节性因素较多,市场流动性供求容易出现缺口,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提供一定的流动性支持在情理之中;非季月MLF操作通常以续作到期MLF为主,净操作规模有限。比如,今年1月、2月,央行MLF操作净投放量均不到1500亿元,4、5月则连续两个月等量续作到期MLF,净投放量为0。
统计显示,本月央行两次开展MLF操作,净投放5020亿元,是2017年以来MLF净投放量最大的一个月。
其二,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如前所述,季月MLF操作频次高,部分是因为季月流动性容易出现季节性紧张,但眼下货币市场流动性并不紧。
本月初央行定向降准后,流动性十分充裕,月中税期高峰扰动有限,再加上央行连续实施大额净投放,资金面轻轻松松就渡过了税期高峰,市场对后续流动性形势也较为乐观。
按照以往经验,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将形成一定量的流动性供给,市场预计央行会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笼部分流动性。也就是说,目前货币市场不缺钱,甚至央行回收一些资金也是被市场认可的。这样一个背景下,央行再次开展MLF操作,而且是创纪录的操作量,有些意外。
宽信用成为发力方向
既然眼下不缺流动性,央行为何还要连续开展如此大规模的MLF操作?答案或许是宽信用。
事实上,此次MLF操作也不是没有一点征兆。
6月以来,央行MLF操作政策出现两点变化。第一个是6月初,央行大幅放宽了MLF担保品门槛。在原有利率债和高等级债基础上,央行规定,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也可作为MLF的担保品。
第二个是在上周,业内传出消息称,央行拟对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和信用债投资方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随后有媒体证实,央行窗口指导了具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将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
无论是放宽MLF担保品范围,还是将MLF操作与信贷投放、信用债投资挂钩,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用供给的意图是一致的。
“目的是缓解信用紧缩,避免社会融资塌陷,进而冲击经济”,一位市场人士称。
6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在信贷额度有所放松的情况下,当月新增贷款规模创了5个月新高,但是社会融资余额增速进一步跌破10%,至9.83%,创了2003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当月广义货币供给(M2)同比增速也创了历史新低,降至8%。
这一背景下,市场对紧信用冲击经济增长和债务形势的担忧不断加重,宽信用的话题逐渐引起热议。
机构指出,上半年货币政策已有所调整,货币市场流动性基本回到2016年四季度前的水平,但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存在梗阻,未来政策重点可能转向宽信用。
从最新公布的资管新规细则等政策上,市场同样嗅到了宽信用的味道。对非标投资的放松就是最好表现,因为过去一段时间,社会融资“塌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非标融资萎缩,使得表内融资扩张难以对冲表外融资的收缩。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认为,“宽信用”难度很大,但已成为政策发力的方向。 (记者 张勤峰)
责任编辑:陈美琪
(原标题:MLF操作创纪录 宽信用政策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