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培训乱象追踪:涉事诊所灭菌设备未做生物监测
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公布初步调查结果,涉事诊所已停业整顿
涉事诊所灭菌设备未做过生物监测
医疗执法四队队长陈锡福正在对辖区医疗机构巡查。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供图
“植发培训乱象报道”追踪
7月1日,新京报刊发《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练习两小时就实操植发》相关报道,曝光植发培训行业“三天速成”“拿活人练手”的乱象。在位于西城区的北京源之美诊所中,练习两小时就让学员拿患者“实操植发”。
目前,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已责令北京源之美诊所停业整顿。记者了解到,此前报道中提到的植发培训焦老师非该诊所人员,系租用该诊所场地进行植发培训。
新京报讯 日前,新京报刊发《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练习两小时就实操植发》相关报道。在位于西城区的北京源之美诊所中,练习两小时就让学员拿患者“实操植发”。昨日,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回应新京报记者,经调查发现,涉事诊所医师涉嫌跨专业执业,该诊所消毒设备未做生物监测,将进一步调查处理。目前,北京源之美诊所停业整顿。
植发培训老师系租用诊所场地
昨日,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北京源之美诊所中医医师张皓开展玻尿酸注射填充等医疗美容活动,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医疗美容项目,涉嫌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规定,拟立案进一步调查处理。对该诊所的医疗消毒情况进行检査发现,该诊所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未做过生物监测,涉嫌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拟立案进一步调査处理。
此前报道中提到的植发培训焦老师非该诊所人员,系租用该诊所场地进行植发培训,与诊所签有场地租用协议,未在诊所开展过植发诊疗活动。参照国卫监督函(2016)61号的批复,结合现场检查和调查情况,尚不能认定源之美诊所和现场培训存在无证行医行为。已要求诊所严格依法执业,不得将医疗机构场所租作他用。
涉事诊所曾因违法行为被处罚
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曾多次对涉事诊所执法检查。其中,2018年12月13日,对涉事诊所进行检査时发现,诊所存在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及医疗废物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违法行为,依照卫生法规分别给予了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进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2次,共积分4分。
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医疗执法四队队长陈锡福介绍,“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对积分接近或达到10分以上的医疗机构,应作为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监督。”
■ 追访
西城卫监所:无证开展医疗美容违法行为居多
近年来,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每年开展多次医疗美容检査专项行动。近两年该监督所共对医美机构实施行政处罚44起,处罚总金额127000元。在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处理过的医疗违法行为中,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医疗美容活动、以及未在原执业地点开展诊疗项目两类违法行为居多。
今年6月份,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在专项行动中发现,部分生活美容机构存在违规开展医疗美容项目行为。部分美发美甲机构在提供皮肤保养、美甲美睫过程中,还向消费者提供激光脱毛、祛文身文眉等服务,其中一家美甲店还给消费者注射水光针。
“在消费者看来,这些好像都是小项目,但实际上,这些都属于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必须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才能开展,否则可能让美容变毁容,留下终身的悔恨。”陈锡福说。
2018年6月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监督员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鸭子桥路的某医美门诊部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刚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未经过地址变更就开始开展医疗美容活动。
经过调查核实,该单位的违法行为情况属实,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给予了罚款2000元、没收药品器械及没收违法所得1049元的行政处罚和积分2分的行政处理。
■ 提示
卫健委网站可查询机构执业许可证
针对医疗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应如何避开医美消费陷阱?西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副所长阳燕蓉提醒,首先要分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医疗美容是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方法对人体的改变,是一种医学诊疗行为。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的时候,除了看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要注意该机构开设的诊疗项目范围。“有的医美机构,虽然有执业许可,但也存在超范围诊疗的情况。”
阳燕蓉介绍,消费者在就诊之前,可以先到国家卫健委或北京市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官网查询该机构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信息,“花不了几分钟时间,但有可能就避免了一起医疗纠纷。”其次,实施医疗美容诊疗的医生、助理医生、护士都必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其中,助理医生不能独立执业、开处方。”阳燕蓉说。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国家卫健委或北京市卫健委网站上查到。
如发现违法医疗美容行为,可拨打热线12345或者公共卫生热线12320举报投诉,并收集好现场视频、照片、服务项目清单、收据等相关证据,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飞翔)
责任编辑:陈美琪